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李秀珍女士主创的长篇小说《生命的光辉》首发于乐俊峰先生主编的《禹平文学》,公开发表于《今古传奇》2020年6月号。云蒙山人老师采写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在《都市头条》创下了阅读量38万的新记录,引发热切关注。
鉴于纸刊数量有限,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原作,应广大读者强烈要求,经李秀珍、张灏洋、张灏楠三位作者授权,现将最新修订的《生命的光辉》在《都市头条》个人号《四月芳菲》全文刊发。拟定连载26期,今天刊发第1期《这个女子叫胜男》。
与此同时,我们将启动“我读《生命的光辉》”有奖专题征文,体现以文会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初衷。所有征文将在《馨香盈秀》或《四月芳菲》刊发,敬请大家阅读小说连载和专题征文,期待朋友们转发、留言、评论,感谢大家的关注。
馨香盈秀,花开有声;四月芳菲,万紫千红。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营造文学爱好者心旷神怡的美丽风景。
《生命的光辉》连载之1
这个女子叫胜男
生命的光辉
李秀珍 张灏洋 张灏楠
对人生影响较大的、挥之不去的,终将根植于灵魂深处!
—— 题记
呼啸的列车,带动着千百颗跳动的心,向西奔驰而去。
深夜,漆黑的车窗不时的跳进一缕缕淡淡的月光。几乎所有的人都枕着那节奏感很强的“锵锵!锵锵!”之声沉入了梦乡。车厢里弥漫着一阵阵微弱的鼻息声,偶尔还夹杂着沉闷的鼾声。然而,主人公黎胜男却毫无睡意,她静静地靠车窗坐着。微弱的月光柔柔的勾勒出她那俏丽的面庞轮廓。她那双皮大眼扑闪着,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泪珠。她胸腔里那颗火热的心剧烈地跳动着。
尽管已近深秋,可黎胜男的整个身心都是暖洋洋的……
第一章
神奇的生命
上世纪60年代即将划上圆满句号的那一刻,在地球村的某一个角落里,一个小生命悄悄地诞生了。
小生命清脆、响亮的哭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起了二十世纪70年代的第一轮红日。这个出生时间独特的小生命降生时,没有给这个世界打任何招呼,不声不响地降生了。准确的说,是悄悄地的降生在了中国秦岭深处的洛洲大地上了。
那是一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小山村。村子里面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属于黎姓家族,这个家族里户面较大的、影响力也较大的就是黎振兴的家。
黎振兴家从爷爷黎金元那一代开始,到父亲黎富贵再到黎振兴这一代,属于三代单传。这个敲响年代递交钟声的新生宝宝就是黎振兴的后代,属于黎家有记录的第四代了。
黎振兴在很小的时侯,曾经天真的对自己的爷爷、父亲和母亲发过誓:放心吧,到我这一代,将来一定会让咱们黎家枝繁叶茂。
看着机灵的黎振兴“表决心”的神态,他的爷爷和他的父亲母亲都欣慰的笑了。
黎振兴的妈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人。她一生总计生养了两儿两女四个孩子,同时她又发慈悲捡养了一个弃婴,后来又抱养了两个女婴。但终到底,冷酷无情的老天爷却只给她留下了黎振兴这一个孩子。其余那六个不幸辞世的孩子不论是黎振兴妈妈亲生的、还是她抱养的、仰或者说是她发慈悲捡来的,都是黎振兴妈妈倾情养育的。尽管到了最后那六个让黎振兴妈妈肝肠寸断并彻底心碎的孩子都因故无情的撒手人寰……
黎振兴现在有孩子了,特别是这个孩子是在年代交替的特殊时段出生的。
就是因为这个时段确实太特殊了,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段出生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子,都给黎家人带来了一种特别的快愉和期盼。
但愿这是黎家未来希望的开始。
满心欢喜的黎振兴现在终于有了回报父亲母亲和列祖列宗的资格基础,他禁不住的心花怒放并无比欢畅。他总是眉开眼笑就连走路也总会哼着欢快的曲调。
从内心讲,黎振兴最想报答的是长久以来一直和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
