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浩然)
11月22日,第四届“气·意识与人体生命科学——中医气学说现代科学研究创新发展论坛”之专家主旨演讲活动如期展开。
(长春中医药大学 苏颖教授)
主题
小议瘟疫
苏教授从历史上的瘟疫、明清时期瘟疫的中医药防治、瘟疫与五运六气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瘟疫的理解与认识。她表示在中国各历史时期,中医中药均在防治瘟疫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苏教授结合《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理论,分析了以气候的异常变化为主的自然因素与瘟疫之间的联系。她强调面对瘟疫,根本在预防,因此在关注反常气候这一前提下,她倡导大众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敬畏自然的态度,努力发掘中医药丰富宝藏的方法来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教授)
主题
气一元论与调气论治
郑教授阐述了气一元论的来龙去脉,随后详细介绍了《黄帝内经》与气一元论的关系, 并将《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中医学调气论治理论概括为六个方面:1、调和内外2、调和阴阳3、调和体质4、调和脏腑5、调和气血6、调和经络。她表示无论是中药调气、针刺调气、气功调气都需要落实到临床疗效,落实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上。疗效是中医药学的生命所在。她认为中医调气理论可以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华中医药杂志社》闫志安社长)
主题
南昌合真之道
闫社长从文化角度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身对于学习中医的思考与体会,概括为“天真,信真,反真,乐真,全真,合真”十二字的合真之道。对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医内证体察课程,他表示这门课程开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有利于中医学生体察到气的存在,进而能更好地掌握中医学理论,提高自身临床水平。他认为人应通过守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等方式实现淳德全道的合真。合天地之道。他强调实现中医传真,要做好医道的传承、彰显中医药优势,使科研和临床服务于大众健康。
(清华大学 张明徽教授)
主题
从解剖医学到能量信息医学“生命的能量系统”
张明徽教授从能量医学的角度阐述了人体生命。通过实验,他发现人在接受不同的食物和处在不同自然能量场中及进行不同的意念干预三种条件下,人体的能量场会发生变化,并呈现为人体能量光谱的变化,展示了相关图片资料,实验表明人体时时刻刻在与外部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在研究能量信息医学的过程中,张教授感悟:“在分子世界万物有别;在原子世界万物同质;在量子世界万物同体。”他相信中西方科学终将实现对自然与生命认识的汇合融通。
(江西中医药大学 章文春教授)
主题
气学说创新理论“三层物质理论”
首先,章教授提出气是非实体的客观存在这一概念。并由施一公教授演讲视频中提出的现代科学尚未认识清楚的96%的暗物质的存在,引出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结合现代科学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与研究提出的气学说与三层物质理论的概念。章教授对三层物质理论进行了融合创新,从多层面细致阐述了这一理论指导下气、意识与人体生命三者间的关系,并得出两个重要启示:一、第三层面物质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二、意识与第三层面物质相通,意识可以作用于第三层面物质。因此人能运用意识,通过组场的形式,直接调动第三层面物质调控人体生命及自然。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疫病相关论述,具体阐述了古人如何运用意识实现对人体生命的调控。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杨炳忻教授)
主题
实验物理与生命科学
他表达了其对当前太赫兹技术在人体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研究进展的关切。提出了医学不等于科学这一观点,阐述了其对现代生物医学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他强调健康的真理在中医学手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海波教授)
主题
新时代中医气功发展新思考
张海波教授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从顺应时代潮流的角度,提出了属于中医气功的新时代新思考,思考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医气功如何把握好新时代新机遇,促进中医气功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健康共同体中发挥自身优势与积极作用。他表示实现气功医疗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对于实现中医气功与现代科学融合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许铮博士)
主题
太赫兹波灸疗仪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
开篇,许博士提及已故江西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费伦教授在中国太赫兹研究上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费伦教授和章文春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太赫兹波与气功实质相关性研究,阐明了生物体与太赫兹波的关系,证明了人体的电磁辐射与“气”的相关性,发现人体之气具有太赫兹波的特征,人体之气的主要成分是分布在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胶原纤维是人体中传输太赫兹波的通道之一,并测得人体穴位表面自发辐射的红外辐射峰与艾灸产生的特征红外辐射高度重合。团队在这些理论发现的基础上,研发出了红太灸头,制成可同时灸治16个穴位的红外/太赫兹波灸疗仪,创新性地应用于灸法的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最后,他表达了对于将灸疗仪应用于临床,推动气功医疗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为人民健康作出更多贡献的美好愿望。
