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创业者

记榆阳区青云镇乐家畔村养殖户程飞
文/程怀祥
远眺,群山起伏、绵延不断,近观,沟壑相接、层叠交错。走进曲径谷深的山沟间,两侧纵横的山峦苍茫挺立,犹如生活在山村里慈祥老人脸上的皱纹,深邃而安详。蕴藏着淡淡的苍凉与凄然,烙印着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村里乡民的梦想和希望。撒落在山沟里的一孔孔窑洞,历经岁月的轮回,风雨侵蚀而矗立。昔日喧闹活跃的村庄,却多了几许悠闲恬静的厚重感。丝丝乡愁、悠悠往事,凝神屏气的一剎那,似乎发生在这里的声息在山沟里回响,浸入绿荫下面涓涓细流,永不停息流入村庄前沿河的小型水库, 融入青山绿水之间。道路深处的山腰有一处庄严宏阔的寺院,殿堂楼阁、气势辉煌。与老气横秋的村舍截然不同,诠释了走出家乡的儿女对祖辈传承的宗教文化圣地的忠实信仰,有几个已过花甲的老人依然不离不弃地留守在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岁年年在山村里不停地忙碌着,等待着亲人的到来。
沿坡上山的道路,有一座岁月沧桑的三孔拱桥,欢送着一个个走出山村在外打拼的儿女,迎接着一个个在外归来的游子,放下行囊,根植于家乡,情系于家乡,创业于家乡。在青山绿水的黄土地上,再创山村的繁荣昌盛。
峰回路转处,一处宏阔的养殖基地脱颖而出,给这个僻静、苍桑的山村增添了现代气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场地大门左侧悬着“榆阳区跑山猪养殖有限公司”的挂牌,猪场上面的坡地上有上百头黑毛土猪互相追逐、打闹、翻拱,似乎成了它们的练兵场。这时从办公室走出一位三十岁左右器宇轩昴、眉清目秀的年轻人, 笑盈盈地走进前来,这就是青云镇乐家畔村的养殖创业能手程飞。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意外而惊喜,便带着我们参观了养殖场。一排排养殖棚舍区从喂食、饮水、取暖、化粪池, 全部配备现代化设施。根据产猪、保育猪、猪籽不同类型分为母猪饲养区、产床区、幼猪保育区等区域。活动场内上撒落着红枣,一头头壮猪吃得津津有味。饲料加工库有绿色有机饲料和各类加工机械。

走进待客室,墙面上“诚信蠃天下”五个大字耀辉醒目。端庄、大方的年轻人沏茶说道:“我现在的心越来越平静,尝到了轻松自若、信步闲庭的滋味,感觉活出一点人样来,感谢上苍又让我找回年轻人的气色来,有了自我感”。听这朴实、感慨、富有苍桑感的语言,他在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的山区,创建黑毛土猪养殖基地 ,寻找一条发家致富之路。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一、初出乡关
程飞于1991年10月生于榆阳区刘千河乡乐家畔村,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父亲从事建筑行业,家庭生活虽不富足,但日子过得殷实。他和两个妹妹生活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里,作为男孩被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但这个从小懂事的孩子,没因自己的娇生惯养而挥霍时光,深知家中一粒粮、一分钱都是爷爷奶奶和父母的血汗来之不易。作为两个妹妹的楷模,从小自强自立、勤于助人的性格,被亲友、乡邻所称赞,认为将来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8年7月中学毕业后,19岁的他离开深爱的家乡,到延安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打工,第二年到了榆阳区所属的胜利煤矿, 从事煤炭销售工作。轻松自如的工作让这个有远大抱负的青年并不满足,已经成家立业的他,不能再让父母为自己操劳,他还得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2012年8月, 在古城榆林南门外榆阳东路,开了一个“好吃冒菜店”的门市,门店由妻子、妹妹管理经营。他在煤矿与店面间上下奔波、相互照应。由于经心管理,生意兴隆,两年下来,纯收入近30多万元。这是他人生获得第一桶金,也为以后的创业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二、返乡创业
进入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榆阳区南部贫困山区广大农村人口大量流动,纷纷拥入城市生活。农村只有少数留守老人,农民的大片承包地出现了撂荒现象。乐家畔村就是南部山区典型的贫困村,全村近500人口村庄,现居住人口20多人,而且大部为孤寡老人。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孤独无奈地守候着静静的村庄,翘首回望期盼亲人的归来,程飞的爷爷奶奶就是其中的留守者,两个老党员、老革命在这片土地上倾注了毕生的血汗,时刻期望着家乡的兴盛。

