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目中的《生命的光辉》
——读《生命的光辉》有感
文/云蒙山人
26期连载的《生命的光辉》已经刊发了13期,刚好过半。作为较早阅读作品、采访作者、倡议连载的我,想说一说个人的阅读感受。
尽管在连载进行中也有过一些零散的感受,但是今天我仍然想从小说的整体谈一谈我对《生命的光辉》的个人解读。
人物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生命的光辉》再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主人公黎胜男作为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因文学“误入歧途”,也因文学“步入正道”。她所生长的小山村好像是成长、成才、成功的“绊脚石”,但恰恰也是她文学、艺术、文化的“加油站”。那些小山村里的充满着真善美的人和事,才是主人公生活的源泉,创作的源泉,成功的源泉。

事业是成功于艰难困苦中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看的看,干的干,看的给干的提意见”“啥戏都会看,一唱就犯难”的人多了去了。这类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不在乎他们的感受,不一定正确;太在乎他们的感受,也未必完全对。《生命的光辉》主人公黎胜男始终牢牢把握着命运小舟的桨舵,在湍急的时代河流中摸爬滚打,始终引领着自己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她是一个活得明白的人,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想要干什么。这样清醒的克制力和理智的判断力让她不至于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也不会在苦难的折磨中消沉意志。当你读完了小说连载,就会发现命运垂青勤奋者,幸运偏爱有志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主人公所经历的爱情、生活、工作、事业多重磨难,恰恰在水与火的交织中挣扎、彷徨、奋起,折射了一代人的苦难史、奋斗史、成功史,所以才引发了这么多的赞赏、共鸣、评论与期待。截至目前,13期连载在《都市头条》上期期精华、屡创热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语言是来自于千锤百炼的。《生命的光辉》之所以可读、耐读,人人“悦”读,主要是因为主要作者李秀珍女士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即使身为文化界领导也始终没有放弃一线实践与创作。通读《生命的光辉》及其他乡土文学作品,我感觉她的文字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表达完整细腻。尤其是在对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外貌的刻画上下足了“素描功夫”,与当今一些人泛泛而谈、不敢刻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有强烈的画面感。大概是长期从事剧本创作的缘故,《生命的光辉》语言具有明显的“镜头感”,为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降低了难度。这也许是作者长期创作的自然流露,并非刻意为之。记得和她交谈时,她说自己在创作文字之前其实是以舞台剧或者电影画面的感觉,对布景、提示和台词都有了然于胸的准备。三是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生命的光辉》中有许多充满着洛南地域特色的方言土语。其实,即便是不用注释,广大读者也可以用“承上启下”的方式毫无障碍地理解。但是,一贯严谨的李秀珍及其另外两位作者,还是对文中的洛南方言进行了必要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加顺畅地理解和欣赏。

连载还在进行,精彩值得期待。作为纸刊《章回小说》公开发表的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必然有他存在的价值和闪光的亮点。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许会因为我眼拙心愚,或者看不出来,或者说不清楚,只能是抛砖引玉,开一个踊跃评论的头。
真诚地感谢《禹平文学》主编乐俊峰先生慧眼识珠,让《生命的光辉》首次面世,为以后的精彩铺下万丈高楼的第一块砖。衷心祝愿李秀珍女士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带给我们更多想象之外又意料之中的精彩作品。

(2021年4月25日,于云蒙山)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很高兴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