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黃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黄河,母親河。
九曲连环,浊流婉转。
暗礁阻挡,无所畏俱。
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金涛澎湃,一泻千里。
您慈母般的胸怀,永远青春的生命。
您炽热沸腾鮮血,涓涓流淌的乳汁。
把华厦儿女撫育,多少个英雄崛起。
用生命谱写乐曲,黄河浪里频飛歌。
今夜月明人尽望,挥筆落箋书心语。
网络飛虹筑平台,四海文字云集来。
鉴赏群网雨后生,畅所欲言抒开怀。
偶见一人非常态,追寻美篇觅根源。
暮年漫步美篇,略抽闲暇阅览。
到群里偶发现,他所发的美篇。
并非自己佳作,匪夷所思奇念。
到專栏中寻觅,震惊心难安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姹紫嫣红的暮春,是上苍特別恩赐。
还是春风之慷慨,把蒲公英的傘花。
暗送进我的心海,生根发芽绽芳蕊。
这花不是开在明媚之春桃李,
而是昂首䇄立峻岭之巅蒼松。
这花不是千姿百态婀娜嫵媚,
而是腹内清空永远攀升竹翠。
这花没有牡丹和玫瑰的雍荣,
这朵心灵之花胜过群芳之冠。
这花没有与生俱来优越条件,
艰苦中历练了菊花般耐霜寒。
这花来自黄土高波贫脊土地,
坎坷历练了迎风冒雪的傲骨。
这花生於污泥浊水沼泽之地,
依然濯清涟而不妖一尘不染。
这花来自丛林尽染深山峽谷,
独僻溪径空谷幽蘭暗香涌動。
好想好想把开在心底花跃然,
一次次思绪辗转遥距千里远。
如此的陌生写作素材那里找?
寻寻觅觅美篇專栏流涟忘返。
一次次打开文未看完泪断线,
一次次提筆字还未落泪湿箋。
曾几何時,
血肉横飛碧血黄河染。
八国联军侵中华,
枪林弹雨林战火飛。
日本入侵十余載,
平民百姓遭凃炭。
峥嵘岁月风雨驟,
饥寒交迫生存难。
怎能忘。
春风难过玉门关,
黄土高坡风沙卷。
轻风黄土绕炊烟,
狂风飛沙走泥丸。
十数载日本人铁蹄下,
父母头顶烈日背朝天。
双親终日劳作难温饱,
含泪问苍天无语声还。
哭泣问大地一片茫然,
千里高坡何日見晴天……!
何意百练刚,
化为绕指柔。
六十年代一个婴儿的啼哭萦绕窑洞,
清脆的哭声腾绕划破夜空月朗星明。
饱经风霜的父母带来发自心扉的笑,
无穷的動力鞭策双親夜己继日的忙。
朝踏晨露奔征程晚披寒星月返归途,
儿子还未完成学业中途輟学在家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青海湖畔多嵯岮。
自幼儿眼观父母,风霜雪雨渡春秋。
看在眼里铭心中,幼儿萌发男儿志。
要改变家中一切,必闯出別样人生。
运畴帷幄踌躇志,这一刻萌发升腾!
懵懵懂懂,择前无路。
那年泪洒,青海湖畔。
梦游草原,四处流浪。
日月山前,极度缺氧。
神洁雪山,扶起身躯。
一路紧随,匍匐朝拜。
一起一揖,身体仗量。
天堂之路,到底多長?
摇转经筒,口念经文。
难以支撑,凡尘之身。
祈盼片刻,片刻稍歇。
可是不能,挺成绅士。
墨岩雄鹰,从空俯冲。
绝望叹息,被鹰撞碎。
悄悄埋藏,藏入雪山。
滿載着父母希冀,独在异乡奔波,
青海湖畔风浪急,遥望家乡去路远。
身上衣单怎御寒,掬一捧月光身暖。
邀群星駆赶冷霜,朦胧中见慈母面。
饥肠闻父艾草香,泪水随着湖水淌。
何日里我才能夠,衣锦饱腹返故乡!
一个农民儿子,在艰难中跋涉。
在困苦中成長,绽放理想之花。
拿起手中之筆,自学攻无不克。
九十年代开始,筆耕篆写文章。
这支筆心阔如海,给人奋发的勇气。
点燃了理想之光,文海诗苑逐浪起。
这支筆滿怀感恩,传承了民族之魂。
侠骨柔情怜悯人,重情重義肝胆照。
这支筆饱含善良,帮助困境中的人。
呕心沥血不知倦,千方百计施爰心。
关心孤苦无助儿,资助贫乡众学子。
这支筆仁心博爰,碧腔热血来澆灌。
轮椅上的病残妇,针尖舞者创奇迹。
残而意坚绣花牤,传授技艺脱贫困。
老師筆下屈栓铃,黃金時段央视访。
这支筆睿思敏锐,信手拈来成诗卷。
字字句句珠玑语,潜入心中生根芽。
这支筆家国情怀,耿耿忠骨赤子願。
浇灌滿园的桃李,香飘万里翰墨缘。
这支筆承上启下,豪情书写五四篇。
一文如炬燃星火,实现梦想宏图展。
心血譜曲著华篇,黃河飛歌唱不完。
这支筆奋筆疾书,继往开来拓锦程。
源头清水伴歌飛,雄才伟略诗魂展。
張志良老師,生於1965年,
甘肃省西降人。
九十年代,开始喜欢文学创作。
一九九三年,全国精短大赛中,
《起伏与回环》
荣获优秀作品奖。
二000年新世纪,文学新星奖大赛,
《淺笑》一诗,
被收入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舘。
同年并荣获中国文艺家俱乐部,
第九届"新星杯"
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
部份作品编入甘肃人民出版
第一届《丝路之光》一书,其名列,
《国际华文作家诗人傳略》一書。
作家出版社《南吟北唱》
录制,其部份作品。
有部份诗发行於《跨世纪诗人诗选》
一书在各地刊物杂誌发表
作品千余首(篇)。
姓名:王秀荣
性别:女
生于:1946.10.29
籍贯:天津市
于1963年被中央國防軍委择优
经中央培训奔赴祖國内地
中央隶属國防绝密軍工
与軍为伍三十载
就职于全面貭量管理處
在职期间是本企业
特邀通讯员
暮年:退休重返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