2013年以来,乐家畔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趁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以及榆阳区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落实的东风,争取了区水务局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平整农田420亩,相继建成了小型水库和高位抽水站。2015年,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将平整的农田流转承包给本村个体户,发展种植产业。时下在煤矿打工的程飞得知信息后,认为时下搞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产业,是榆阳区重点持扶持产业。在家乡发展种植业正是一个机遇,还能照应年迈的爷爷奶奶。于是与家人商量,大家都不同意,父母说:你放下煤矿轻松的活不干,回家种什么地,又不是过不了生活,给自己找麻烦”。他辩解道:“我还年轻,不能贪图安逸,应该有自己的事业。现在搞规模化的机械种植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我应该闯一下”。说服了家人,走到村委会,村委会领导感到他是没种过地的年轻人,能否承包深感疑惑,程飞表白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决心,村支部书记祁智华对他说:“程飞,这块地是村委会通过与群众流转、平整后的高标准农田,作为村上的主导产业必须规模化的经营,你只要有这个信心,哪就好好干,我们支持你”。于是和村委会签订了承包200亩种植经营合同。并开始了初步的酝酿规划中。
2015年初春,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向榆阳区农业局、农发办申请地膜玉米种植项目,农业局在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给予大力扶持。他投资了10多万元, 先后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覆膜机等农业机械。开始整地、深翻等工程。有村委会的重视和农业部门的支持,让他信心百倍,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等每个环节,日出日落、春去冬来,他亲力亲为、风雨无阻,除亲友乡邻的帮助,还雇佣了大量劳力精耕细作。一份耕耘,一伤收获。两年下来,玉米产量得到20多万斤。乡邻们对这个年轻人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三、风雨兼程
在家乡创建黑毛土猪养殖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先进的科学管理。当他把这个设想告诉家人时,又遭到一致的反对,认为他年轻,养黑毛土猪没经验,成本高、风险大,但26岁的他咬定青山不放松,怎能轻易动摇,依然驱车前去北京, 考察学习黑毛土猪的饲养管理和市场营销。根据气候环境、饲养方式能适应于陕北山区养殖。于是投资80多万元,当时自己仅有30万元,其余都是与个人及银行贷款。购买了黑毛土猪50头,并相继建成了养猪棚、饲料库及其加工设备,并雇佣了管理人员。从喂食、饮水、取暖、饲料配备与加工都是现代化配置。上半年产猪120多头,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维生素、骨粉等营养元素,防疫措施也不够完善。120多头猪先后死去,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突如起来的噩耗,犹如惊涛骇浪重重地拍打着他梦想的翅膀。他不能把这个不幸灾难告诉给家人,只得默默咽下苦果,独自承担、支撑着这个残缺的局面。

那是一个初秋, 皎洁如玉的月光之夜,周围万籁俱寂,空旷的原野不时地传来了猫头鹰凄惨渗骨的尖叫声,孤独无助的年轻人在洒满山村的月光下,感到刚刚不幸离世疼爱他的爷爷在空中看着他, 给他陪伴、壮胆、鼓励。他将一头又一头猪拉在远处深埋。此时此刻, 心灵的颤动与山川明月共鸣。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抱之以歌”。苦难,从来都是生活对每一个人制造的考验,挺过去的,蜕以新生,拥抱未来。挺不过去倒下的,生活会更加万般刁难、摧残。程飞在接揰而来的打击中,用自己的执着和汗水,淌过急流险滩、披荆斩棘、勇往前行。
2018年初,又向银行贷款30万元, 购买了50头黑毛猪,扩建了养殖场。并邀请畜牧科技人员和防疫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从饲养、管理到防疫,技能有所改观。但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还有市场普遍食用廉价饲料猪肉的大众心理,对肉质好、价位高的黑毛土猪肉还没有认可,没有市场难以形成品牌效益,出栏的300多头壮猪廉价出售。只得亏折忍痛过关,因为养殖场还得继续运行。
前车之鉴,程飞在一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抱着诚信为先、服务至上的理念,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美。2019年以来,又投资10多万元, 加大养殖规模、改进设备, 进行科学管理。申请了扶贫养殖项目资金6万元,修建了化粪池和配套设施。并注册了“榆阳区跑山猪养殖公司”,肉食品牌逐渐被市场认可,非洲猪瘟疫情又得到有效控制,市场肉价有所回升。客户愈来愈多,黑毛猪肉供不应求。截至2020年末,两年出售了近千头黑毛土猪,盈利300多万元。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是天下垫脚石,苦难是智者的无价宝”。人就是这样,趆是逆境中越会变得坚强,越遭受磨难越会成熟强大。能力是逼出来的,胆魄也是逼出来的。苦难让人收获阅历,阅历使人变得坚强。一个人在苦难中可以反弹出强大的生命力,冲破层层乌云,在阳光下绚丽绽放。

