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子•清明节后到黄州
龚太银
清明节后到黄州,住低楼,作天囚。所为幺儿,高考榜名求。树上飞来双翠鸟,眉眼弄,逗枝头。
窗前骚客顿生忧,羁中幽,几时休?烟雨城厢,处处是离愁。欲待他年清福享,人已老,饭茶羞。
——忙里偷闲,偶见窗外飞鸟嘻戏,填词以应……

弘扬宗族文化之我见
龚太银
顾名思义,宗族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和整理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它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家学说、礼教文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时下实现“中国梦”、振兴“国学”的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日趋伦丧的今天,重塑宗族文化,无疑是拯救道德、诚信危机的一剂良药。
宗族文化集人伦、孝悌、礼义等于一体,是规范人们言行、安置精神寄托的载体,它弥补了国家法律法规之不足,起到了和谐社会繁荣经济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人是有信仰追求的,这所谓信仰追求即为精神寄托。纵观古今中外,一个失去信仰、脱离制约的家族群体,其生存和发展一定与衰败和没落唇齿相依。
一位美国学者,做了一项比较两个家族两百年发展史的研究,一个是有信仰的爱德华兹家族,他的人口总数是1394人,其中有100位大学教授、14位大学校长、70位律师、30位法官、60位医生、60位作家、300位牧师、神学家、3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是无信仰的马克•尤克斯家族,他的人口总数是903人,却出了310个流氓,130个坐牢13年以上,7个杀人犯,100个酒徒,60个小偷,190个妓女,20个商人,其中有10个商人是在监狱里学会经商的。
两个家族的结果大相径庭,天壤之别。信仰即文化,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大得让你不可思议。
言归正传。时下,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受多元因素影响,国人的精神风貌堪忧处不胜枚举:拜金主义盛行,啃老一族猖獗,仁义礼智信淡忘,温良恭俭让渐行渐远……究其原因,忽视宗族文化建设绝对是首当其冲的致命所在。
宗族文化以宗祠、谱碟为有形载体,以家规家训、伦理精神为无形支柱,涵盖了尊祖敬宗的团体意识、交融忠孝、荣辱担当等内容。
所有这些,都是形成健康人格、培养有用人才不可或缺、利国利民的法宝,弘扬宗族文化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