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李秀珍女士主创的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首发于乐俊峰先生主编的《禹平文学》,公开发表于《今古传奇》2020年6月号。云蒙山人老师采写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在《都市头条》创下了阅读量38万的新记录,引发热切关注。
鉴于纸刊数量有限,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原作,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经李秀珍、张灏洋、张灏楠三位作者授权,现将最新修订的《生命的光辉》在《都市头条》个人号《四月芳菲》全文刊发。拟定连载26期,今天刊发第5期《没有文化真可怕》。
与此同时,我们将启动“我读《生命的光辉》”有奖专题征文,体现以文会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初衷。所有征文将在《馨香盈秀》或《四月芳菲》刊发,敬请大家阅读小说连载和专题征文,期待朋友们转发、留言、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
馨香盈秀,花开有声;四月芳菲,万紫千红。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文学爱好者心旷神怡的美丽风景。

《生命的光辉》连载-5
没有文化真可怕
李秀珍 张灏洋 张灏楠
从此以后,生产队的家家户户就再也没有丢过东西。
后来,不论是哪一个“知识青年”肚子饥饿了,在村里,遇到谁家吃饭,不论是啥饭,都会让“知识青年”一块儿吃。
从此以后,便经常会有知识青年在胜男家里吃饭。
只要有知识青年在胜男家吃饭,芙英奶奶都会尽最大努力给他们做好吃的,尽量让他们吃好吃饱。
每一次,芙英奶奶都会用复杂的眼神怜惜地看着那些知识青年们开开心心的吃着、喝着……
从此以后,芙英奶奶也就成了那些知识青年们最喜欢的芙英奶奶了,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也都成了知识青年们的亲人了,知识青年们也都成了村里家家户户的孩子了。

村里文化层次低的、因为家庭困难上不了学的,现在都有了特殊的老师和特殊的学习机会。
不论是田间、地头或者饭桌上,到处都是知识青年们教授村里人学习的课堂。所有知识青年都在力所能及的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并且会让人久长记忆的是一件趣味往事:
那时候,村里记工分的记工员是一个四十岁左右名叫天赦的光棍汉。因为他家境贫寒,父母早亡,所以就一直没有可能成家,过日子也没有信心。村上和生产队都想照顾并鼓励和帮助他,就让他当了记工员。但是他念书少,好多字都不会写,所以生产队长就特别的叮咛过,只需要简单的记好每一个社员上工干话的内容和上工时间就行了。
生产队有一个名叫娥子的女社员,因其丈夫在基建队干活时出事去世了,天赦就一直想“接纳”这个可怜的寡妇娥子,所以,天赦总是会时不时的给娥子帮点小忙献殷勤。
生产队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少。那时候,生产队往往是不用下地的轻松活总是安排老年妇女干。这一次是需要给基建队赶紧拧一定数量的麻绳子用。记工员天赦为了讨好寡妇娥子,就给队长说:“任务太重了,几个老年人是干着急完不成任务,能不能让娥子一块帮忙干、赶任务?”
生产队长知道天赦的心事,同时,也想促成这件事减轻生产队的负担,所以就同意了。
但是,其他妇女就有意见了。因为记工员天赦平常过分认真,无论是谁上工稍微迟一点,天赦都会毫不留情地扣工分,并且是最少也要扣一分工。现在,他对寡妇娥子却又过分的照顾,所以,愤愤不平的妇女们就总是想给记工员寻麻达(找麻烦)。
不料想,“老天爷”还真给这些愤愤不平的妇女们帮忙并“下降了”一个机会,记工员天赦终于叫人“逮住了”把柄。天赦在记工分时,把寡妇娥子“拧绳子一天”无意错写成了“打蝇子(苍蝇)一天”。

这件事情实实在在的激怒了妇女们,妇女们个个义愤填膺:天赦,你对娥子好,也不至于好到这种程度吧?娥子打蝇子一天你都给记工分,我们每天都是辛辛苦苦的下地干重活累活,家里还有老人小孩要照顾,上工(出工)稍微迟到一点点你都要扣我们工分,你还算不算人?!……
所有人都强烈要求换了这个“见色忘义”的“坏分子”天赦,并且还要拉天赦满村去游行示众。
尽管后来弄清楚了事情真相,但是,却给了光棍汉天赦一个深深的教训。
从此以后,天赦就下决心跟着知识青年们学文化。知识青年们也都愿意教天赦学文化知识,因为天赦写错字弄了大笑话。知青们教的很认真,天赦学的很刻苦。天赦的文化基础牢固了,再加上责任心强,后来还被“提拔”当了大队会计。最终,天赦也了却了心愿娶了蛾子并幸福的生活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村里的男青年们都改变了以前“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一个个的越来越精神了;青年妇女们也都改变了以前的故步自封和暮气沉沉,一个个的也都越来越扬眉吐气了。
村子里面到处弥漫着和气、和睦、和谐的团结友爱一家亲景象。
那时候,到处都有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

后来,听说,黎胜男家乡的那些曾经“饥饿不堪”的知识青年,是国家安排的最后一批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
后来,又听说,黎胜男家乡的那些知识青年们在当地的表现算是当时最好的,他们和当地的父老乡亲们的关系相处也是当时洛洲最好的。
也正是因为如上的这些林林总总、等等件件,又因为芙英奶奶的博爱、黎副主任的乐善好施和黎胜男妈妈的善良以及黎胜男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淳朴厚道等等,引导着黎胜男的性格和核心价值取向在不断地的走向完善。
在城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染,也是完善黎胜男性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城里上学期间,黎副主任总是会在礼拜天时,引导黎胜男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带着黎胜男到洛洲剧院里看洛洲地方戏、到电影院里看优秀影片,到洛洲文化馆去见识文化馆里说学逗唱、琴棋书画等等等等……
小时侯,黎胜男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接受了难得的母语文化滋养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就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黎胜男长成了一个独特的女子。
后来还有两次对黎胜男人生影响较大的特殊“遇见”。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秀珍,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党政机关四级调研员;《乡土文学》副主编;陕西省曲艺协会会员、理事;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洛南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小品、相声、戏曲剧本、电影剧本等。


张灏洋,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散文《青春.生活.改变》、《美丽的哀愁》、《恋伤》、《天堂通车吗》、《遥望天堂》、《沉醉老君山》。 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张灏楠,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中学时征文获奖作品《我来了》;散文《梦想的思绪》。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