(江西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高也陶教授)
主题
《黄庭经》内证体察浅谈
高教授由引用李白、王羲之、陆游等历代名家提及《黄庭经》相关内容的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黄庭经》的源流传承,简要介绍了《黄庭经》的两个部分《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并从成书背景、主要特点、内容形式等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重点介绍了《黄庭经》中内证体察相关内容,展示了《内境图》、《存真环中图》等古人描绘内景景象的文献资料,表明了《黄庭经》作为重要道教经典对于养生的文献参考意义。
(江西中医药大学 刘争强博士)
主题
中医内证体察学的教学模式初探
刘博士开篇介绍了中医内证体察的定义,并由国医大师对内证体察的实践与认识,谈到《中医内证体察学》的出版及教学对实现中医现代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医学子通过学习中医内证体察学,在体察人体之气、形态结构与经脉循行的过程中,更好地体悟了中医学理论,培养了中医学思维,掌握了以开合拉气、组场调气、气针操作等方式为自己和他人调理身体的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临床能力的提升,同时提高了自我修养。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张福顺 医师)
主题
中医气功门诊治疗技术探析
张福顺医师首先介绍了其所在工作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医学气功门诊的基本情况。他提出中医气功诊疗的过程也是不断体察和调整患者气场的过程,认为医学气功治疗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调节人体功能状态发挥正气的作用,强调发挥人体的正常状况的信息导向,并介绍了医者运用中医气功理论在临诊时调气、调心的方法,有助于患者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和气功意识。他表示中医气功可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多科疾病的诊疗,据此他在临床中为患者拟定了临诊专病练气处方。
(中国农业大学 胡克林教授)
主题
三层物质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初步应用
胡教授从我国现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三层物质理论”的初步应用,主要结论,问题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三层物质理论假说的当务之急是需要进行科学实验。介绍了其团队以大豆、水稻、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三层物质理论技术进行了多项田间试验。试验表明三层物质理论技术改变了作物原有的生长规律,使之按预定目标生长,从而验证了三层物质理论的正确性。播放了试验团队在种植站拍摄的视频。最后,他表示三层物质理论技术的应用在农作物种植上仍需继续探索内在规律,在其他粮食作物和瓜果蔬菜、果树生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河北省泊头市营子镇中医气学调理志愿者服务队 田国卫 主席)
主题
气学说乡村健康服务实践探索
田主席代表河北省泊头市营子镇中医气学调理志愿者服务队 ,介绍了服务队成立并推行中医气学的缘由,在镇上推行中医气学的过程及现状。营子镇中医气学调理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成员们积极学习气学,习练开合拉气等中医气功传统功法,并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地点免费为群众调理身体达200多人次。营子镇通过组织中医气学志愿者学习并运用气学调理身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融洽,减少了一些乡村社会陋习,掀开了乡村业余生活的新风尚。
(江西中医药大学 张敬文教授)
主题
中医气功疑难病康复作用与机制探讨
张教授首先谈到癌症作为当前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复杂的慢性病、疑难病,现代医学当前尚未有较好的治疗和解决方法。表达了对中医气功内涵的理解。阐述了气功修炼中的自组织原理。他认为传统丹道气功是传统中医气功的核心。随后,他引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关于调气方的论述,介绍了中医气功良好的养生康复效应,并表示中医气功疗法可以在疑难病的诊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深圳大学医学院 康康博士)
主题
基于三层物质理论的中医养生康复
在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研究
另外,还有张士国医生和赵丰润博士两位老师于11月21日进行发言如下: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二部医院 张士国医生)
主题
应用补气调血、疏通经络治疗外伤性骨折快速愈合的临床体会
张士国医生介绍了采用补气调血、疏通经络的方法治疗外伤性骨折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对伤处运用外气发放和意念的形式进行补气调血、疏通经络的治疗。并指出这一治疗方法有效针对了骨折根本病因,具有操作简单、减轻肿胀疼痛症状起效快、作用强、能快速恢复功能、经济费用低的特点,明显缩短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应在临床上进行积极的推广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赵丰润博士)
主题
传统中医导引术在现在心脏康复中
的应用思考及实践
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演,我们将带着期许与责任,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走好走稳气学探索道路上的每一步。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