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有个“润心书屋读书会”
文/青青草 朗读/山山
古老的周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天下第一村”、“丝绸之源”、“儒商故里”……
在周村,有一群人,爱阅读,乐分享,以书会友,以德润心,让书香融入人生,于平凡之中,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叫“润心书屋读书会”。
阳春三月万物生,书香满园润古城。这段时间,润心书屋读书会开始忙碌起来:坚持了一年多的线上周二读书会精彩纷呈、“书记讲党史”、“周村故事”等品牌栏目深入人心,润心书屋公众号书友原创作品佳作连连;线下与各单位联合组织“学党史悟初心”学习教育,与各单位党支部进行“党建+红色研学”活动,深入基层连续开展“党史温暖百社区”活动,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易经·乾卦》曰:“嘉之会也。”说的是各种美好的事情都聚集到一起。用此来形容润心书屋读书会再恰当不过了。
“春天来了,梦可以开花了!”作为润心书屋读书会的创立人、儒风讲坛的领军人,淄博市儒商研究会张鸿雁会长用诗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境。
作为儒商研究会会长,她始终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向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至高境界,在读书会,她坚持利用各种形式,传播孔子思想、儒家精神,每天清晨在群里发布感恩辞,组织经典古诗文诵读、周二线上读书会坚持讲“周村故事”,发起慈善公益活动,组织开展各项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自觉做儒家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她很钟意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多次在朗诵会上深情演绎这首诗歌,因为她的心中也有一棵“开花的树”,这棵“树”,始终坚守着她的心,让她在前行的路上,向着美好的愿景,执着地追求,不懈地努力。她期待书友们心中也有一棵开花的树,通过读书交流,让这棵树绽放出生命的活力,散发出灿烂的芬芳。
她说:润心书屋从2014年成立至今,已走过7年风雨历程,从开始十几个人自发组织的书友会,到今天带动了五百个家庭一起读书交流的线上线下读书会;从经典诵读、亲子诵读、公益讲堂、图书漂流,“书香润古城”活动,到线上周二读书会、公众号发布书友作品,线下写作培训、“志愿有我,与时代同行”、朗诵艺术沙龙、“党史温暖百社区”、编辑出版《润心书屋文辑》等活动,一路走来,不断探索提升,润心书屋读书会已经打造成本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干到底,坚持就是文化。 ”张鸿雁高兴地说:“润心书屋读书会的发展壮大,终于圆了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周村的梦想。”
著名文化学者李庆洪老师是润心书屋的文化顾问,他多年从事文化研究,知识渊博,目光敏锐,思想深邃,严谨认真,善于把握时代脉搏。他精心谋划润心书屋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策划各项主题活动方案,培训读书写作人才,审核主编《润心书屋文辑》等,为润心书屋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他希望润心书屋读书会,能够进一步明确前进思路,选定一条主线,凝心聚力,突出鲜明特色,丰富文化底蕴,打造品牌形象,促进共同提升。
在《润心书屋文辑·第一辑》一书的前言里,他用深情的笔触赞美润心书屋读书会:
“在鲁中,有一座古城,不仅有古老的商业文明,还氤氲着悠悠书香——
在周村,有一群人不仅爱读书,还爱上了写作,让作家梦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润心书屋”里,一群读书人拿起笔,从此多了一个身份:写作人;
书韵飘香,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推向社会,因此有了《润心书屋文辑》……”
区文旅局赵德会局长也是润心书屋读书会的书友,他对润心书屋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联合润心书屋开展了”文化承百年,书香润古城”、“战疫情,颂党恩”、迎中秋、庆国庆“我邀明月颂中华”诗歌朗诵会、“书香农家·助力小康”朗读大赛等系列活动。他对润心书屋读书会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他说:润心书屋自开办以来,凭着“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热心,坚持做公益,以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读书活动,吸引了区内外数百名读者参加,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读书爱好者,壮大了我区全民阅读推广队伍。为提升市民阅读素养、涵养家风、培育新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书香淄博”、创建文明城市做出了贡献,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他对润心书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他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年。下一步,书屋要用好区内阅读基础设施,关注特殊群体需求,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主线,抓实做好主题阅读的自觉性,深入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推进全民阅读与党史学习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润心书屋不只是以书会友的芳草地,更是宣传我党红色经典的平台。” 周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石灵芝这样说。她知道润心书屋书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涵盖面广,群众影响力大,加强党建引领尤为重要。因此,她以“加强党建引领,书香浸润人生”为主题,在读书会高举党的旗帜,自觉把党的声音传播到书友心坎里。2020年8月18日开始,她的《书记讲党史》成为每周二读书会的固定节目。至2021年3月底,已经诵读党史故事32篇,《书记讲党史》成为“润心书屋读书会”的优质品牌。
石灵芝自豪地说:立足基层,紧抓时代脉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每位走进润心书屋的朋友,都能听其音、悟其髓,就是我们的无上荣光!
