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奇是炮兵导弹学校反坦克导弹第二教研室副主任。1970年十二月入伍,1972年3月入党。十几年来,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处处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自我牺牲精神。他在1979年1月和1984年8月至1985年1月间。两次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战斗中,他英勇善战,完成任务出色,两次参战分别荣立三等功和二等功。

为国家上前线 毅然决然
1979年1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开始了。当时,他的爱人即将临产正在急切地盼望他回去照顾爱人和将出生的孩子。组织上决定他随导弹连开赴广西前线。在这个小家和国家,临产的爱人和正在受伤亡威胁的边民,都需要他的严峻考验面前,他毅然作出选择参加自卫还击作战,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在前线由于表现出色,光荣地荣立三等功,他从前线回来以后。才回到家里看望爱人和已经出世四个月的孩子。1984年8月。他的爱人和孩子生病。组织上安排他到长春学习并看望孩子和爱人。他刚到家几天,就接到学校电报,让他立刻返校执行任务,他接到电报后,毫不犹豫告别了病重的亲人,迅速返回了学校。到校以后,领导上交给他的任务是带领三名大专学生学员到云南前线实习锻炼,这样的实习锻炼意味着什么,他心里明白,但她更明白作为共产党员就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二话没说,接受任务后立即带队出发,奔赴前线。
枪林弹雨何惧 恳切请战
到达前线后,三名实习学员分别被安排到导弹连担任副排长,他被安排在部队机关指导工作。他不顾自己身为正营职教员带队干部,多次找首长和师炮兵科领导坚决要求下基层到连队,他向领导说我是带队干部,学员到连队,我应该到连队和干部战士在一起,经他多次恳求,上级同意他下到连队。在连队,他发现这个连队与八一年在导弹学校轮训过,如今轮训过的射手所剩无几,射手素质较差,技术骨干缺乏,为此他积极协助连队干部一起研究训练计划,搞好临战前的短期集训。为了提高,反坦克导弹涉及操纵技术,他给战士们辅导讲课,经常在夜间备课,写教案、查资料、研究中越边境丛林山地作战特点,帮助战士摸索在特殊条件下的射击特点,由于他和实习学员的努力,使连队射手素质大大提高。为使前线部队首长重视反坦克导弹战斗使用,他多次与学校写信联系并随时讲教学训练、实弹设计情况介绍给前线部队使院校与部队前方作战与后方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院校的经验很快地推广到部队。
张伟奇不但是个好教员,还是个经验丰富的导弹射手。他曾经发射导弹二百余发,其中一次在对运动坦克靶场试验射击时,他首次打运动靶,发射导弹十发命中九发。在前线他以自己打过多发导弹的实战经验,向领导机关和连队介绍和宣传,部队首长和连队坚定了使用导弹的信心和决心。他曾多次带头儿请战,要求上阵,反坦克导弹连通获得了一次战斗机会。1985年1月14日下午军首长亲自下达了战斗任务,在部队发起进攻前消灭敌人阵地上三辆火力坦克。在当时山高雾大,距离远的不利条件下,他和一名学员,一名连队射手,每人发射一发导弹攻击一辆坦克,三发导弹命中了三辆坦克,创造了我军军史上反坦克首次战斗使用成功,受到了军首长表扬。军党委为此给他和两名射手分别记二等功。这一反坦克导弹实施战例现在已由总参炮兵部整理转发全军。他带队实习的三名学员,在半年多的前线实战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经受了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作战实习锻炼任务,由于他们在前线表现突出。受到了参战部队首长机关连队干部战士的一致好评。四个人都受到了嘉奖,他自己两次受到了师嘉奖。一个学员在火线加入党组织,一个学员火线转正。
自家苦万家乐 心甘情愿
张伟奇同志是吉林省长春市人,入十五年早已是正营干部。但爱人因工作调动困难,尚未随军,爱人一个人带着孩子单独居住在工厂上班又倒班。有时生病,连煤气罐都没有人换,生活遇到了许多困难。他的父亲和弟弟都是地方干部。弟弟是从部队复原的,如今已担任一个大厂的党委书记。为此爱人、父亲、弟弟都劝他早转业回家照顾家庭困难,工作由他们包下来。亲属平时来信,他或探亲休假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些。张伟奇同志每到这时都耐心的说服家属,他说:我当兵是为人民,国家不能没有兵,社会主义需要建设,更得需要保卫。没有自我牺牲精神还算什么党员。
不以功臣自居 再谱新篇
张伟奇同志,从前线参战回来以后不居功自傲,不图名利,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原来校党委为表彰他作战有功,拟奖励他一台彩色电视机,后因上级下达停止发放奖金奖品而取消,为此他表态说“我在前线活着回来,还立了二等功,那些牺牲的烈士,有的连三等功也没有。有的虽然立了三等功可奖章却挂在军旗上”在他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后工作更加努力,他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和教员学员中队干部在一起研究教学情况,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他还积极鼓励年轻教员开展技术革新,支持他们搞科研。在教学训练一度出现不理想的情况下,他及时做教员的思想工作,帮助组里同志认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从而使得训练取得较好成绩,她在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反坦克导弹射手的科学选拔和预测。为摸清射手心理素质与实弹射击关系,他到北京、东北等地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开展射手心理研究学,他还结合前线情况,根据越军特点探讨反坦克导弹作战使用学术问题,一年来他写出五篇学术文章。在学校教学刊物和学术年会上发表。他还结合参战情况,编写了一万字的反坦克导弹作战经验总结,和三千字的反坦克导弹介绍。
为了宣传前线将士的英雄事迹,教育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他参战回来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在北京、廊坊、沈阳等地为学校工厂机关做了十八场英模事迹报告。参加报告会的人数达一万人次。他以英雄为榜样多次牺牲节假日星期天,经常随叫随到,有时候耽误吃饭,甚至在外出到沈阳工厂,还为广大职工作报告,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1985年他被评为、学校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