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乍暖,杨柳放青,在这个清风徐徐,春草碧碧的季节里,花红柳绿,春光明媚,踏青春游无疑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商丘古城西南角,火神台后面的汉梁公园就是一个不错的踏春去处。
汉梁公园,规划面积1119亩,是一个以体现汉代梁国文化为内涵的综合性公园,古宋河自西北至东南贯穿其中,整体汉梁文化公园呈现出的是汉代皇家园林的山水格局,中轴南北延伸,东西两翼环绕,六台八景点缀其中。
汉梁公园那充满汉风古韵的园林建筑,青瓦形似鱼鳞、屋檐状如飞翼,亭台楼阁遍布其中,小桥流水,垂柳碧丝,假山奇石,嶙峋怪异,清风吹拂,花香鸟语,身临其中,沐浴春光。在此畅游,仿佛感觉身处于自然风光的无限美景之中,又好似穿越时光感受到汉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香古韵。更能感受到古梁园那美轮美奂的端庄文雅之风。
据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描述:“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之乐,作耀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起龙囿,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绵延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
梁园的建成后轰动天下,有“三百里梁园”之称,是当时天下第一皇家园林。梁园的美景,使天下文雅之士欣然向往之。当时最著名的文人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都相聚于梁园。于是乎,梁园之内雅声悠扬,文风鼎盛,梁园则成为天下文雅荟萃之地,饱学雅士之所。成为天下士人向往的胜地。自此,汉梁文化名扬天下。
唐朝中期梁园依然吸引众多文人雅士的目光,唐朝时期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经结伴游览梁园,成为名誉古今的一段佳话。
“一朝去京国,十年客梁园,”尤其是大诗人李白曾经十年客居梁园,并且在此娶妻安家。李白居住梁园期间写有《梁园吟》一诗,乃是千古名篇。李白在诗中发出“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的感慨。这也成为商丘甚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风流韵事。
一、李白在宋州的日子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对于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诗人来说,诗与远方永远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李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本身天资聪慧,李白五岁颂六甲,十岁观百家,这使少年李白有充分的条件可以读书、作诗赋、学剑术,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才能的人。
李白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二十四岁李白时便仗剑天涯,游历天下,立下了出世修道成仙,入世建功立业,匡扶天下的远大志向。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接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心中豪情万丈,自认为能够施展才华,大展宏图,从而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然而两年的长安生活,让他深深感受到大唐统治者荒淫昏庸,贪图享乐的嘴脸,以及高层权贵集团的黑暗和腐朽。更为关键的是李白并不受到当时皇帝的重视,他只是一个供皇帝御用侍从的翰林院诗文供奉而已。这一切让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心灰意冷,整天沉醉于长安酒肆。而李白放荡不羁,清高狂傲,藐视权贵的性格,更加难容于大唐朝廷。
史载李白“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于是“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辞官以后的李白一路东下,在洛阳遇到中国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他们结伴而行继续向东,准备去宋州同游梁园。后来他们又遇到唐朝另一位诗人高适,他们三人畅游宋州,共游梁园。
唐朝时期,宋州下辖宋城县、柘城县、襄邑县、宁陵县、虞城县、谷熟县、下邑县、楚丘县、单父县、砀山县10县。宋州地理位于豫鲁苏皖四省辐凑之地,隋唐大运河横穿全境,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之地,盛唐时期,宋州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诗圣杜甫在《遣怀》这首诗描述说“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这真实的反映出当时宋州睢阳城的繁荣昌盛。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三位诗人先后在开封、商丘、单县一带游玩,壮游于宋梁之间。他们饮酒、打猎,同登禹王台,煮酒论文,笑谈古今,登临凭吊,狂歌痛饮。豪情共登吹台,吟诗歌赋梁园。纵马游猎孟渚泽,秋登临高单父台。游遍梁园古风地,共赏芒砀苍翠色。看天高云淡,悲历史沧桑,醉酒于刘邦斩蛇起义处,做赋于梁孝王大招宾客游宴台,历史风云变幻,时代风起云涌,思古抚今,岂不让人拍栏兴叹?
