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大地百花开
——余干县文联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侧记
来源:余干之窗
3月中旬,余干县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黄金埠镇五雷革命老区举办“寻梦红色五雷”活动,引导全县文艺工作者围绕“建党100周年”“奋斗百年梦,启航新征程”等时代主题进行文艺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余干红色故事。进一步服务基层,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开展,创作并推出了一个又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受我县各地群众好评。
服从中心,打造特色品牌
弘扬真善美,为时代放歌。去年初,为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8周年,余干县文联积极配合省文联、省扶贫办开展的“江西作家余干扶贫采风活动”和“万名文艺家下基层”活动,组织县文艺志愿者深入到梅港乡、杨埠镇、大溪乡、黄金埠镇、信丰垦殖场等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寻找初心,文艺助力”活动,传播余干文化。他们坚持做好“免费赠送春联”志愿服务、“送欢乐下基层”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形成特色文艺品牌。

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联 、县文旅局承办的中国余干“白鹤”杯鄱阳湖生态摄影展,展出国内外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反映江西环鄱阳湖境内以白鹤等鹤类为主的野生鸟类优秀生态摄影作品100幅。全面展示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营造出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共同推进美丽余干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精准扶真贫,为发展助力。由中国作者协会会员、县文联主席史俊担任编剧的反映“记录小康”主题的《鄱湖浪》、《万年飘香》、《父债如山》、《守信少年》、《小马哥的秋天》、《我要上学》、《山鼓声声》、《家徽》、《水乡春晓》等十余部电影故事片在海内外发行。在结对帮扶村——梅港乡青山村,全程拍摄电影《水乡春晓》,该村102户贫困户作为群众演员参演其中,还原他们的脱贫历程,样片得到青山村广大干群的赞赏。制定县文艺工作者送课送书送文艺下村计划,组织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入县文联扶贫挂点村梅港乡青山村,为青山村捐赠电脑、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为东昇社区送书数百册。
同时,为打造“精准扶贫,文艺励志”品牌,县委宣传部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了脱贫攻坚题材六幕话剧《春晓》,在全县巡回演出180多场,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赏,成为我县戏剧史上的新标杆。由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宋铁雄担任编剧的上饶信河道情《读一读<可爱的中国>》,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节目奖提名。


深入基层,推出乡土力作
近年来,余干县文联辛勤耕耘,各文艺家协会和社团,坚持每年送戏下乡上百场,百越文化传播社、文创中心、旗袍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县文艺志愿协会等群众文化艺术协会,行走在秀美乡村和景区景点,与湖光山色共争辉,极大激励了书法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
文学创作全面丰收。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史俊、张治凡的《奇缘惊天》《血色铁证》,彭生茂的《房子》;余干作者报告文学集有史俊的《稻花香里》、《鄱阳湖的回声》、彭生茂的《挑瓦罐的人生》、江宜航的《江村之忧》,诗集有涂国文的《子夜时雪落无专声》等。县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拍摄制作了微电影《第一书记》、《乡官拒贿记》、《归乡》、《老葛店》、《百合花香》等多部作品,其中史俊担任编剧的《清风明月》获全省“决胜小康”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电影《幸福山歌》荣获2020第17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编剧提名奖”。

精品力品异彩纷呈。音乐家协会组织创作的抗疫歌曲《铭记这个春天》引起广泛共鸣;影视家协会组织相关人员将其间制作成MV,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鄱阳湖文化传播社拍摄的讲述抗疫故事的微电影《杜鹃花开》,获得市政府表扬,并被省电影家协会推荐到中国影协参加相关微电影大赛。同时,他们还向市以上新闻媒体、刊物等投稿,在《星火》、《诗刊》、《上饶日报》、《江西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上发表以抗疫为主题材的稿件500多篇。由史俊创作的散文《送你一篓荔枝蜜》获全省首届“尊崇杯”迎八一退伍军人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电影剧本《浙赣生死线》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