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李庆伟
文/王子兴
说起李庆伟,二十岁当县长,二十五岁当市长,三十六岁当副省长、1980年成为陕西省委书记,最起码是河北、河南、陕西三省的知名人士。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大英雄。可是要写他的故事,从哪里下手?写人物传记,那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也写不尽。而我今天要写的,只是他在邢台抗日时期的点滴往事。
我没有见过他的面,但他老家和我村只是一河相隔,有关他的故事,村民口口相传,十分神奇又十分感人。最近翻看了邢台县抗日名人传记,仔细品读了同时期他的战友同事的往事回忆,以及同时期人们对他的评价,我才更准确地了解了他。
介绍他,首先看他的简历,这是一般写作惯例。李庆伟生于1920年,小时候接受了下寺高小吴玉书老师的先进思想教育,懂得了穷人为啥穷,富人为啥富的道理,也懂得了为啥百年来中国一直受外国欺凌、任人宰割的缘由。先不说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就是民国几十年了,中国仍然是四分五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31年日寇铁蹄踏破中华国土,国民党政府一直到1945年夏,才敢向日寇宣战。这时国家莫大的耻辱。因此,救中国于危亡的重任只能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推翻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一个人民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初衷成为全国有志之士的宏伟志愿。
李庆伟于1937年10月加入了共产党,那时他才17岁。上级党组织安排他去129师培训班学习后,高扬率领的八路军工作团来到浆水,他参与组建了浆水抗日临时政府。胡震的邢台县政府和浆水抗日救国临时政府合并后,高扬任县委书记,胡震任县长,他是县武装部长。两年后,胡震带领民兵自卫队整体加入129师10旅30团任团长,李庆伟接替胡震为第二任县长。半年后,他被调离邢台县,辗转于邢台、磁县、武安等地进行抗日工作。期间参加了百团大战,历任区委书记、县武装部长、县长,武安县委书记兼敌后武工队政委、中共太行六地委党校校长。又二年,1945年邢台解放,他是第一任邢台市长。那年他才25岁。以后他随部队南下,三十六岁成为河南省常务副省长,1980年调入陕西省委书记、省长。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个血气方刚、爱憎分明的共产党员。这从邢台抗战历史上可以找到答案。
他所在邢台时期,正是白色恐怖、危机四伏的异常困难时期。日寇侵略东北后又占领华北,进而占领大半国土。河北省民国政府向南败退,到处是溃军,华北各地处于无政府状态。国民党省府主席鹿钟麟带领部分溃军退到路罗。鹿不顾国共合作的大局,执行蒋介石密令开始搞摩擦,在邢台县政府“庆祝成立两周年”大会上,与我方对峙,刀枪相见,剑拔弩张。国民党发言人被我方批驳得张口无言,理屈词穷。青纵一个营反包围了会场,抗日民众口号阵阵,“坚决拥护胡震县长”,“反对摩擦,团结抗日”,之后国民党军队灰溜溜撤走了。
鹿钟麟随后在当地地主豪绅中大力发展国民党员,并且在浆水抗日县政府对面成立国民党县党部,利用会道门与共产党抗日政权对抗。会道门在路罗杀害了八路军6名侦查员,被129师包围其总部,将其首领逮捕枪决,宣布会道门为反动组织予以取缔。鹿钟麟看无机可乘,往南方撤退了。
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是日寇占领城市后的空虚地带。我县按照中央指示,在敌后领导民众发展生产,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并支持129师建立八路军兵工厂、野战医院、银行、报社、被服厂、造纸厂、炸弹厂、枪械厂等等。因为没有地方人民支持,就没有胜利的保障。
要动员群众参战,首先要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问题。当时社会环境正处于饥寒交迫,无法生存的时候。三、四十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侵华,烧杀抢掠。一遇灾荒,饿殍遍野。加上溃兵李老本、申国栋、岳鹏、李宗鲁、冯焕阳等十三部溃兵,少则一个连,多则一个团,躲进山里,成为土匪,四处骚扰民众,抢粮杀牲口还杀人。灾难中的人们更是雪上加霜,无法生活。