淄博市劳动模范、周村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邵祺昌老师,是润心书屋写作班的班主任。“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像一头老黄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患病多年的老伴需要他照顾,而他不辞辛劳,东奔西跑,发掘地方文史资料,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在润心书屋读书会群转发他的《老邵说说》作品,满腔热情地组织书友开展写作交流培训,风尘仆仆地带领学员到社区乡村采风,细心认真地给学员修改润色作品,在润心书屋编辑部把关审核作品。同时,他还深入社区进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了脚下的这片热土,为了润心书屋,他满腔热忱,殚精竭虑。他的老黄牛精神,令人赞叹。
邵老师告诉我:润心书屋读书会接地气、凝人气,是广大书友的温馨家园,就像一个磁场,深深吸引着,也在改变着爱读书、爱写作的人们。
孙建国是一位退休工人,他是暖心窝党建家园值班主任,又是润心书屋群管理员,还是鸿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后勤主任。家里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料,而他总是默默奉献,不计得失,坦坦荡荡,甘做幕后英雄,为保障润心书屋读书会线上线下各种活动正常开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孙老师的座右铭是:孝敬父母为先,健康快乐相伴;为想做的事努力,期待明天会更好。谈起润心书屋读书会他一往情深,他表示:一定要不遗余力,不负众望,为读书会奉献一片爱心,努力打造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为周村古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张建军是润心书屋的“暖心哥”,他是儒风艺术团团长,在润心书屋读书会,他带领艺术团成员发挥艺术特长,以朗诵、戏曲、歌舞、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正能量,歌颂党和祖国,赞美时代英雄。他朗诵的《今夜星光灿烂》,成为“文化下乡”和“党史温暖百社区”活动的优秀保留节目,特别是他创编表演的微视剧,切合生活真实,表现社会热点,弘扬正能量,非常接地气,很受社会欢迎。
憧憬未来,张老师劲头十足,他说:“建党百年是我们新的起点,我一定要开拓进取,奉献爱心,自觉为润心书屋发光发热!”
朱振波老师是长山范公村人,他是朱文翰三十三世孙。现为村支部委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首届长山镇“最美长山人”之一,他在范仲淹研究方面颇有造诣。作为“外地人”,受张鸿雁会长之邀,他加入了周村的润心书屋读书会,一段时间的携手同行,令他对润心书屋读书会,有着深切的感受:一是这里有一群不计个人得失,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走到一块的志愿者、时代先锋;二是领导层面眼光长远,方向明确,有极强的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三是人才济济,符合时代进步需求,一群优秀的志愿者,在创造价值同时,也在影响周围人,进而促进社会进步。
书友王克兰是一位有情有义的模范妻子,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执着守护、悉心照料植物人丈夫11年如一日。艰苦的磨难令她身心交瘁,有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孤雁, 在迷茫的云雾中盘旋,在泥潭中苦苦呐喊,孤独,寂寞,抑郁寡欢,精神已处在崩溃的边缘。此刻,她有幸遇到了张鸿雁会长,来到了润心书屋读书会,并参加了写作培训班,得到了1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的悉心指导,这令她如鱼得水,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在写有诗歌、散文500余篇,在润心书屋和其他平台发表100多篇。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她的作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作品《溃口》《长命蓑衣》等深受好评,《溃口》还被《看世界》杂志社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克兰激动地说:我爱润心书屋,我爱老师们,我爱每一位书友,我爱我们的家园。我立志要好好学习,放飞自己的翅膀,在鸿雁会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展翅飞翔,遨游蓝天,用绽放的光彩,装点润心书屋——我可爱的家园!
