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
唐 · 罗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
概述图罗隐像取自1923年修《浙江慈溪罗氏宗谱》) 罗隐自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开始的十二三年里,总共参加了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
罗隐著有《谗书》及《两同书》(《太平两同书》)等。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诗集有《甲乙集》,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于民间流传颇广。 [16]
才名初显
罗隐于大和七年(833年)正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杭州新城。原名罗横,字昭谏,后改名隐,自号江东生。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为世人所推崇,与另外两个同族才子被合称为“三罗”,即“罗隐、罗虬、罗邺”。 [
十上不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大中十二年(858年)由江西南康取解,途经江陵拜见丞相白敏中,时为严冬。年底到京师。
大中十三年(859年)初开始应进士试,落第后北游同州、夏州等地。
自此罗隐连考了七年都榜上无名,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虽然屡败屡战,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史称“十上不第”。并因此改名隐。
咸通二年(861年)前后游河中府、晋州等地。
咸通三年(862年),罗隐困居长安。
咸通八年(867年),居长安,完成《谗书》五卷。
咸通九年(868年),罗隐在苏州、越州等地,因庞勋之乱未能进京赴次年春试。
咸通十一年(870年)夏秋,一直在河中府(蒲津)参加秋试取解。
咸通十二年(871年)春礼部试失利后上书湖南观察使于瑰求职,当年夏得衡阳县主簿。冬十月,乞假东归,途中作《湘南应用集序》。咸通十三年(872年)东归途中作《赠妓云英》(《嘲钟陵妓云英》)。
乾符元年(874年)春,离开长安东游大梁(今开封),在大梁一带流落二年。
乾符三年(876年)在京兆府秋试入“十等第”,但罢举未参加乾符四年(877年)礼部春试,可能是因为父亲病故,回乡丁忧。乾符四年(877年)又入京兆府“十等第”。
乾符五年(878年)春落第后南游夏口(今武汉)、蕲州(今湖北蕲春),有《投前夏口韦尚书启》《投蕲州裴员外》文及《送蕲州裴员外》诗,后东归。 [3] [4]
隐居池州
乾符六年(879年)长江以北已被黄巢起义军兵所据。广明元年(880年)北上受阻,与宗人罗鄂、罗邺及杜荀鹤、张乔等人一起隐居池州九华山。《唐诗纪事》所谓“广明中,池守窦潏,营墅居之”,是谓池州刺史专门营造别墅供罗隐居住。
中和三年(883年),罗隐离开池州,游郑州等地。
中和三年(884年),投镇海节度使周宝,在润州(今镇江)期间,与僧处默交游,送王蕴任苏州刺史。 [3] [4]
归仕吴越
光启三年(887年)归江东,投靠杭州刺史钱镠,受爱重,任钱塘令,拜著作佐郎。
景福二年(893年)钱镠充镇海军节度使后,征任罗隐为镇海军掌书记。
乾宁四年(897年),罗隐代武肃王钱镠草谢赐铁券表。
光化三年(900年),罗隐任镇海军观察判官。
天祐元年(904年),罗隐奉吴越王钱镠命,从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莒江涤头村(今属泰顺县新浦乡)寻访寓贤吴畦(原平章事谏议大夫)出山辅政。此为飞云江瑞安至泰顺江口航运最早一次记载。
天祐三年(906年),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唐亡。罗隐曾劝说钱镠举兵讨梁,未能用。罗隐约在此后正式受箓入道。梁以谏议大夫征隐入朝,不就。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钱镠表授罗隐吴越国给事中。此年前后与罗衮唱和。依附奸小,喜酒,歌舞.及纳民女若干.霸人房产妻女,以楼获利金银充耳。世人多不耻。作品有研究历史价值。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迁盐铁发运使。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去世,世称罗给事。
陆定渔选编
―――――――――――――――――
陆定渔:贵州兴义人,笔名:文言、文一歌,1972年生,著名诗人,学者,发表大量诗歌作品。书画家(停笔),兼任多家文化单位副会长,副主席,社长,常务副会长。作品讴歌真、善,美,鞭策假,丑,恶;建设道德、精神文明,关注经济建设,赞赏邓小平的“两首抓,两手都要硬”。很多作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风云画卷,诗人以现代主义的手法,描摹了时代变革的沧桑、悲苦、喜怒哀乐。爱情、婚姻,家庭在时代大变革中灵魂的冲撞、生命的渴望。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社会弊端。作品中的学生、青少年,弱势群体,官场,上层建筑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风云画卷。批评了弱势群体愚昧,麻木、猥琐,邪恶的一面。
|
――――――――――――――――
本平台是网络“诗刊”,另有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欢迎真正的诗人:有良知、良心、讲事实、事理、逻辑、关心国家发展的诗人投稿。投稿微信:15685945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