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林寺,一个神往已久的地方
文/张乐平
八十年代,一部《少林寺》影视片风靡全球,尤其是国内各个票房影院场场爆满。主演此片的武术家于承惠、李连杰凭着精湛的武艺,把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的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于承惠的剑术、李连杰的拳棍以及秃鹰的鹰爪功都高深莫测,将千年古寺精彩的典故成功搬上影视舞台。从此,经典传颂,人人皆知,经久不衰。尤其是少林棍僧觉远和尚的扮演者、全国武术冠军李连杰自此扬名立万,成了当时青少年崇尚膜拜的对象和追星的热点。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那一代人都步入中老年,每当提起少林寺,还能哼唱几句郑绪岚的《牧羊曲》,其影视武术的精彩震撼,依旧涤荡心弦,历久弥新。

古往今来,少林寺是天下英雄豪杰崇尚的地方,是海内外佛家弟子的禅宗祖庭,更是我儿时向往的地方。“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功夫涵盖刀枪剑戟拳等十八般武艺,也有鹰蛇鹤猴等象形拳,均以其刚猛彪悍,闪展腾挪,气势磅礴,内家与外家功夫兼习而见长。其禅宗修为以佛家大成教法修持来度化众生为仪轨。少林寺弟子习武修禅、爱寺爱国,诸如建国大将军、少林寺弟子许世友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还俗而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功夫与武德载誉满天下。

在辛丑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与妻子随洛南贾建文引领的春秋旅游团趁着周末结伴慕名而去。车子过了河南省洛阳市,向着郑州的方向疾驰,在登封市嵩山县群山环抱的地方就看到了中岳嵩山。这里山势平缓,崖石裸露灰白。少林寺就处在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 少林寺 ”。纵观中华五岳图,形象描述泰山如坐,恒山如行,嵩山如卧,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所谓嵩山如卧之说 那就是站在高处远眺,嵩山就像一尊仰面朝天卧着的睡佛,也因千年古刹禅宗少林寺而相得益彰、闻名遐迩了。据载:少林寺始建于1735年,政府曾于1974年对其进行了重修。大门上方的少林寺三个大字,据传是清康熙皇帝亲笔所书,匾中上方就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一字千金,成为文物中的珍品。然而,寺院真正的初建时期为公元495年,是当年北魏孝文帝特为天竺(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并供给衣食。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提达摩来到少林传教,途径长江,面对天险从容自若,脱鞋手持,仅凭一根芦苇枝踩在脚下就渡江而至。然后在寺西石洞中面壁九年参禅悟道,首创禅宗。他提倡的“见性成佛”,恰与中国儒家所宣扬的“修心养性”不谋而合,很快就风行各地自成一宗。此后少林寺就以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的雅誉而著称于世了。

进了寺院大门,中间是莲花步道,脚踩雕琢的莲花石,寓意是步步生莲。院子里苍柏虬枝遮荫,树身周围有当年习练一指禅功夫的武僧用手指钻下的深洞。后殿大厅的地面上留有很多脚窝,据说这是武僧练武时脚蹬地面,天长日久,下陷而成。我不禁为这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真功夫而感叹了!在雕刻着莲花图案的石铺大甬道两侧,有通往厢房的小步道,院内完整保存着从唐到清时期留下的珍贵碑刻,字迹斑驳,承载着历史的追忆和典迹,吸引着四方香客游人围观赞叹。院子里香火缭绕,门两侧都张贴着大红楹联,联语的字里行间都集中体现着佛家深邃的思想,细细品读都会给人一种无尽的清静和安宁。或许,这就是许许多多的修行者慕名而来,在这里得到人生真谛的所在。

从前院到后院,每向里行进一步,都有一座古朴而气势鸿大的楼阁,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钟鼓楼等,各禅房大殿都是依坡势建成。所到之处,游人香客无不虔诚施礼,祈愿赐福。随着摩肩接踵的游人,行走在这静谧的寺院里,看着一棵棵蔚然的参天大树留下的一片片匝地浓荫,我想一些人在迷惘、失意,或者在面对各种困惑难以自拔的时刻,如果有幸到此走走,也许能意外得到顿悟之获的。

在寺院以西数百米处山脚下的塔林,是自唐代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人的安葬之地。据介绍此地一共现存250余座,其塔状建筑林立于青山苍柏之间,大小与塔身的层级因主人主持寺院时奉献大小而相应的有所区别。塔身上雕刻图案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习武图案,有的则是佛学偈语,昭示后世弟子弘法正大。塔林中的每位主持方丈都对少林寺传承发展建立过不可磨灭的功德。时至今日,塔林无疑成了一部刻画少林寺悠悠岁月的史书。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得以绵绵不断传承至今,这是少林寺有别于其它寺院的独特之处。因此,最值得提及的是后山的密林,历代少林武僧便在此修行练功,力求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之效,既能健身自卫,又能护寺护法。

少林寺是以“禅、武、医”而著称于世的。据说,当年达摩祖师在面壁参悟时获得的禅宗普渡众生的真谛,同时他与历代高僧常年身居石洞古刹修持也难免遭遇来自山林中狼虫虎豹的侵袭。为了自卫,他们模仿野兽自创了诸如猴拳、蛇拳、鹰爪拳等象形拳法,尤其是参禅打坐时调息吐纳,打通了奇经八脉,配上一些撑筋拔骨的动作,创出了少林寺独门密不外传的内家气功“洗髓经”、“易筋经”和”八段锦”。这些功法被金庸武侠小说披上神秘的面纱之后,就成为其笔下江湖高手刀枪不入,称霸武林的顶尖功夫。据说少林寺武僧不同于其他僧侣,自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后,被特封喝酒吃肉以增强体质,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尊口金言,从此少林寺就有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说法。少林武术也经历代僧众发扬光大,自成一派,十分了得,世称少林功夫。同时,石洞山林湿气太重,常年身居其中容易患风湿、筋骨损失等病痛,威胁着僧众健康。后世僧众就在参禅、习武的同时研究膏药自治病患,于是就有了少林寺独特的膏医百病的绝妙膏方贴子。这就是少林寺“禅武医”的由来。
寺院内外,群峰交错的山麓下,处处都是少林僧众历代心灵修持的净土。在静谧的寺院里耳边不时的传来木鱼与诵经之声;在嵩山武术学校看到身穿黄色袈裟的武僧正在教一群生龙活虎少年习武打拳;在塔沟众多摊店看到了少林寺编辑出版的《少林拳法》、《少林寺史话》和《少林寺禅文精选》等资料。少林寺以武传世,以文载道,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每年都要为体育院校武术系、特种兵部队、保安行业输送可造之材。这些都是少林寺经久不衰、千年积淀的禅宗武学文化,这独有的文化就是一方神奇的净土,必将吸引着四方尊崇者前来朝圣和接受洗礼。



作者简介: 张乐平,陕西洛南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洛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有作品在知名刊物、网站刊发。擅长书法,书画作品曾获2018年全国第十届书画艺术大赛优秀奖,剧本《情暖山村》荣获“协和置业杯”陕西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剧本奖。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