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巨著《元素周期律与人生》
原著/于许成
接上页
……情况下是研究物质的属性或物质的性质。这说明东西方科学研究方向是一致的,东西方科学文化最终研究的结果是殊途同归。注意:在阴中阳主生发,在阳中阴主生发。4、元素变化规律与太极阴阳变化规律的比较 (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六十四卦中,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阳性逐渐减弱阴性逐渐增强。(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在六十四卦中,同一纵行从上到下,阳性逐渐浮躁,即阳性增强,阴阳逐渐分离,阴性的收藏能力逐渐减弱,即阴性逐渐减弱。(3)元素所对应的酸碱性变化规律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酸碱性的变化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是一致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右上角的元素(Cl)对应的酸性最强,位于左下角的元素(119号元素因是119号元素是放射性元素,可用87号钫代替)对应的碱性最强。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中有三个极点 : 强碱(KOH)——中性(H2O)——强酸(HClO4)酸碱变化对应阴阳性变化的三个极点:阳极 ————- 中庸 —————阴极碱性为发散为阳性,酸性为收敛为阴性,中性为中庸。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阳性)非金属性(阴性)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1)在元素周期表中最稳定的元素是2号氦(泰卦),最不稳定的元素是119号(?)(否卦),从《周易》来看这叫“否极泰来”,他们都表示了事物从稳定到不稳定的一个变化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1号氢元素是乾卦,是事物的开始——自强不息;168号元素是坤卦,是事物终结——厚德载物,从乾卦到坤卦是所有事物生命变化的一个大周期。这既是事物本体变化的一个周期,又是事物属性变化的一个周期,本体和属性的变化是同时同体同周期进行的。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两个阴阳基本变化,第一是从1-7主族包括副族,是金属性(阳)和非金属性(阴)的阴阳变化,为七节律或是七日节律,或是人手的四指,为阳,每个手指有3块指骨共有12指骨;二是0族元素为阴,为阴中之阴,或为人手的拇指,有两块指骨,只有阴阳之分,拇指的阴可以跟其余四指的任何一个阳指结合,0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1-7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0族惰性气体元素的属性变化,同样是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我们通常认为惰性气体元素是不表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这是个误解,只能说惰性气体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微弱,在正常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惰性气体元素是处于一个阴盛阳起的节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或阴阳变化的基本表现:阳中有阴,阳消阴长,阳极必阴;阴中有阳,阴消阳长,阴极必阳。请记住:宇宙中最基本的变化是阴阳变化,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为阳,不变为阴。在古今中外,有很多宗教领袖、能人志士及现在的专家学者,都在寻找能推动宇宙万物变化的神秘力量或神秘黑手,其中也产生了很多神秘的说法,有:《圣经》的“上帝造物”说、有神话“盘古开天”“女娲补天”说、有佛教的“一切唯心 万物唯识”或“因缘而起”说、有《易经》的“一画开天”、有老子的“道生万物”,以及现代的“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论”等等。如果从现代的自然科学来看,能推动宇宙万物变化的神秘力量,他一定是: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或太极阴阳变化是推动宇宙万物生命变化的唯一动力,是元素的不同周期性变化推动了宇宙万物生命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是宇宙万物生命变化的共同周期律。而这个神秘的力量,也可以认为就是老子的“道生万物”。关于时间和时间的本质问题。这是个现在科学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在《字典》中,对时间解释:是时钟上、日历上的具体的分、小时、天或年;事物(如某些行动、过程或情况)存在或继续的期间。时间的单位:世纪 年(y)月(m)周(w)日(d)小时(h)分钟(min)秒(s)毫秒(ms)微秒(us)纳秒(ns)皮秒(ps)飞秒(fs)。最小的是一飞秒,是10的负15次方秒,即千万亿分之一秒,光在真空中,一飞秒仅走0.3微米。从字典的解释来看,人类已经认识了时间的周期性,已经认识了时间的本质,只是没有把时间的变化与宇宙万物的生命变化周期联系在一起,只是没有从根本上来表述时间的本质而已。从元素的属性来看,时间的本质:是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或太极阴阳或宇宙万物或宏观微观粒子或事物生命的不同变化周期,或是用事物变化的小周期来表示事物变化的大周期的生命变化过程。