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有好几个知心学生,她们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小知己,小闺蜜。
有些时候,有些方面,她们是我的老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一直想找个时间写写她们。但现在,我更喜欢“一唱一和”的写作方式。
杨加一是我几个知心学生中的一个。这几个知心学生,性格各异,与我的相处方式各异,但都与我一样知心,一样情深。
我对她们,不分“轻重”,她们之间,也互相熟知,姐妹情深。
我们,真正就是超越血缘的一家人。
(长寿中学2016级文科9班毕业学生,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
这一年多,很苦,可我努力用更闲适的滤镜去宽慰自己,朋友圈也尽量显得自己很“幸福”...但是今天,更想慢慢还原一些稀疏的真实片段,一同追梦的人会懂,而迷茫的人也许会受到一小点触动。
真的感谢黄老师在嘉仪迷茫、懈怠时给予孩子的陪伴和鼓励!
(我给了加一一个小惊喜——请她妈妈说几句话。我对加一说,你的妈妈说她手机上没有合适的个人照,你发一张她的照片吧。加一回复我:“我们的手机里有太多自己的照片,工作的,旅行的,甚至路边风景的可是却鲜有父母的。如果去看看父母的手机,里面却满满是孩子。哈哈,不过我的手机还有妈妈的照片。上帝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老师,您看,您的微信头像和我妈妈的微信头像,都是有孩子”
一缕中药香
黄瑶
加一是个沉静的女子,有时候,沉静更具有力量。
她一直坚定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理想信念,静静地极具主见地去努力,就像那一株长在山野石缝间的野草,不喧闹聒噪,但迎风而长,向阳而生。
加一是我16级的学生,那时,我是她的科任老师。课下,她基本上没有主动和我交流过什么。
高考完填志愿时,她的妈妈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黄老师,加一想报考中医,想听听您的意见?”
“啊?为什么她想听我的意见呢?”我有点疑惑了。
“因为她说,她很敬重您很喜欢您,想听听您的意见。”加一的妈妈说。
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在加一心中的分量。
于是,凭着对加一的了解,我给她妈妈建议:“这个孩子,性格沉静,很有主见,通过平时的作文和课堂表现看,她是一个特别重情义也懂礼节的孩子,内心丰富而细腻。
学好中医,需要耐得住苦,沉得下心,守得住寂寞,而且要真正热爱这门传统医学,加一,各方面真的太适合学中医了。这个年代的孩子,居然还有立志中医的理想,好难能可贵的坚持,好难能可贵的信仰,我们应该支持。”
加一成功考上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后,给我发来一个信息:“谢谢您,黄老师,您是我的摆渡人。”
其实,我只是为她说了几句话而已。
从此,我和加一的师生情缘才算真正“开始”。
我的手机上一直保持和加一从2016年9月到现在整整5年的聊天记录。
只要是我在意的人,他(她)与我的聊天记录,我都一直保存着。
我甚至想过,把这些聊天记录直接打印出来(涉及隐私的跳过),就是一本本鲜活生动,记录人生百态的好书啊。
有一次,我把加一第一次发给我微信截屏给她,她看了,说:“其实我也没有想到,我们会一直这样联系着。很多高中同窗,我早已没有他们的音信,但是和您却始终联系着。谢谢您。”
加一和我那几个知心学生,每到寒暑假,都会到我家里来聚聚,我亲自做火锅或者汤锅,我们围坐在一起吃吃,聊聊。
最高级的宴请是家宴,请到家里的人,一定是情意特别深的人。
何况,每当看到这几个学生来到家里和优优鹿鸣开开心心玩到一起的场景,我就觉得,我们就是一家人,他们就是兄弟姐妹。
有人说过:一段关系里,最重要的是倾听与分享。一个人愿意与你分享,另一个人愿意耐心倾听,情感才会在他们心中流动,感情才会越来越醇厚。
这段话,每一个字都说的是我和加一,也说的是我和我那几个知心学生。