当时和李庆伟在一起的县委书记张华回忆,兵灾、旱灾使群众逃荒要饭的很多。有的村子半村人要饭去了。马兰村,饿、病造成整家死亡好几户。有的村死的人多了,连往出去抬的人都找不下。内羊村瘟疫流行全村病倒人数达到百分之四十。这时候,农民开始逃荒要饭,地主仍然过着吃香喝辣的生活。国民党组织特务在各村搞破坏,地主中大多成为国民党特务或者日本间谍。在这一环境下开展工作,难度实在太大。
李庆伟在实践中逐步完成对“富者为什么富,穷者为什么穷”的认识和思考。 他时任县长,根据现状,配合县委制定出全县中心工作,主要有以下四项:1、动员村民开荒种地(民兵自卫队思想积极,成为刨坡地开荒的主力军)。2、为了度过饥荒,开展“借粮”运动,争取不死人或少死人。3、减租减息。4、合理负担。
首先开荒种地就遭到了地主反对、阻挠,地主认为山坡是自己的,不让开荒。这时,群众吃不饱肚子,工作不好开展,“借粮”就成了头等大事。没有粮食,就无法搞好春耕生产。当时地主富户把粮食藏起来,哭穷说自己也吃不饱肚子。张华书记回忆说:“地主装穷,嘴里喊着没得吃了,夜晚却关起门来吃好的。内羊、滑子村积极分子组织了‘闻香队’,夜间巡查,闻到烙油饼的香味飘出来,就当场进行揭露。”将军墓区某村,地主粮食烂了3000斤,也不肯借给村民。根据群众要求,我党组织了大规模的借粮运动。强制性要求地主向群众借粮。这样,保证了春耕生产的进行。
正当我党带领群众开展变工互助、春耕生产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开始了疯狂反扑,各种破坏活动频繁,杀害村农会干部的事件时有发生。接替张华的陈光回忆,“每当县委布置下去工作,特务和地主们就编出来顺口溜和快板,进行反对和丑化。还有的油印成传单满街散发,或在墙上书写标语,谩骂共产党。”斗争形势异常激烈。在马河镇一个村子里,地主特务暗杀了多名抗日积极分子。县委组织部长胡文回忆,在马河发现有几个新的墓堆,村民都不知道埋着谁,挖出来一看,全都是八路军战士,最后调查是地主特务干的。还有坡子峪村一夜投毒杀死党员、抗日干部及家属九人,毒伤四人,调查结果都是国民党特务干的。还有西沙窝村地主刘春裕,死心塌地为日寇送情报,煽动群众污骂八路军等。
在这种情况下,邢台县委县政府,开始镇压这些特务和地主顽固分子,包括全县群众打死和政府镇压的有50至60多人,使全县出现空前的稳定局面。现在人们还盛传着这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在镇压敌特斗争中,李庆伟嫉恶如仇,不论亲疏,他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的体现。
好的形势是短暂的,因县政府逮捕了红枪会头目宋兰波,还乡道头领张永祥组织200多会道门人员,手提大刀直冲县政府,沿途杀死我村民及县干部尚金珠、游击队员武传亮、县委警卫战士姚天宝等7人,砍伤10人。附近村民兵自卫队两三千人随后飞奔赶来,杀死敌人十余人,抓获十余人,张永祥被当场枪毙,宋兰波被从监狱提出来,开大会公审枪决。
但是,中央认为,国共联合时期,为了有利团结,对于摩擦要忍耐,这是政策。毛主席在《论政策》中指示:“关于锄奸政策,应该坚决镇压那些坚决的汉奸分子和坚决的反共分子,......但是决不可多杀人,决不可牵涉到任何无辜的分子”,“要团结多数,能不杀的尽量不杀”(见毛选合订本764页)。当前民族矛盾是第一位,国内阶级矛盾是第二位的。
根据中央指示,北方局党委指示太行区特委和内羊冀西地委,安排人员亲自来邢台整顿,县委县政府包括区政府干部40余人被行政处分或调离。对党员进行清查,地方上开除了几名好的党员,在地主暗中煽动下,李春庆等七名党员干部(均为自卫队长、支书、农会主席、村长)被县政府整顿时枪毙了,县委书记张华和县长李庆伟被调离岗位。这样虽然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是也极大地伤害了邢台县民众抗日热情,致使各项工作无法有序开展,给邢台县抗日工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随后,国民党敌特更加猖狂,又开始了一系列破坏活动,又一次投毒开始了。驻扎在邢台城内的日伪汉奸治安军司令高德林,安排布置地主特务对邢台抗日领导人进行大规模投毒。高德林通过刘超群到沙河公司窑,找到去根据地收山货的商人,将毒药送给地主杨宗平,杨转给在县政府的国特卧底李玉英,李分给各区地主特务陈梦泽、陈宗礼、张瑜、王成彬等,陈等人收买地痞、流氓开始投毒。一时间,全县毒死大批抗日干部及家属,宋家庄区委书记王丕绪也在这次投毒中被毒死。
