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记一代名医吴石华
文/张丽
无论“医生"一词源于哪个朝代,是巜圣经》故事里的记载,还是历史上的传说,医生给人的感觉都是温暖的传递者,生命的延续者。而我所知道的吴石华医生用行动,诠释了"仁慈医者"的伟大,也是新时代医生的楷模。顾名思义,“仁慈医者”就是人们赠予医生们的美誉,是吴老继承着"提壶济世医者仁心”的精神,终朝每日,辛辛苦苦,凭着他高尚的医德,高超的技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痛。他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无数个患者感动,并得到病患者的赞誉,称他是一位诊治骨骼痛疾的神医圣手。这是患者对他的评价和认可,也是同行们学习的榜样。他真的无愧于这个称谓。
看!他每天迎着晨光,英姿勃勃地向我们走来,如一股春风,吹在我们的心怀……从年龄来说,他是古稀之人,从形像上看,他身轻如燕,从神态上看,他始终保持着微笑平和,动作上,他力大无穷,按摩到位。给患者以温暖的感觉,绝对健康的色彩。作为医生,除了治病救人,他特别重视自己的保健。他说,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注意做好自己的保健,就会减少很多疾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何保养,他说,锻炼是最好的保健。
我是一个十万人里才能有一例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重症患者,更年期后,并发症一个接着一个,半月板破损,换骨4年了,不能行
走,站起来向后倒,伴有右脚内翻,只能轮椅代步,正准备去住院重做手术。一天,我哥哥来电话询问,有没有这样一个专治骨痛伤的吴石华医生?我嫂子腰扭了,去看时,医生当场正骨,手到病除。这是让人瞠目的事。我嫂子去诊疗时。轮到我看时,吴医生首先看我腿站起来向后倒,再看右脚内翻,吴医生还看出我面瘫。我说我患有肝豆病,换骨后的疼痛,左右腿的长短差两公分,他说他从来没看过我这种病人。他接着帮我针灸,眉宇间扎一长针,他让我扎针时舌头顶上颚,拔针时提肛,这样效果好。后来又问我哪里疼,我说右踝,他扎了两针左手腕,止痛右踝关节,他还在肚脐下扎了两针。然后,他示意我好了,可以走了。心想;“我还没有诊疗呀?”于是我问道:“我好了?”吴医生回答:“好了。”我又问:“我好走了?”吴医生又回答:“可以走了。”我回家百思不得其解,我想“肝豆病”不管他,就对症治疗,我和我的好友说到此事,她说:“呀,呀!姐姐,你老古董了吧?写什么信噻、发个红包解决问题。我告诉了我的中学班主任,他支持我写信说明自己的情况,配合医生治疗。我写好后让我哥送嫂子第二次复诊时交给吴医生。下午四点半,吴老加了我的微信,他回复我“谢谢你的谬赞!下午看了你的信,你的病我还是首次遇到,沒有这方面的经验,爱莫能助,以我的经验,拍一下“张口位颈椎X线片”很有帮助。中医是因症诊断,随症疗疾的,若寰枢关节位置不正,纠正后会有不同的反应,具体要看治疗后的效果!因忙,迟复为歉!”我接到信后,次去医院拍了颈椎张口片,和吴老联系。因朋友出于关心让我发红包,我忐忑不安地发了一个微信红包一千,当片子取回后送给吴老看了,他又回复:因我精力有限,其它信息请勿再传,因我面对的太多事情,有时忙到1-2点钟方能吃饭,(看信息甚至回信息都要花太多的精力;不看不回又不尊重对方)我只处理我懂的事情,其他爱莫能助了!我理解你!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微信红包过24小时,自动退回了。古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人品的重要性,跟着什么人学什么事,出现啥效果,不是绝对,然而也有一定道理。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被无限放大,乃是加法,甚至乘法的速度扩散;好行为被扩大就是传扬正能量,一句谦恭委婉的话:“我知道你信任我。”婉拒红包,让让送者不难看,他的高尚人品就在这里彰显!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遇到了吴老,他同意我去试试,于是我抱着必胜的信心,第二次去看了吴老的门诊,(在南京香格里拉酒店丁山宾馆大院内,一排平房里)他又用放大镜仔细看了我的片子,然后问我,有什么要求,我爱人说,左右脚的长短,右踝内翻的痛肿,他和他的学生说了,这下我就去交诊疗费一千,去按摩热身,大约半小时左右,吴老来了,只见他把我的双腿提高约两尺,摔下,两脚后跟一比,差两公分,他将左腿向上推又将右踝向右上方推,接着在高高的抬起两脚一摔,再量差距少了许些,连续这样的手法三次,接着我下床,吴老站在三尺高的凳子上,有一尺宽的布带将我从腋下穿过提起,他把我整个人都提起来了,感觉松动了,然后放下,用臂弯把我的颈椎左中右三个方向正位,响了一下,“咔嚓!咔嚓!咔嚓!”,最后在趴在床上,给我在左腰部施针三根。拔针后我站立起来,顿觉的全身轻松,吴医生问我感觉怎样?我大声地说:“感觉良好!”。大伙都笑了。我转头问我爱人:“我说错了么?”“没错!好就再来!”,看病回家的路上沿着丁山宾馆墙边盛开的蔷薇走,感觉芬芳无比,那天我看那蔷薇就像花帘,一簇簇垂下,煞是好看。这第二次看病后回家上楼,我是一步一级上楼的,好久没有过了。这让我欣喜不已。
