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骏故事二:
昭陵六骏的沧桑
文/苏天孝
昭陵已建成一千多年,经历了多次劫难,被利欲熏心的无耻之徒盗掘了许多次。现在我就说说在六骏石雕身上发生的血泪故事。
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六骏浮雕没有大的损坏,到二十世纪初,六骏塑像中,只有一匹马伸出的腿部有一条细微裂纹。到了清末民国初期,战乱不休,秩序混乱。六骏和这个古老的帝国一样,经历了一场令人肝肠寸断的大劫难。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来到昭陵,六骏的照片始见于西方报纸。
1909年,法国学者爱德华·沙瓦纳来到昭陵,深为六骏的雕刻艺术震撼。他拍摄了许多照片,并描述了六骏的艺术特点,发表在西方报纸上,令西方人惊叹不已,这些照片是六骏移出昭陵之前的唯一文献。
巴黎艺术经销商保罗·马龙一见照片,心喜若狂,动起了盗窃六骏的邪念。他出资让在北京的法国人格罗让找人实施盗窃。格罗让就派加兰奇来到陕西,用金钱贿赂西安、礼泉的一些官员。1913年5月,这伙无耻之徒来到昭陵,一看依当时的条件无法将石马整体运出,就对当时保存最完好的两匹马拳毛騧和飒露紫下了黑手,将二骏肢解,准备先运出去,余下四骏以后再弄。
正在搬运之际,得知消息的附近村民,拿着铁锨锄头赶了过来,呐喊着要打死盗贼。这伙人见势不妙,将两匹石马扔到一处断崖下,落荒而逃。这事被反映到了陕西省政府,总督陆建章一听,便派人把拳毛騧和飒露紫装入木箱,运回了西安,放在总督府内。
这消息传到了北京,又有一个古董商打起了六骏的主意,这个人叫赵鹤舫。赵鹤舫,小名福龄,光绪七年(1881年)出生在北京广安门外一位菜农家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一场严重的雹灾毁了园子里的大白菜,父亲无奈,便叫他到城里当学徒。他父亲经常在琉璃厂卖菜,认识寄观斋古玩铺掌柜计文卿,于是央求计掌柜收下了15岁的儿子。赵鹤舫长得十分英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招人喜欢。他嘴活,说话十分中听,字也写得好,又会管账,深得计掌柜器重,教给他许多鉴别古铜、瓷器、书画、浮雕、木刻、金石等文物的知识。赵鹤舫聪明好学,对古董文物颇有鉴赏能力。光绪末年,二十多岁的赵鹤舫得到了一位翰林姨太太的赏识,随同翰林迁居上海,在其资助下开设了延古斋古玩铺,因经营有方,赚了不少钱。呆了不到五年,1912年,赵鹤舫回到了北京,自己独资在琉璃厂火神庙右侧开设了延古斋古玩铺。赵鹤舫善于交际,在上海北京,结交了许多民国官僚,北洋政界人士,特别是结识了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并与其结成了拜把子兄弟。于是大红大紫,在生意场上顺风顺水,发了不少横财。
一次,赵鹤舫从袁克文口中得知,袁大总统要建袁家花园,需要一批文物点缀点缀,就献计说:“二公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有六骏浮雕,精美绝伦,是稀世之宝,用它来装饰花园,那可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又能彰显总统的权威,再合适不过了。”袁克文一听大喜,就吩咐赵鹤舫负责此事,并给他办理了运送物品的专用封条,这封条相当于圣旨,有了它,运送的物品,全国所有关卡一律放行,一路畅通无阻。
1914年,赵鹤舫来到西安,见到了陕西总督陆建章,说明来意,陆建章一听,欣喜若狂,他正想巴结袁世凯,这下机会来了。他表示愿意效忠总统,献上昭陵六骏。赵鹤舫看了被肢解的拳毛騧和飒露紫,又上昭陵看了其余四骏。他一看这四骏无法整体运回北京,就决定先把放在总督府的二骏运回北京。于是,他亲自押着二骏返回了北京。没想到,袁克文一见被肢解的二骏大为光火,骂道:“混蛋,一群混蛋,这些可耻的强盗,把祖先留下的宝贝,糟蹋成啥样子了。可惜,太可惜了。你呀!这马都碎成这样了,你把它弄来干啥。袁家花园怎么能用这破破烂烂的文物呢!晦气,不吉祥呀!我父亲马上就要当皇帝啦!可不能败了他的兴。”赵鹤舫一看袁公子不满意,感到脸上没光,他赶忙说:“二公子息怒,这事怪我,怪我考虑不周,我延古斋文物繁多,您看上哪件用哪件,可不敢耽搁了袁家花园的工期。”赵鹤舫好不容易说服了袁克文。平息了此事后,他心里又十分高兴,这可是国宝呀!虽说被肢解,那也是价值连城。袁家不用正好,要是卖出去可就发大财了!
