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顶尖传统手工艺是由民间而来,于清廷登峰造极。它们曾引领宫廷审美新时尚,繁奢与华贵,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基因。它们就是“老北京非遗趴”的主角——燕京八绝。
本次非遗趴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联合承办,中传云巢(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手艺网联合协办。
国家图书馆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收官之作——《第二届“老北京非遗趴”:燕京有八绝》特别活动在国图学津堂、学津厅隆重举行。以“燕京八绝”非遗项目为主题,延续了2017年“老北京非遗趴”活泼、有趣的活动风格,通过嘉宾对话、展品展示、非遗技艺演示、老北京曲艺会等方式,向观众生动地展现了燕京八绝的独特魅力。

▲ 燕京八绝之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雕填镶嵌套盒》万紫作品

▲ 燕京八绝之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盛世龙福》 王国英作品

▲ 燕京八绝之景泰蓝制作技艺 《茶海》 李静作品

▲ 燕京八绝之象牙雕刻技艺 《秋思》 郑士儒作品
▲ 燕京八绝之京绣 《凤凰梅花长袍》 田丽作品
▲ 燕京八绝之雕漆技艺 《剔红文殊菩萨》 马宁作品
▲ 燕京八绝之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累丝提梁壶》 程淑美作品

▲ 燕京八绝之北京玉雕 《阖家团圆》 杨根连作品
On The Scene
现场盛况
▲ 燕京八绝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本身超越想象的美,更在于表里如一的匠心。八绝匠人们深谙做“减法”的艺术没有回头的余地,以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分毫必争的精细造就了八绝的绝世之美,故本次 “老北京非遗趴”特别邀请了燕京八绝的传承人亲临现场。

▲ 相伯居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根连先生也应邀到场,为观众们讲述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北京玉雕”的前世今生。

▲ 杨根连先生向现场观众讲述自己的作品《三面观音》,作品层层套叠,匠心巧妙,领观者啧啧称奇。
▲ 在老北京非遗趴的现场观者如织,国家图书馆的读者们及现场观众都被燕京八绝的手工技艺所折服,详细查看每一件展品的细节。


▲ 燕京八绝的前世都可以追溯到宫廷造办处时期,燕京八绝与生俱来的皇家气韵,为它们增添了许多雍容华贵的神秘色彩。相伯居的金镶玉技艺就有着“有眼不识金镶玉,有钱难买金镶玉”的民间谚语传说。


▲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褪去皇家御用光环的燕京八绝技艺,在新时代匠人的手中,承古法,习新作,造精品。推出了一批符合当代审美结合传统技艺的工艺精品,图中为活动主持人身着京绣服饰及相伯居金镶玉耳坠饰品。
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决心。十九大以来,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可,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相伯居秉承着以玉比德,以金喻坚的品牌精神,希望让更多的国人爱上金玉交辉的金玉佳品,让金童玉女佩金玉良缘成为新的时尚。

主任:李海涛总编:阳 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