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李秀珍女士主创的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首发于乐俊峰先生主编的《禹平文学》,公开发表于《今古传奇》2020年6月号。云蒙山人老师采写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在《都市头条》创下了阅读量38万的新记录,引发热切关注。
鉴于纸刊数量有限,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原作,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经李秀珍、张灏洋、张灏楠三位作者授权,现将最新修订的《生命的光辉》在《都市头条》个人号《四月芳菲》全文刊发。拟定连载26期,今天刊发第2期《县城是个大世界》。
与此同时,我们将启动“我读《生命的光辉》”有奖专题征文,体现以文会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初衷。所有征文将在《馨香盈秀》或《四月芳菲》刊发,敬请大家阅读小说连载和专题征文,期待朋友们转发、留言、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
馨香盈秀,花开有声;四月芳菲,万紫千红。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文学爱好者心旷神怡的美丽风景。

生命的光辉连载—2
县城是个大世界
小蒸蒸上小学了。
小蒸蒸就是在她黎振基叔叔当校长的学校里上的学。
小蒸蒸上学后,名字不再是小蒸蒸,学校的学生花名册上写的是黎胜男。
黎胜男在学校和别的学生不一样。
黎胜男在一年级仅仅只上了三个月的课,她就跳级跳到了二年级。上三年级时,只上了两个月就又跳级跳到了四年级。那时候没有六年级,五年级结束时,黎胜男以优异成绩小学合格毕业了。
黎振基校长异样地喜悦,别样地自豪!
在外人看来,这可真是不可思议的奇事情。
学校的老师都说:“不论是什么课,这都招不住黎胜男这娃学嘛,这娃脑子聪明的很,天生的好学生呢。”
黎胜男要去县城里上初中了。
因为,黎胜男远远没有到上初中的年龄。家乡人民公社的初中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接收黎胜男的。因为年龄过小的小学生提前升入初中是违规的。
尽管黎胜男年龄过小,乡下的学校怕违规不敢收,但县城里的初中就敢接收这个年龄过小的黎胜男。
因为县上有领导给批了条子了。原因是黎胜男的爸爸黎振兴在他女儿黎胜男刚刚出生后不久,因为他是当地“能太太的能人,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所以就被“人民公社”推荐出去到县城吃商品粮当干部了。没过多久,又因为黎胜男爸爸黎振兴大小毛笔字写的好,算盘打的好,好学上进,思维新特,各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很快就被组织提拔到县里的城关粮站当副主任了。
那个时候的粮食部门、饮食服务公司、商业公司都是要多红火就有多红火的单位。县级领导、各部局领导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头沉”(妻子没工作)。无论是哪一级别哪一领域的领导,都离不开在当时非常红火的这几个单位,特别是粮食部门。
黎胜男尽管年龄还太小太小,但是,在城里上初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绝对是顺顺利利的上学了。
因为,那是一个缺人才的时代。
黎胜男的爸爸在当时的要害部门工作,而且还在要害部门的要害工作岗位上。特别是他的各项工作一直干的都是非常出色的,况且黎胜男又是如此少见的优秀孩子,因此,特别注重人才的县上领导非常愿意把黎胜男当好苗子来培养。

在全新的、高一级的学校,功课依然还是不够黎胜男学习的。因为,不论是在学校里还是放学后回到家里,黎胜男的学习自觉性非常人能比。她一直都是很用功的,特别是课外阅读对黎胜男的影响非常之大。黎胜男的爸爸黎振兴副主任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看书。不论是在哪里遇见好书都舍得花钱买。所以,黎振兴副主任房间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书架上的书总是让黎胜男异常喜欢。
黎胜男每天在学校完成功课放学回家后,总是会在爸爸的书架上给自己找“加餐食物”。
黎胜男接触的第一部小说名叫《红石口》。尽管后来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是,小说《红石口》里面那个高大、俊朗的公安干警洪剑峰和那个俏丽大方的厂团委书记谢惠敏,还有那小说里面涉及了众多领域、涵盖了丰富内容、演绎了完整美妙并感人至深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在黎胜男的印象里一直都是记忆犹新且挥之不去的。
再后来,黎胜男又在课外阅读了爸爸好多好多的珍贵书籍,当然了,接受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因为有奶奶和爸爸的直接“影响”,黎胜男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喜好文学的基础有了。这些特殊的份外“阅历”也同时典定了黎胜男正直、善良、干净、敞亮、爱憎分明的处世基础。
黎胜男在县城上学确实是个无奈而又非常正确的选择。
在县城里,黎胜男进入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氛围和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之中,同时也有了一种不一样的切身感受。特别是在当时那个非常红火的粮食部门,小小的胜男姑娘见识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
所有来粮站的人都各不相同。身份不同,长相不同,穿戴不同,言谈举止不同,来粮站的目的也都各不相同。
粮站犹如一个小世界,恰如一部社会全科奇书。
在那个时代,粮食部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不论是谁,都有去粮食部门“走后门”的特殊需要。
所有人的家庭都不够吃。家家户户都缺钱。如果谁在粮食部门有了关系,谁就有可能换到粮票。谁的手里有了粮票了,谁就能在粮站买到平价米和平价面。
这在当时,对任何人、任何家庭,都是一种极为迫切的基本需求。
没有人不这样奢望。
黎胜男的爸爸黎振兴副主任就是粮食部门专门负责“批条子换粮票”的副主任。他给好多大大小小的领导和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都帮过忙办过事。尽管他并没有违规,他也总是在职权允许的范围内小心翼翼的服务着所有人,但是,所有的人都对他分外的感恩,感激他的人也确实是非常多的。
同时,又因为他侠义小说看的多,慢慢的,他便形成了一种侠肝义胆。他不光青睐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他同样也十分怜惜需要帮助的普通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
因为此种情况在当时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秀珍,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党政机关四级调研员;《乡土文学》副主编;陕西省曲艺协会会员、理事;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洛南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小品、相声、戏曲剧本、电影剧本等。


张灏洋,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散文《青春.生活.改变》、《美丽的哀愁》、《恋伤》、《天堂通车吗》、《遥望天堂》、《沉醉老君山》。 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张灏楠,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中学时征文获奖作品《我来了》;散文《梦想的思绪》。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