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简介:
中诗网前身为中国诗歌网,试运行于2003年,2004年正式上线运营,是中国诗歌学会的官方网站。2012年主管单位变更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是一家以交流为主的社交数字媒体网络,“让诗歌贴近大众,让诗人更接地气,让艺术走近生活”一直是中诗网的宗旨。举办过年度十佳诗人、年度优秀编辑评选,编撰过《中国年度诗选》,组织过三届中国网络诗歌论坛等活动。经过多年的坚持与发展,网站兼有论坛和微信等多种交流平台,并成立了海外交流微信群、中诗翻译群等全方位的中外诗人交流群落,是中国诗歌网络最大的官方网站,是所有诗人的家园,诗歌的前沿高地。网站现有注册用户440多万人,120余位编辑。
中诗网头条校园文学同题小诗赛
编辑:秦志良 鸿文 耕海渔童 周建好朝 依然 水一空 杲子
第20期《绽放的角度》同题诗精选
● 绽放的角度
文/翔鹰(新疆)
视角之外的视角
打开立体的维度空间
想象被无限放大
如触觉与视觉的蓓蕾
从不同的角度所呈现出的完美
如跨度之上的跨度
横撇竖捺亦或点或面
立于方位之上转角
摒除一切的晦暗以及死角
摒除杂念中的杂念
将生命完全打开
不去计较生老病死的短浅
在无限中展现无限的美好
如时光与季节的轮回
在向死而生里草木契阔
【自评】:对待一件事物亦或一件人情世故冷暖,我们不能只看表象,只看眼见的方面。任何一件事或人,都有它的多面性,好或坏往往无法单一地定论。因此看待事物,我们应该秉持着广角的思维,也就是让自己的看人待物的角度完全地打开,绽放,我们才能全方位地去了解与诠释。摒除那些狭隘面,不要让目光短浅来局限心底的美好。像我们活着就会有无限的遐想,而不会盯着生老病死的现实而不敢去面对,陷入自我绑缚的黑暗之中,像那些草木,不计春秋,只是在四季轮回中淡然处之。
【徐一川点评(特邀)】:诗人站在生命的高度进行审视和思考,行文随着思绪层层推进,转承自然,结尾托出诗核。 作品立意高远,哲思深邃,逻辑严谨,并于生命与自然界的契合中呈现诗意。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色虽清淡,但诗象圆润饱满,蕴含生命绽放的美好姿态。
【杲子解读】:“视角之外的视角”、“跨度之上的跨度”,从立体维度、通感、点线面的结合、不同方位无死角,诗人试图充分扩展思维和想像,“将生命完全打开”。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待万物及人世,将“在向死而生里草木契阔”,有一种超脱、顿悟。
● 绽放的角度
文/陈锐(海南)
欲飞的不止山河
还有我的肉身
毫无疑问:此刻你所呈现的无一不是
火热的姿势
空气延长了振动
绿叶和花朵合二为一的晶体
露珠般圆润
晨光正在见证着一个个
新故事的绽放
张开双臂,我用狮子的心跳
拥抱蝴蝶和蜜蜂
依恋的繁华
【自评】:此刻,时光、山水、花草树木,和心境,都是温暖的,明亮的积极和美好向上的姿势……
【徐一川点评(特邀)】:诗人将“我的肉身”融于山河,将物我合一,心象和意象交汇呈现,并以具象化的描写,突出诗人内心的光明与强大。作品大气又不乏温婉,沉稳中蕴含能量。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色晶亮,诗象飘逸,是一首出彩的小诗。
【杲子解读】:这首同题作品凝炼精致,注重内蕴的挖掘,诗意深邃,韵味十足。
● 绽放的角度
文/二十山幺
沿着这一条山路
我拉着一棵小树唱歌
溪边的花草也与我同乐
当小溪逐渐丰盈
当青涩的果实不再青涩
我亲吻脚下的泥土
扯上一只鸟儿唱歌
那朵,肆意绽放的杜鹃
用几声尖叫,靠着墙
逆着时针走动的方向
抚疼了深夜的门窗
【自评】:这首小诗是外出踏青所写。春是一个生机勃勃、百花争鸣的季节,微风、细雨、脚下潺潺的一股细流,无不使人心旷神怡,看到这些景象,不禁想起多年前写过的那些小诗,不禁想起那些日夜思念的人儿。似乎所有这一切的绽放,不在目光所致,只在脑海里,与春天无关。
【徐一川点评(特邀)】:作品第一节是铺垫,是诗人这些年来走在回乡之路上的心情写照,有细致的观察,有收获的愉悦,而第二节借绽放的杜鹃,以虚拟的想象,勾出诗人不为人知的心结,“逆着时针走动...抚疼了深夜的门窗”,这是诗人深埋心中的想念,是时光一去不回的遗憾与无奈,与第一节的活泼轻快形成对比,加强了感染力。
【水一空色象派诗评】:诗色缤纷,诗象七四相错,蕴含主题。
【杲子解读】:“当青涩的果实不再青涩”,再回头看绽放的花朵,不同的心境,自有不同的角度。小诗韵味深浓,清新浪漫。
● 绽放的角度
文/江从超
太阳从地平线拉起家乡
在正午之前
村头的老槐树撑斜天空
划一个锐角
当春乃发生,繁殖,爆发
阳光的伞
罩尽大地
当锐角膨胀到钝角
我的家乡,用绿色托起龙眠山
加重了太阳的角线
一切像花朵绽放
暗含青色的历史和汹涌
仅仅开始
就被一群鸟
拽过了山
【自评】:太阳和我的家乡形成一种角度,一百八十度的地平线,处处繁荣似锦!