杜甫曾写下《昔游》,深情回忆三人壮游的情景:“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宋州梁园之游,让三位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文坛的佳话。
三人分手后,在此后的日子里,李白虽然到处漫游,继续他诗与远方的洒脱和浪漫,畅游于中国锦绣山川之中。然而李白来来回回无数次回到宋州,并且在梁园迎娶娇妻,把家安在了宋州,时间竟长达十年之久。
李白在此期间写下了许多篇名扬古今的伟大诗作,具有人统计,明确写作地址在宋州梁园的就有二十多篇之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从这一点来说,宋州也可以说就是李白的第二故乡,更是李白挚爱的一方热土。
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天宝十二年,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四年冬初,叛将张通唔进攻商丘,李白匆匆回到梁园,携家南奔浔阳,从此离开商丘,离开梁园,再也没有回来。
李白虽然离开了梁园,但是李白客居梁园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美谈,李白在梁园写下的不朽诗篇依然千古传诵,李白是商丘梁园文化中最闪亮的光符,也为商丘的历史添上最为靓丽的诗篇。
二、千金买壁的故事,一首诗带来一段浪漫的爱情
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畅游梁园。
一日,李白与杜甫、高适在一起饮酒作乐,三人正饮到酒酣耳热,畅快淋漓之时,这时从窗外传来悠扬的琴声,琴声时而如泣如诉,声声荡起心肠,时而慷慨激昂如江水决堤,滔滔不绝。
三人闻听琴声,不觉深感豪情万丈,诗兴大发。高适写下《古大梁行》、杜甫挥毫而作《遣怀》、李白则是走到洁白的粉墙之前,在粉墙上面笔舞龙蛇,挥毫纵笔,如决堤之江水一泻千里。一首豪迈激情伟大的诗作就此而诞生,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梁园吟》。
高适一见,拍手叫绝,赞叹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杜甫也赞美道:“真乃下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诗成后,三人又相视大笑而去。
黄昏时分,一位端庄的女子携丫鬟来到此地,这就是那位弹琴的姑娘。她透过窗户看见墨迹未干的白壁题诗,不由停下脚步。那龙飞凤舞的书法深深吸引了她,见房中无人,便走进去观赏。姑娘低吟一遍,顿觉诗义气势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宗小姐千金买壁的美谈很快地传遍了全城,李白听说后,特别是他听说那天在平台抚琴的人就是宗氏时,更加心潮难平。高杜二人更是兴奋。这时候李白的以前妻子也已故去,权衡之后,高适便兴致冲冲去宗府做媒了。
宗小姐也非常仰慕李白的文才,当即应允。李白以《梁园吟》作聘礼,宗氏以粉墙作嫁妆。高适、杜甫也把自己那天写的诗笺献上作为贺仪,两人择日成婚,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就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李白在《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这首诗中也说:“岂不恋花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另有多首《自代内赠》寄给宗氏的诗篇,思念之情,情思绵绵。无论李白漫游何方何地,对于宗氏的情感都是情深意浓,深厚绵长的。
后来,李白因永王李璘叛乱案入狱,宗夫人来回奔走,四处联络李白的朋友,最终在宋若思、崔涣等人的奔走救援,郭子仪的辞官力保下,李白被免去死刑,改判流放夜郎。宗夫人要一起去,李白不忍心,宗夫人就让弟弟宗璟陪着去。走到奉节白帝城的时候遇上大赦,“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坐船一天就回家了,夫妻二人终于又团聚了。
上元二年(761年)暮春,宗氏因笃信道教,执意进山修道。李白送她去找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修道,夫妻俩从此分别,天各一方,历史上再没有宗氏夫人的踪迹,李白也于第二年在当涂病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无论相隔海角天涯,爱情长青的就是彼此相互的思念。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对于李白和宗氏夫人这对相互恩爱,又挚信修仙成道的夫妇而言,这样的结局,也许就是上天对他们最好的安排。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在这清风吹拂,花红柳绿的春天里,阅读李白在梁园的爱情故事和潇洒岁月,总有种感慨万千,欲说还休的感觉。
时光冉冉,岁月漫漫,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的过往云烟,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李白在梁园的爱情故事,虽然已过去千年,依然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爱情传奇故事。这也是商丘历史上和汉梁文化的最为亮丽的风景。商丘人有责任把这个传奇故事改编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传扬下去,让他们成为商丘历史的骄傲,汉梁文化的骄傲。商丘是李白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