我们之间的相处,更多是我在分享,她们在耐心倾听,倾听完后,她们会给我提出自己的感受见解。
她们几个的语言风格不一样,但给我描述感受时,那种对老师的情感温度,总是让我特别踏实慰藉。
提出问题的见解时,那种年轻人的格局与智慧,视野与深度,又总是让我特别佩服欣赏。
这个时候,她们更像老师,我成了被她们震撼的学生。
而加一,就像一剂中药,静静地等在那里,仿佛还有一丝阳光微微地照着,当我要倾述心事的时候,她就来治愈我;当我要分享心事的时候,与我悲喜相通。
那缕中药的幽香氤氲在我心里,沉静明理、善良细腻,温润又治愈。
我们也好久没有见面,但三天两头都要在微信上聊聊天,我给她说:“你真像我的女儿了。妈妈总要给女儿叨叨几句,心里才舒坦。”
有时候,我们就是聊聊日常;有时,我们就是互相问候几句;有时候,我们会谈谈各自的人生理想;不论是我的分享或倾诉,她都会耐心倾听,即使在她很忙很累的时候(尤其是考研又实习期间,她太忙太累了),她总会在找到空闲的第一时间回复我。
这个时候,我又总是回复她:你好好休息,不用回复。
但她怎么可能不回复?这是一个如此重感情懂礼节的女子,何况,是对我。
她的回复就像开中药方子,一条一条(剂),每一条(剂),就像治病,配方科学,极妥帖,极温润,还能真正治病。
有一次,她回复我说:“老师,她们觉得你很强大,但我觉得你有时候就是一个小女孩,可爱、纯真又善良,一直执着于你坚持的东西,就像那个眼巴巴望着棒棒糖的小女孩。”
我看了这个回复,泪水夺眶而出,这是一个心思多么细腻体贴,又如此懂我的女孩。
我写过一篇文章《彻底改变人生命运的读书故事(三)——每天爬三道拐》。
加一休假回来,特别去走了三道拐,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我说:“老师,您看,您当年野蛮其体魄的三道拐,我们仿佛时空重合。”
什么叫真正的情意呢?这就是吧!
走过的路,她愿意重走,推荐的剧,她愿意重看,读过的书,她愿意跟读。
我的爸爸在几年前得过一场大病,我现在想来就很后悔,我当时怎么要给加一说这个事。
虽然她那个时候是读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了,但她还是学生还是个孩子啊。
果然,她听了这个消息,每天发来好多次消息问候:“外公好点没有?”
甚至有几次她连书都读不下去了,不停地问我的爸爸她口中的外公的情况。
还给我提了一些她学识范围内能提供的建议,但是她说:“我不是真正的医生,不能给外公开方子治病,建议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治疗。”
我既感动又内疚,我怎么去打扰这样一个本来学习又累又还是小孩的中医学生?何况,是如此善良细腻的加一,她怎么会不操心。
还好,后来爸爸住院半个月后,转危为安,加一的心也慢慢放下来,终于可以安心学习。
我写今天这篇文章时,和加一交流了几次,我修改了几次,还给了她一个小惊喜——请她的妈妈说一段话。
她预览了这个版本后说:
她的妈妈多幸福,有这样的女儿!
我多幸福,有这样的学生!
长中多幸福,有这样的学子!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三观一致必将取代血缘关系。
这个话虽然很绝对,但是,确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超越血缘的情感。
比如我和加一,比如我和我的那几个知心的学生。
我真的太幸福了,我拥有了人世间太多美好的东西,我应当知足、感恩、惜福。
我和加一五年的聊天记录,无法逐一呈现,就把最近她给我发的一些话,截屏部分,放在这里。
我喜欢看加一给我的回复,每一个字,看起来都舒服,就像闻着那一抹淡淡的中药香。
相关文章阅读:第一次当证婚人,看着知心的学生出嫁(看我写的另一个知心学生陈雪菲)
(请搜索“黄野鹿”微信公众号,看相关文章)
杨加一,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大夫。
黄瑶,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年女人
(优优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