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让我看日记(之八)
文/吴德忱 诵/沧海
女儿还写了一些小散文、小诗一类的东西,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不知道如何评价这些,但我着实感到,我在那样的年龄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有许多是‘幼稚’的美,童言的美。

女儿在1992年10月24日,写的《爱自己,也爱别人》是这样说的:“上帝之所以创造人,其实只是想创造一种东西:‘爱’。然而让上帝失望的却是人间缺少这种爱,而有的是‘人情薄如纸’、‘无毒不丈夫’的那种‘恨’。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充满仇恨呢?原因便是爱得太少。出于好奇,我翻了很多字典,终究也没有‘爱’的准确定义。那么爱是什么呢?
“爱是酷暑的冰。当你心烦意乱或热血沸腾时,爱会让你冷静,爱会让你深思。

“爱是严冬里的火。当你心灰意冷或忧伤苦闷时,爱会让你从新扬起帆,爱会让你倍感温暖。
“爱是晴空的云。当你满足现状或狂妄自大时,爱会给你逆耳的忠言,苦口的良药。

“爱是一种力量,会使你充满信心。爱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
“请付出你的爱,去爱别人,你会获得双倍的报答。
“请不要锁住你的爱,那样爱会变得枯萎,会变得吝啬。

“好好爱自己,也好好爱别人,世界会变得很美丽。人是树,爱便是水分;人是小溪,爱便是源泉;人是太阳,爱便是阳光。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爱。请付出你的爱吧!”
我赞赏女儿这种博爱情感。可以说,爱,是生命的源泉。没有爱,动物就不能延续;没有爱,万物就会枯萎;没有爱,世界就会毁灭。

1992年10月30日,女儿写了一首诗“考试随想”,读后令人泪水茫茫。
“背起行囊
并不是去远行
歪歪扭扭的脚印
很长很长
背着父辈的期望
便挺不直胸膛
路在脚下
一味的延长
命根子般的分数
是那么悲惨凄凉
走一步都会留下
深深的彷徨
考考考
老师法宝
年代这么久远
孔老夫子的凝望
分分分
学生命根
像是厌倦的巫婆
激起无言的反抗
哥哥也知道失望
我更觉得迷茫
这么大的世界
路何止一行
走过去的
发出怪怪的感叹
却给后面的人
当起了模范
路旁眺望的
也会有潇洒
可我左望右盼
却没有靠膀儿
我有我的路
为着希望
告别也曾执着的眼睛
我与他们不一样
父辈的希望
沉重的行囊
我卯足了力
重新挺起胸膛”

学习的沉重,家长的希望,曾经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家长都寄予自己的儿女走学而优则仕之路,可是这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走并能走得通的路。“路旁眺望的,也会有潇洒”,“这么大的世界,路何止一行”,说得对,行行出状元,何必都往一条道上挤呢?!女儿虽这么说,但她仍然背着“沉重的行囊”,走在这条路上,“重新挺起胸膛”,而且走得非常好。

1993年4月2日,清明节的前几天,女儿写了“天冷”这首诗。老师阅后的批语是“好!”我也感觉写得很好,把父爱的温暖作为抵御天寒的巨大能量。你看:
“离家的时候
爸爸告诉我
天冷
大衣 纱巾
可我一样都没有动
只是精心拾起爸爸的爱
拥紧了我的心灵
天的确冷
风也很大
我不禁打个冷战
我的心却没有冷
别人的关心
需要报酬也有尽力
爸爸的爱
已融入我的血液
天的确冷
而我不冷”

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心里感到热乎乎地,百感交集。我也感受到自己父亲的爱,可我并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觉得那时的天,很冷。如果九泉之下的父亲看到他老孙女的这段文字,一定会痛骂我,问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表达呢?!


作者简介:吴德忱 ,长期从事财政经济工作。曾受聘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客座教授。退休后,走进书香墨海,从文字里寻觅快乐,在快乐中安度余生。
沧海,居天津。爱好文学,喜欢朗诵。希望通过声音传递世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