根据元素周期律或太极阴阳变化周期律,所有事物都有符合元素周期律或太极阴阳变化规律的不同的变化周期,可以肯定,是微观粒子的周期性变化决定宏观的周期性变化,是小周期的变化决定大周期的变化,人类为了准确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常常用自然事物变化的小周期来表示事物的大周期。如用机械钟、电子钟、白昼、天、月、季节、年、百年、亿年等来表示事物的变化周期或变化过程;如人体的寿命或生命周期是118岁或168岁,我们是用岁(年)或天的时间变化来表示生命的变化节点或变化周期,每个生命最后的享年就是这个生命存在的时间或变化周期;元素属性或宇宙天体的生命变化周期是118亿年或168亿年,我们常用亿年来表示元素或宇宙的变化节点或变化周期。在自然中,元素的生命变化周期是宇宙万物中最大的、最根本的变化周期,是元素原子属性的微观变化周期决定了元素的宏观变化周期,宇宙(元素)的宏观变化周期又表现了宇宙微观变化周期,是元素或宇宙的微宏观变化周期和大小变化周期共同构成了浩瀚宇宙时空的循环变化,当宇宙变化周期达到极限时,即宇宙元素发生大爆炸而重生时,宇宙便进入了下一个时间变化周期。所以,元素周期表既是宇宙万物的生命图谱,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时间图谱。关于速度的极限 现在科学认为宇宙的极限速度是光速,即每秒30万千米,也就是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速度,之所以认为这是个极限速度,一是在地球环境下这是个最快的速度,二是因为在人为的条件下,要想使飞行器达到这个速度,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的科学难题是:宇宙的极限速度是否可以突破。首先应该肯定,宇宙的极限速度或电子的运动速度会随着元素原子寿命的减少而不断变化的,同时随着宇宙环境的变化,光速或电子运动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极限速度,就像我们所说的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心跳为72次一样,人的心跳,绝不可能是一个定值,它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一年四季的变化、一天的阴阳变化、运动量的变化、身体状况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不同个体的变化等改变随时发生变化,心跳的极限值是每分钟220次,这个极限值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是心跳的极限值也是生命的极限值。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元素原子的核反应,这是改变宇宙的关键因素;有元素原子之间化学反应,这是改变宇宙体面貌的关键因素;有物理变化-天体的碰撞、宇宙风暴,这是改变宇宙体形状的因素。随着宇宙环境的改变,随着宇宙体运动的改变,随着宇宙生命年龄的变化,随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宇宙中的宏观宇宙体和微观粒子运动速度都要发生改变,或要超过每秒30万千米,当宇宙中的微观粒子运动速度达到极限时,也就是宇宙或元素原子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分离之时,也就到了宇宙重新组合的时候。5-元素和太极“同出而异名”《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⑦。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⑨。 【注解】 ① 道:名词,指现象界的道(方法、术),如治国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道等。 ② 道:动词,说明、叙述、论述之意。 ③ 道:名词,指创生天地(宇宙)的母体,恒常的道。 ④ 名:名词,指现象世界的物、事、象。 ⑤ 名:动词,命名、称呼之意。 ⑥ 名:名词,指恒常的道。 ⑦ 徼:边界、终结、结果。 ⑧ 玄:幽味深远的意思。 ⑨ 门:产育之门。 【译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否则,它就一定是失去了“道”的真实涵义了;“名”是不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来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 “无”,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是天地创始的根源;天地产生以后就是“有”,就由天地产生万物并滋养万物。 所以经常从无目的、无拘束、无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无名无形的微妙;经常从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有名有形之处的真实。 无名无形、有名有形都来源于“道”,是“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的同一真理,这两种变化都可以叫做“玄”。 玄妙深处还隐藏着更深层的玄妙,是产生现象世界森罗万象的物、事、象的产育之门。《道德经》第二章还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第四十章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关于老子的“道”或“有无”“无极太极”,这是关系到老子核心思想的经典论述,是老子的核心宇宙生成论。