不久,他找到了买主,一个专门倒卖文物到国外的大古董商卢芹斋,卢芹斋一听大喜,就高价买下了两匹石马。
卢芹斋,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国美国等地,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大古董商。1880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卢家渡,初名焕文,后改名芹斋。从小寄养在远房堂叔家,后来在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家作仆人。1902年,张静江出任清廷驻法国商务参赞,将卢芹斋带到巴黎,在张静江巴黎开设的运通公司干事。他从古董店学徒开始,刻苦学习古董店的各项业务,又学说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辛亥革命后,张静江回国协助孙中山,运通公司结束。卢芹斋又开办了自己的古董店,成立了卢吴古玩公司。卢吴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他又和上海人吴启周在纽约麦迪逊和第57街的街角,开了分部。这可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古董店。清政府垮台,北洋政府执政,人心不稳,故宫内的古物珍宝纷纷流失。卢芹斋凭着鉴别文物的高超本领,成功低价收购了不少古稀珍品,推销到欧美市场,一本万利,他成了享有盛誉的中国古董鉴赏家。在西方人眼中,卢芹斋是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而在中国人眼中,他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文物贩子。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的中国古董,约有一半是经他出售的。 卢
芹斋买到了二骏,在袁克文的关照下,运出了中国,运到了美国纽约。卢芹斋联系到纽约大都会的馆长高登,让其寻找买主。不久,二骏被“胜利留声机公司”的创始人、宾州大学懂事埃尔德里奇·约翰逊,以12.5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他还将自己的名字刻于浮雕之下。
时任宾州大学博物馆亚洲艺术研究员的毕士博一见二骏,赞不绝口,他评论道:“或许,没有任何已存世的马匹,像这两匹那么著名”。他越看越喜欢,越看越着迷,一个巨大的阴谋在他的脑海里诞生。
不久,毕士博来到中国西安,秘密与政府官员和古董商接触。不久,他认识了当时的陕西督军陈树蕃的父亲,并很快与其勾结在一起,对剩余四骏下起了黑手。他们伙同礼泉地方官员来到昭陵,对四骏砸碎肢解,装进了四个大木箱,把四个箱子装在四辆硬轱辘马车上,每辆车套着四匹骡子,从天桥、凉窑、韩窑大路到北屯、咸阳,到西安草滩码头装船启运。从渭河入黄河到上海,在上海装上了外国货轮,然后出海到美国。
毕士博十分狡猾,从四骏的肢解、装箱、运输到上船,他都不在跟前,而是远远的看着,监视着雇工的一举一动。他骑在马上,看着货船载着四骏向东驶去,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毕士博回国不久,装着四骏的大木箱运到,他欣喜若狂,打开箱子一看 ,顿时傻了眼,二骏踪迹皆无,箱子里只有一堆残碑乱石。“上帝呀!这是怎么回事?我的马,我的宝贝到底去哪儿啦?"他捶胸顿足,瘫倒在地上,面若死灰。
那么四骏到底去哪儿了呢?原来,毕士博一到西安,便引起了一位在西安经商的渭南古董商的注意。他在几年前毕士博第一次来华时,见过这个美国人,深知此人的来意,便命人暗中严密监视着他,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当得知毕士博与陈树蕃父亲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盗运四骏时,十分震惊。知道对方势大,无法阻止,就暗地里联络了一帮仁人志士,定下巧计,营救国宝。
西安一所秘密住宅里,几名来自礼泉、西安、渭南等地的关中好汉刺破手指,将血滴入酒碗里,双手端起酒碗,异口同声道:“头可断,血可流,国宝不能丢。"说完,一饮而尽,摔碎酒碗以示忠心,发誓决不走露行动人员一丝消息。当运输四骏的船行到渭南停泊时,有四个和装四骏的一模一样的大木箱被装上船。船行到潼关地界时,四只装有四骏的木箱被假扮成船员的好汉和已经被收买的船员推下渭河,而装着残碑碎石的木箱被运回了美国。
四骏失窃,国人震惊。陕西各界仁人志士纷纷发声谴责盗窃者,强烈要求政府缉拿盗贼,追回文物。
1918年2月,讨袁靖国军从渭北进攻西安,亲袁派的陈树蕃一见大势不妙,为平息西安各界对自己的不满情绪,下令追查四骏失窃之事。当得知自己的父亲是罪魁祸首时,非常震惊。他无法惩罚自己的父亲,于是把一腔怒火发泄到父亲的副官身上,用马鞭狠狠的收拾了他一顿,并命其追查四骏下落。后经许多周折,终于打听到了四骏下落,并从潼关段渭河里捞出了四骏,运回了西安,放在西安图书馆。1950年,四骏被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让我们为保护文物不畏生死、不计得失、不图名利的仁人志士点赞致敬!把那些利欲熏心,不知廉耻的文物贩子,腐败官员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那些罪大恶极的文物贩子大多数被枪决,只有卢芹斋和少数人逃到了国外,留了条狗命。1957年,卢芹斋死于瑞士,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