黎振兴的母亲是一个既不同寻常又平凡独特的女性。她是二十世纪初出生在洛洲北边一个平川道里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她是她那个家庭兄弟姊妹九个里面唯一的一个女孩子。
她从小就罕见地聪明伶俐,深受祖辈和父辈的喜爱。她和她的哥哥弟弟们一样的生长,一样的念书。结果她比她的哥哥弟弟们都更加用功,而且,她的学习成绩也总是最好的。
她最通情达理。她做人大度,做事大气并博古通今。她非常明事理,她也是最有出息的孩子。她满肚子的故事,满腹的人生哲理。在她的言谈举止上,整个的都显现着满满的正能量。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显示了她的天资聪颖以及老天爷对她的分外厚待。
她的名字很特别,叫芙英。她的名字和那个年代所有女孩子的名字都不一样。给芙英起名字的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这个女子长相很不一般,相貌端庄,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即便是没有生长在帝王将相家,将来也会成为人世间少有的贤达女子。她一生一定会过上荣华富贵的好日子的”。
芙英是那个时代罕见地长到二十岁才嫁人的女子。
在方圆百十里,人人都知道芙英在成长过程中传给外界的都是“不得了、了不得”的奇女子。尽管,人人都很仰慕她,却都担心会因为“自不量力”而落人口实并会“受到打击”。所以,一般人家都不敢贸然上门提亲。同时,芙英的父母亲也怕芙英嫁错郎受委屈,因此,她的父母亲就一直在为她郑重其事并小心谨慎的千挑万选着。
后来,芙英终于出嫁了。芙英的父母亲把芙英嫁给了附近塬上一个户面不算太大却也相对匹配的黎姓人家。
说到底应该算是屈嫁了吧。
芙英的丈夫黎富贵,在当年是为了逃壮丁才逃到了山外面去的。尽管他的长相没有潘安之貌,却也仪表堂堂。特别是解放后,黎富贵还有幸在西岳华山阴面的华洲地界上成了一名国家的主人——国有企业的工人。
解放后,黎富贵一直在山外面工作,每年仅过年时才回家一次。
芙英嫁到了黎富贵家后的几十个春夏秋冬里,她的为人处世受到了黎姓家族人的普遍欢喜和称颂。同时,也得到了方圆百十里的上村下院、左邻右舍的普遍赞誉。
唯一的缺憾就是芙英的后代“枝不繁叶不茂”,努力到最后,只有一个宝贝儿子黎振兴成长起来了。
这也许昭示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就好比美玉也总是会有瑕疵一样!
现在,黎振兴的孩子出生了。黎振兴的妈妈并没有先问生的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因为她的心情非常迫切,出生的孩子不论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都是她的亲孙子。她只要先有了第一个亲孙子,后面就一定会陆陆续续的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芙英是那个时代罕见的有文化的智慧女人。她尽管知道了她的第一个孙子是个“孙女”,但她依然很高兴。她给这个让自己辈份抬高的亲孙女起名子叫蒸蒸。她毫不掩饰的期望着,她殷切的期盼黎家的日子能够从这个年代交替时分出生的神奇孙女开始蒸蒸日上。
现在,已经晋升为奶奶级别的芙英绝不相信老天爷会让黎家抱憾几代。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她只要有了亲孙子,她就有了“立功赎罪”的资本。
对芙英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芙英打心眼里感激“老天爷”。她的喜悦之情明显的溢于言表。她整天喜笑颜开,就连走路都会脚下生风。她对前来贺喜的人们一个劲的说着:“我当奶奶了,我终于当奶奶了”。
马上便有聪明伶俐的小辈开始称呼她“芙英奶奶”了。
芙英对“芙英奶奶”这个称呼很满意并欣然接受。无论是谁称呼自己“芙英奶奶”,她都答应的干干脆脆、利利索索。同时,她也会对称呼她“芙英奶奶”的人更加亲切。
芙英奶奶对自己这个宝贝孙女蒸蒸的确是疼爱异常,倾情养育。因为她感觉到了老天爷对她格外的开恩,老天爷给她送了一个“神奇的孩子”。
这个被芙英奶奶看成“神奇孩子”的宝贝孙女蒸蒸,在她刚刚生下来时就神奇的大睁着眼睛,并且还会随着大人逗惹的表情和手势咕咕噜噜的转眼珠子。但凡见到过蒸蒸的人都说:“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生命。”
日月如梭,时光似箭。“神奇的生命”----小蒸蒸不知不觉的长大了,并且越长越俏丽了。
小蒸蒸没有一丁点叫人不满意的地方。这让芙英奶奶对自己这个宝贝孙女真的是喜欢极了!