李传生老师作为一个周村的在外游子,多年来,他用诗歌记录生活,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去感受美景。写诗、跑步、旅游成为他生活的三大主题,心和脚步永远在路上。
他告诉笔者:我参加润心书屋读书会,可以说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是在读书会线上活动刚开始不久,马拉松协会会长鲍连成大哥拉我进群。当时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感到是家乡的一个群,进来看看吧。 进群以后,慢慢感到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激情、有责任感、充满正能量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这个群体所感染、感动。尤其是我们的张会长,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充满责任感、使命感的平凡而又睿智的公益人形象。还有像李庆洪、邵祺昌、宫顺等这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上进好学,退而不休的大哥、老师,更让我看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基于这样一种情怀,我对咱们读书会,充满了期待和热爱。从内心深处,总想为读书会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退休教师李鹏业老人已85岁了,他在读书会年纪最大,但他是读书会最敬业的书友和演员,他虽然坚持晚上在街头摆摊唱歌,但从不耽误读书会的演出,他那苍老浑厚的歌声,飘荡在周村的夜空,也飘荡在网络时空,让大家深受鼓舞。他谦虚好学,在润心书屋写作培训班上,他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倾听,仔细地记着学习笔记,并且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发表了数篇文笔朴实生动的回忆录。今天,为了表达在润心书屋的切身感受,老人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
成长与希望
耄耋之年找新家,润心书屋把根扎。
读书写作名师导,白发老翁格子爬。
书屋为我搭平台,不怕笔拙词句乏。
发达四肢虽无力,头脑反而变复杂。
学习大德众群友,不负众望赶年华。
福佑周村我有责,润心书屋一片瓦。
发扬群风正能量,争艳天山雪莲花。
宋小君老师是一位退休的幼教工作者,她性格阳光,热情、真诚、善良、有爱心、懂奉献。她积极参加读书活动,用心朗读,为爱发声,认真参加写作班培训,跟随采风团出行,丰富写作素材,在培训班老师的热心辅导下,共发表作品10多篇,其中《大丝厂,小社会》一文写得生动,感人,勾起了很多人的历史记忆,润心书屋读书会儒风讲坛公众号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阅读量达1700余次,在润心书屋留下创纪录的一页。她还积极参加润心书屋的各项公益活动,不论是街头宣传,还是幕后服务,帮助他人也快乐自己,在奉献中享受和体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那份欢乐和幸福。
宋小君说:自从走进润心书屋,通过参加读书和公益活动,改变了我自已的生活轨迹,开拓了视野,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还圆了我的写作梦,更可喜的是在写作中陶冶情操,体验诗意人生,实现了人生价值。
书香浸润,气韵自华。在与书友们交流中,笔者深切感受到,润心书屋读书会是天南海北爱书人的温馨家园。在这里,你可以轻松地写作,优雅地读书,倾心地聆听,感受那种书韵飘香,那份家国情怀。更有一群大爱之人,在读书交流中心灵相通,共同提升,点燃了生命之光。像热爱朗诵热心公益的优秀检察官孙冰,勤奋刻苦多才多艺的王玉娟、毕延凤,用爱发声充满激情的张建国、王晓红,坚持在板凳课堂讲述红色故事的聂良基,疫情期间天天在读书会啦家庭故事的张维芳,文采飞扬热心写作的孙元盛,笔耕不辍文笔优美的石广东、邹辉业,会写作的“外来妹”代春先,天天在群里播经典名著的朗读者牛文芝,烧饼之乡走出来的土作家高桂玲,一身正气、父亲节暖心陪伴父亲度过读书时光的邱京魁、晋慧,最热情忠实的读者刘荣芳,竭诚奉献点亮爱心的鲍连成、贾述珍、张东升、荣华等,追求完美倾情朗诵书友作品的董秀玲、王苓、董蔚、李欣、王长森等……书友的故事很多,风采很美,但限于篇幅,笔者没法一一去记录,只好先采撷这几缕花絮,分享给大家……
作者:青青草,本名,宫顺,退休教师,五老志愿者,周村区朗诵协会副秘书长,爱好写作与朗诵,用声音播撒真情,以心灵品味人生。代表作有《迎春花》《又是杏花飘雨时》《雪花的思念》《这个春天,你好美》《夏夜小茶桌》《警旗猎猎铸警魂》等。
朗读者:山山,本名:牛文芝,周村区朗诵协会会员,绿吧志愿者,洁之行志愿者,热爱朗读。音频作品有《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版《红楼梦》,《中华成语故事》,《中国古代诗词故事》,《遥远的救世主》。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