现在有关老子的“道”说,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是,所有说法基本上还是沿用了老子及历代名家的论述,根本没有人把老子的“道”与现代科学理论联通起来,所以老子的科学宇宙观,始终是以“玄之又玄”的玄学来呈现,这样就造成了这个代表中华文化科学性的核心思想,很难在全世界真正传播。其实,老子已经把这个问题说的非常清楚了。无极(道-无==核反应)==(生成)太极天地(阴阳) ,即“无,名天地之始”,就是说,天地是由宇宙大爆炸(无)过程,才产生了新的元素及宇宙体(有)。太极(有或是道生的“一”) ==“一生二”阴阳——“二生三”生天地人——生万物, 即“有,名万物之母”,指核反应后生成的宇宙体,其中的元素经过化学反应才生成了万物,指宇宙体或元素是万物之母。无极→太极→无极 即“有无相生”。正是因为有了单位时间内无极和太极的相互转化,才形成了不同的万物变化周期。时间单位可以是亿年、万年、千年、百年、十年、年、月、天,及时分秒,或更短的时间。就像电影的播放一样,所有事物的大周期,都是由小周期构成的,这样才有了生命变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就是多个基本“小周期”的不断变化,才保证了生命的连续性,大周期保证了宇宙万物具有一定的大生命周期。关于“有”“无”的阴阳辨别:“无极(无)”——事物的混成状态或无序状态,是新生事物的开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阳。“中庸”——指核反应生成的原子状态,或物质的原子状态,或受精卵还没有分裂的状态,或计划已经完成还没有具体实施的状态。或是已经处于阴阳的即将变化状态,这是事物变化的最美状态,是“有”的最初状态,也是不可能永久保存的状态。就像“花要半开”“酒要微醉”“昙花一现”……这是事物发展必须要经过的状态。“太极(有)”——是指事物开始出现阴阳变化状态,如:受精卵一开始就有了男女之分,但是没人可以分辨出来,只有卵细胞经过分裂变化之后才出现明显的性别。太极已经具有了物质性,如果对应无极变化为阳的话,那么太极的“有”就应为阴。可以看出,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已经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文化是“无神论”的基石。注意:在“有”的变化过程中,一定会伴随“无”的变化。6-中国人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我们的中华文化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尽管现在国家还没有明确定论中华文化应该“自信”的根本到底是什么,但是,中华文化是从自然的、科学的、系统的、整体的,而且还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并且所揭示的规律还是宇宙万物的终极规律,就是说,中华文化的科学性是毋容置疑的,是至高无上的。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点。还有,在东西方文化谁是主体的问题上,是中国人一定要搞明白,是西方真正懂科学的人也一定要清楚,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真正的人类科技创始人和源头在中国,是中华文化,毫不客气地说,中华文化并不需要依靠西方科学来证明其科学性,中华文化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反而我们应该坚定地说:我们要实现“现代科学理论中国化”,即应该是以中华文化的科学性来验证西方科学理论的真伪,来验证其西方发展理念的科学性。中华文化本质属阳为生发,外为阴,表现厚载物、博大精深、包容万物,西方文化本质属阴为得,外表为阳,表现自强不息、唯我第一,所以西方科学文化一定需要依附中华文化来发展和生存,或东西方文化相互补充、融合发展。但现实情况却是本末倒置,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大的悲哀,这也是人类自取灭亡根本原因。还好,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坚定承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已经在世界开启了中华文化包容之旅。只有这些“天人合一”的理念,才是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真正曙光。建设“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什么?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已经把“文化强国”放在首位,文化强国除了要合理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之外,关键是要学习、发扬、推进中华文化自身的创新和建设,关键是要把中华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接轨,或证明现代科学符合中华文化的科学性,使中华文化走向科学化、世界化、大众化、生活化。“文化强国”关键标志,是中华文化堂而皇之地走向全世界,是中华文化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是全世界人民都在自觉地、认真地、刻苦地学习和研究中华科学文化,………待续
作者于许成简介:
工作简历:
1956、02 出生
1965、09——1972、12 在店埠镇于家小里读小学、初中
1973、01——1975、08 在莱西县店埠高中读书
1975、10——2003、08 在莱西市店埠镇小里中学任化学教师,教导主任
2003、09——2006、12 在莱西市店埠镇狼埠小学任校长
2007、01——2016、02 任莱西市教育督学员
2016、03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