时过不久之后,芙英奶奶又给这个让自己无比珍爱的宝贝孙女儿起了一个大名----胜男。
尽管这个家族从来没有给女孩子起大名的习惯和先例。
这是智慧的芙英奶奶对未来怀抱的殷切期望。芙英奶奶热切的期盼着小蒸蒸长大后能够胜过男孩子,能够使黎姓家族时来运转。
后来,小蒸蒸的妈妈先后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孩子。
对此,芙英奶奶依然没有一丁点怨言。
芙英奶奶依然在殷切的期盼着……
小蒸蒸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特孩子。她才刚刚两岁多就能听懂奶奶讲给她的好多故事。她刚刚三岁多一点,就会讲简单的小故事给别人听并且吐字清晰。同时,她不仅会唱歌还能跳小舞。不管到哪里,只要有人叫表演,小蒸蒸都会大大方方的唱歌或者蹦蹦跳跳的舞动。她见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能准确的称呼着。她的天资聪颖安慰了失落的奶奶和爸爸,也同时安慰了有点底气不足的妈妈。
小蒸蒸在一天天的长大。她是在奶奶的千般呵护和万般疼爱下长大的,她是在奶奶的喻世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
小蒸蒸的爸爸黎振兴有一个名叫黎振基的叔伯弟弟。黎振基是村里小学的校长。村小学的老师少,黎振基校长在学校也代课,他既能带语文课又能带算术课。他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到小蒸蒸的家里教小蒸蒸学习语文和算术的基础知识。
小蒸蒸的确不一般,她学什么会什么。
校长叔叔总是人前人后的夸:“我们家小蒸蒸比学校里的任何孩子都聪明,她将来上学了在学校学东西肯定学的很快,她在学校功课肯定会不够学的。校长叔叔打心眼里喜欢教这个有出息的小侄女。因为她确实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知道她,没有人不喜欢她。
后来,村里来了工作组,一男一女。他们两个都是省城歌舞团下放的知名演员。那两个“知名演员”对这个生长在秦岭深处的奇特小姑娘分外的喜欢。出入行走都争着抢着要带上可人的小蒸蒸。他们不论是把她带到哪里,她都能给人长脸,叫她唱歌就唱歌,叫她跳舞就跳舞,她蹦蹦跳跳,载歌载舞,天真烂漫,非常可爱。
她一点都不胆怯,实实在在的歌舞天才。
若干时间后,那两个“知名演员”的单位来了通知,允许他们可以先回省城上班了。他们在临走之前一直在商量。
“走的时侯,咱们一定要想办法带走这个小蒸蒸”。
“是的,一颗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不带走太可惜了”。
此想法着实不错,可惜,小蒸蒸的爸爸黎振兴却不以为然:“还是算了,不要带了吧。你们的工作现在都还没有完全稳定呢,等你们真正的安定下来了再说吧,况且,她奶奶现在还离不开她呢”。
省城歌舞团那两个曾经的台柱子听了登时无语,只好耸耸肩、摊摊手:也是呀。
但他们又不甘心。他们在临走时恳切的留下话:“如果后面我们的情况有好转了,稳定了,我们是一定会联系你们的,到时侯一定记得把孩子送来吧,不然就真正的可惜了。
后来。后来据说他们都出了意外……
再后来,小蒸蒸到了入学的年龄。(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秀珍,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党政机关四级调研员;《乡土文学》副主编;陕西省曲艺协会会员、理事;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洛南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小品、相声、戏曲剧本、电影剧本等。
张灏洋,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散文《青春.生活.改变》、《美丽的哀愁》、《恋伤》、《天堂通车吗》、《遥望天堂》、《沉醉老君山》。 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张灏楠,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作品涉及:中学时征文获奖作品《我来了》;散文《梦想的思绪》。参与了微电影剧本《警钟长鸣》和《乡音的呼唤》的剧本创作。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