新的形势使邢台县感到空前的压力。县委县政府立即安排武装部长郭成允等人负责调查,在浆水村顺藤摸瓜抓住一批投毒者,如刘某某坦白,自己往垴上井里放过一包毒药,“一高”学生武云平是他安排女儿投毒致死的,并交待毒药是尚清淮给的。正在追查毒药来源时,有人上吊自尽,线索中断。县政府对这些投靠日伪汉奸的坏分子进行了严厉镇压。并且把情况反映到上级党组织,随后又开始了整顿,县长武某某被撤职、留党察看。事实证明了张华书记李庆伟县长工作时期的正确,通过整顿,使邢台抗日形势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
这时候,李庆伟已到磁县、武安任县委书记。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高潮,李庆伟和他的战友们随后参加了解放邢台的战斗。邢台解放后他任邢台市长。随后,又随大军南下,抢渡黄河,挺近中原,转战伏牛山,在河南省建功立业。
我认为,没有这一代人的舍命拼杀,就没有新中国现在的幸福生活。但是近几年,党史教育缺失,有人开始怀疑当时革命的正确性,这很值得党和国家高度反思了。因此,我们要学习历史,让事实说话,虽然老一辈英雄所剩无几,但必须还原历史,让下一代了解那时候的社会背景,不能忘记共产党的初心。
李庆伟曾经回忆他在邢台工作实践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内羊村地主李某就有160户佃户,还有债户323户;南峪村几个佃户租种几亩耕地,几年后竟欠地主几百担租子;浆水村25个雇工家庭没有了土地,只能给地主扛长活;将军墓区某村50多户,都是从明朝迁入的,几代下来,一户姚姓的成了地主,其他的都成了佃户;还有折户郭爱妮,8岁时,家父病重,为治病和埋葬父亲,家里借了地主8块银元,父亲死后,孤儿寡母无力奉还,18岁时,欠债高达80块银元。地主硬把她抢走抵了债,随后卖到山里做了富户的小妾。这些都是活生生地例子。而今有人认为穷人是不是因懒汉造成的?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当你了解了历史,你才知道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比如那时候的借粮借债,借一斗,年还二斗;借一元,年还二元,老百姓称之为“驴打滚”。按照计算年息达到了100%,而新中国年息在10%,这是多大差距啊!对比才能知道,旧社会是吃人的社会,这“驴打滚”致使富人一夜暴富,穷人家破人亡。
李庆伟认识到,黑暗的制度是地主的坚强后盾。5%的人占有了社会资源95%,而95%的穷人只占社会资源的5%,这公道吗?就像鲁迅先生写的“细看,每页书上都是‘吃人’两个字”。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懂得,是这个吃人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国家腐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造成了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就是要推翻这个罪恶的社会,为天下大多数人民打天下。
因此,李庆伟他们在抗战时期,进行“合理负担”运动,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不论地主还是穷人,统统按人头平均纳税交公粮的办法。因为沉重的负担对地主那是九牛之一毛,在穷人家则是家破人亡,就不合理。我党的政策就是要求富人多负担,穷人少负担,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可是地主感觉伤害了自己利益,就抵触,就破坏。
李庆伟他们在“合理负担”运动后,开始减租减息。县政府强调借债年利息不能高于10%,借粮一斗年还一斗三,不能超过一斗四。所以,共产党的政策是公平的,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凭为大多数人打天下这一点,就决定了国民党必然失败。就如淮海战役,整整一百万人民推着独轮车自发往前线送补给,抬担架。国民党能做到吗?
写李庆伟在邢台的故事,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王子兴,河北邢台信都区人,中共党员,副科干部,退休后整理挖掘太行山人文故事,作品散见于《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散文百家》、《文学作家》以及各微信平台。著有《太行寻踪》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