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团新兵训练队4班合影
新兵训练队之我的广东老乡
作者:黄克辉
诵读:王晓莺
1980年12月初,在我到达基建工程兵第51支队506团新兵训练队后的不久,新兵班长杨庆虎告诉了一个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消息:在506团中,有一批来自广东省梅县地区的77年兵,也就是我们除外的另一批广东兵。于是,我便有了想见见老乡的念头。毕竟我们刚从几千公里外的家乡来到黑龙江当兵,这种身处异乡渴望见到老乡的迫切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一个周日的上午,新兵训练队里来了四位客人,他们就是我特别想见到的广东老乡。他们当中有一男一女的两位军官,男军官是来自广东五华的一连排长李灼钦,另一位漂亮女军官是来自广东龙川的团部化验室女技术员陈泽沼;另外两位是军务股的何新华和地质股的李国香,他们分别是来自广东兴宁和广东五华。老乡们的到来,确实让广东新兵兴奋不已。大家奔走相告,一起分享着这份喜悦。

左起:陈泽沼(506团化验室技术员)、邱建辉(4连班长)、何新华(506团军务股)、黄克辉(本文作者)、刘怀光(4连班长)
来新兵训练队之前,他们曾听说过有位普通话讲得较好的广东81年新兵,于是便提出要跟我见见面。杨庆虎班长把我介绍给了他们认识。通过相互交谈,让我倍感亲切。我也意想不到,会讲普通话竟然会成了我的一大优势。说实在话,这些讲客家方言的广东老乡中,就数女技术员陈泽沼的普通话讲得好,别的老乡客家口音相对较重。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被分到了506团各个连队,因此也只是跟同连队的广东老乡有接触,与其他连队老乡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少。
1981年4月初,部队挺进大兴安岭地区进行黄金地质探测工作,我所在的四连进驻漠河县老金沟,一连则随506团指挥所驻扎在离老金沟50公里远的中苏边境洛古河,因此我跟一连的老乡有了接触的机会,他们途经老金沟时都会到四连找我。

陈泽沼、黄克辉
我与一连的李灼钦排长还有过一次难忘的接触。1981年初秋的一天,李排长和一名吉林兵组成一个施工小组进入山中,后来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失踪了三天三夜。部队领导焦急万分,不断派出部队分头搜寻。有的进入森林中寻找,有的沿洛古河至漠河北极村的黑龙江边寻找。我在老金沟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就在他们失踪的第三天傍晚,我们连接到了团里的好消息:两名失踪人员已经找到,要求四连派兵接应。我们十来个官兵在指导员徐士学的带领下,乘解放牌汽车朝洛古河方向的接应地点开进,在离老金沟大约十几公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进入公路北面的树林接应。大概进入树林几百米,我们就遇到了下撤的接应队伍。我打着手电筒,急步走到李灼钦排长跟前,只见他满脸胡须、面容憔悴。可以想像得到,他们在失踪的三天三夜里遭受了饥饿、黑暗、恐慌、死亡的痛苦煎熬之后,坚强地挺了过来。虽然此时的身体非常疲惫,但他们没有选择躺在担架上,而是自已柱着树技慢慢走下山,令人十分敬佩。
新兵训练队那次见面后,我与陈泽沼大姐的再次见面应该是1982年冬连队搬到哈尔滨506团柞树林基地以后的事了。团部化验室离我们连队很近,在整个冬天里,我们几乎天天可以见面。我把她当大姐看待,也经常与老乡小许一起去她那里坐一坐。我退伍前夕,她送给我几个高温玻璃杯,回乡后我也一直在用,可惜后来不小心摔破了,后悔当时没有保存好。
听战友说,泽沼姐于1984年从部队转业,后来在深圳市人大机关工作。九十年代初,她曾随单位同事一起来到到汕尾,与同在506团的战友小许和小钟见了面。在与泽沼姐分别三十年后的一天,我们才如愿在深圳见了面,并一直保持着联系,让兄弟姐妹般的战友情得到不断延续。

作者:黄克辉,广东陆丰人,1980年11月入伍,先后在基建工程兵第51支队506团4连、汽修连服役,历任连队器材员、文书和汽车司机,1984年1月退役,现在广东省汕尾市工作生活。他注重战友感情,与全国各地黄金部队战友均有密切联系。从2009年至今,先后帮助寻找联系到了几百位黄金部队的战友。2016年3月,参与了基建工程兵第51支队组建40周年纪念活动(湖北襄阳)的发起、筹备、组织及后续工作。2017年12月,参与了基建工程兵第51支队广东战友第一届联谊会发起、筹备和组织工作。

朗诵者:王晓莺 原武警部队少校警官 荣获:2次三等功;武警总部优秀青年;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金桥奖 ;中国互联网朗诵朗诵联盟第三届朗诵之王大赛优秀奖。个签:用心吐字、用爱归音、静心领悟、用情架桥,用声音诠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