午后的阳光洒遍宽敞整洁的办公室,办公桌后的屏风上“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煜煜生辉,室内充满了高雅、温馨的气息。这个年轻的创业者又沏了一壶茶,深情地说:“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害怕,在家种植、养殖这几年,自己薄弱的家底抖光外,近110万元的贷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养殖前两年,每天面对一个个活蹦乱跳的黑毛土猪突然倒下,面对着一笔笔贷款摧收倒缴,还不时地面对着人们的冷嘲热讽。奔波于银行与猪场之间。饮食没规律,睡觉不踏实。身体虚弱导致患有胃炎、胰腺炎、腹膜炎等疾病。记得有一次,疼痛难忍的他, 四天四夜没进一粒米,没喝一口水,口唇干燥只得用棉签湿润缓解”。坚强的他说着便不禁流下热泪。艰难的创业历程, 迷茫、无助的往事,侵蚀他此刻脆弱的心灵,像滔滔江水一泻而下。有一种共鸣在心底激荡,此时他那艰难的人生经历, 深深触动我的内心,不禁热泪盈眶。片刻,他又收住泪水低低沉的说:“我也累,想有一个歇息的地方,但我不能倒下,还得咬紧牙过难关”。聆听他的创业历程,仿佛就在眼前显现,如梦似幻,再次彰显了面前这个年轻人在山村里创业的缩影。常人或许只看到外表的风光,哪知光环背后浑洒血汗的艰难历程。
四、献爱济贫
2017年,乐家畔村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农民股份合作社。作为南部山区的贫困村,在国家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区、镇、村三级联动帮扶,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合作社齐抓共管。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原则,在解决水、电、路、住房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葡萄、山地苹果等经果林产业,程飞的黑毛土猪养殖场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成为带动青云镇养殖业发展的亮点,2018年,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向榆阳区农发办、畜牧局争取了养殖项目资金10万元,用来发展养殖并带动贫困户,并在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给予大力支持。他致富不忘回报家乡,大献爱心,每年对村里6户贫困户慰问帮扶,每户给慰问金2500元,鼓励他们发展养殖,早日脱贫。
程飞致富献爱、带动贫困户的情怀,受到区、镇、村领导的肯定,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赞美。2020年8月,榆阳区电视台“希望的田野”节目摄制组,对他养殖产业、献爱济困进行了实地采访。
这个有胆识、有抱负、有爱心的新时代创业能手,一个敢于拼搏、勇于探索人生价值的践行者,成为榆阳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标杆,成为当代农村青年学习的楷模。
五、宏伟的蓝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几年来,这个年轻的创业者,从地膜玉米种植到黑毛土猪养殖,并注册建立了公司,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他认为这只是返乡创业的一个开端,深感任重而道远。趁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榆阳区农村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与时俱进,加大养殖规模,改变养殖模式。投资80万元,扩大养殖基地,引进新品种300头,配备现代化设备。投资50万元,在养殖区域周边整地并进行生态绿化,栽植山地苹果、梨、鲜食杏等经济林和花草种植,让绿色果林、美丽花草享受充足的养料,让黑毛土猪在绿色、环保中享受着鲜美的果实,观赏着美丽的鲜花。循环利用、快乐生长、创新发展。打造林果环绕、绿下花坛、 猪在其中、气息交融的发展理念, 产出绿色环保的肉质品。再建一处原生态的农家山茬,品尝黑毛土猪肉食风味,欣赏生态园林风光。打造集餐饮、采摘、休闲、观光等游乐环境,成为乐家畔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夕阳即将西下,彩云飘浮,晚露映红了这篇神奇的黄土地。远处山巅上的风电叶片依然不停转动,近处活动场内的黑毛土猪依然不停地追逐、翻拱。相信程飞一定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乐章。也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作者:程怀祥 榆林市作协会员、榆阳区政协文史员、榆阳区作协会员,喜欢文学、历史。电话 15891179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