【徐一川点评(特邀)】:诗人拔高视角,连续几个动态的全景画面,大开大合,富有气势,作品有实写有虚象,不同的动词表现,如“拉、撑、爆发、膨胀、托、拽”,使镜头感有快有慢,有张有弛,鲜活地浓缩了家乡的风景与沧桑变迁。
【炫东点评(特邀)】:用锐角和钝角来描述太阳的变化,新颖、形象。而开头的太阳拉起家乡,和尾段的被一群鸟拽过山,这样的换位思考,让诗意更加突出、形象。
【杲子解读】:日照晷景,转换出诗意。首尾呼应,借影写实,将家乡的历史变迁浓缩于一幅动态的日影图中。
● 绽放的角度(现代诗)
文/中沙河
小小的青苔,循光明而来
在狭窄的石缝间
在潮湿的故道外
不惧车辙碾扎,不畏鸟兽踏踩
只为坚强的绽放,瞄准阳光的角度
不负青春和情怀
即便瘦身如柴,也举一朵
米粒样的花儿
牡丹一样盛开
【自评】:苔花是一种植物,清代著名诗人袁牧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之咏苔名篇。在阴暗、潮湿,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小小的苔花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权利,它的角度始终对准阳光。当它开花时,尽管如同米粒那样大小,但没有自卑,没有沮丧,没有怨恨,更没有低头,照样学着牡丹的样子,昂然怒放,静静地诠释着自己的美丽,燃烧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实现着自身存在的价值。
【徐一川点评(特邀)】:作品选取了寻常可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苔”作为切入的意象,融入个人的视角和情感色彩,描写生动,形象立体鲜活。诗歌赋予平凡事物以灵性的光芒,节奏明快,句式错落有致,并借此物进行喻示,小中见大,寓意深刻。
【炫东点评(特邀)】:用青苔的卑微和情怀,象征了底层小人物的不卑不亢、不屈不饶的风采。
【杲子解读】:诗友李奕龙评说“有情操,有意志”,诚然。“小小的青苔”,虽身处狭窄的石缝间、潮湿的故道外,却瞄准阳光的角度,坚强的绽放。此诗当与袁枚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共赏。
附录
《世界华人文学》征稿启事
征稿时间:长期
出版时间:半年刊
征稿内容:微诗(限五首)
新诗(限三首)
散文(限一篇)
小小说(限两篇)
短篇小说(限一篇)
投稿邮箱:tougao@wclit.com
投稿方法:1. 邮件主题处模仿下边文字写上您的主题:
李建东投稿新诗三首、“短篇小说一篇”。
2. 稿件置于邮件内(不要设附件)。
3. 希望自带英语。没有英语的稿件本刊找人替您翻译,或者发表纯汉语作品。
4. 已发表过的作品必须在作品标题下注明原出版地与时间
《世界华人文学》是一份非营利性汉英双语半年纸刊,旨在用汉英双语向世界介绍汉语文学,没有稿酬,不送刊物。本刊出版后,会把目录与作者姓名上载至本网供需要者查询。需要者可自行上网购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亚马逊均会有售,大陆的可在指定地购买。
声明:本刊享有来稿再编权,来稿无论录用与否,均可自由再投他处。本刊旨在把中国文学推往世界,并不限制作者再使用其投稿稿件。
(本征稿启示,长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