以后的几天里,我在家能站半小时了,那天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休息天给吴老发了信息,问他复诊一定的一周吗?他回复了:“病去如抽丝,慢性病要慢慢疗伤,一周左右复诊。”现在疼痛好多了,六十多岁的我,和病魔战斗了半生。我以为只能和疼痛结伴终身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吴老,他让我远离疼痛。最让我欣喜的是,不再“吃刀鱼了!”我给我的中学老师说:“吴医生治腿就如修桌子脚一样,松动了,用气功把他按上去!”这次诊疗回家左腿屈伸不响了,但撑起左腿向右翻身还有些疼,慢性病要慢疗,我下周预约到周四,天气预报有中雨,我发信给吴医生,如有雨,能否延迟到周五,我面瘫不能受凉,他很快回复了:“好的周五加一号!”多么利索快捷地回答呀!加一号意味着他不能按时吃饭!加一号,他没考虑自己的利益。他脑海里全装着患者的痛,他急患者所急,他痛患者所痛。他是医者仁慈心。他的治疗给了我继续战斗的勇气和力量。记得多年前五一节前夕,我在省人医看骨科,疼的厉害,医生了只能吃三天的止疼药,超过三天就上瘾。吃了那个药后呀,我和我爱人玩了公园,步行回家,一点都不疼,后来决定回南通看婆婆,上下楼不觉疼,晚上表妹请客,上三楼时发现骨裂的声音,连夜回宁,次日晨去医院拍片,骨裂两处,医嘱卧床一月,这就是西医和中医的区别,西医有副作用,中医没有。我周四早早地去了,没有雨,老天开眼了,他又把片子用放大镜照了好久,然后问我要求:我右脚掌痉挛,右腿肌肉萎缩,右踝肿痛,他吩咐学生怎么做,然后去缴费一千,热身按摩半小时,医生来了,还是吊腋下,拎起身,接着颈子左、中、右转提,完了后我说,六年前跌倒,左小脑天天疼,他给我扎针了出来进去几下,好似草在响,学生说,是骨膜响,后来又帮我扎了右腿好几针,拔掉后,他急忙去其他诊室为病人疗伤。回家后我左脑,疼的不那样频繁了,几天后疼了一次,右脚掌本来睡觉时如挥手掌一样痉挛,现在基本不感觉了,中医有一说法:“不进则退。”我有点疼时,就唱;“翁玛尼叭弥吽……”
心里默念佛语就不疼了。我把自己的身体比作碎瓷碗,让吴医生一块一块把我的伤痛破漏处像锔碗一样锔好。接着,我又预约下一次。吴石华医生是出于医生世家,他父亲不是让他先学医,而是让他先学武,练就一副好身体!再学习医学,做到正骨先正人,正人先正心。他不仅有学术理论,还有医疗经验,才能带一帮学员为自己甚至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正如邓小平所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还无私地手把手地把祖传独家秘方传给祖国的新人,为人类造福。让人叹为观止!
(中医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防范于未然才是王道啊,我也要时刻警醒自己呢!吴医生告诉我们: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呢?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既然如此,那就需要我们好好照顾自己呢!如何照顾好自己呢?吴医生说,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是必要的。有人说:“生病了就去吃药啊。。。。。”
真的有那么简单和容易吗?你知道治病吃药是什么原理吗?吴医生还告诉我,不要轻易地开刀,我的腿如给他看的话,不用开刀,早就康复了。药也不能乱吃。吃药其实就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交战的过程,就好比战争免不了流血牺牲,在疾病的痊愈过程中,人体也会受到损耗。吃药只是一时的制止战争,最终落得个人体正气和邪气两败俱伤,所以,吃了药之后就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看上去也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如何预防疾病呢?吃水是最好的养生,步行是最好的锻炼。掌握养生知识,安排好生活的节奏,顺应自然四季的变化。感恩有你,吴医生!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
张丽,女,江苏人,现居南京。“专业”生病,“业余”写作。系中国散文协会高级创作员,世纪百家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签约作家。散文,诗词、小说散见于《中国当代写作》、《中国诗词》、《诗词百家》,《中国魂》,《老同志之友》,《演讲与口才》《特别关注》,《依安文艺》,《分忧》、香港影视传媒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