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夜饭
文/李彦刚 诵/梦锁清秋
光阴荏苒,又至新春。每每此时,耳畔传来最多的就是有关年夜饭的话题,是啊!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天南地北的亲人相聚一起,杯盏交错,欢声笑语,真真的令人心醉。
年夜饭是丰盛的,幸福的,但我所经历的一次年夜饭,却是带有几分凄凉,几许酸楚。
那应该是六十几年前的事儿,也是三十晚上,我大约十岁左右的样子,在老家河北省冀东的一个穷困地区过年。当时父亲开一家中医诊所,虽说不太红火,但也闲不着。姐姐从百里之外泊镇中学放寒徦回家,全家人好不容易欢聚一堂,又逢中华民族这个最传统的节日,那叫一个喜庆。

娘屋里屋外的忙碌着,脸上一阵阵春风拂过,姐姐也忙着给娘搭下手。哥哥把柜里的一盘鞭炮拿出来,俗话讲那叫十响一咕咚,就是十个小鞭响后一个大炮仗,顺序排列,整整一百个头,听起来非常过瘾,不是说瞎话,初一早上起来你会发现,那桐油刷过的窗纸都震裂出一道道口子。爸爸将一瓶“衡水老白干”摆在桌上,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忽然,房门开了,一个破衣烂衫的老人迈进门槛,父亲急忙将他让进堂屋。进得屋内,他扑倒在地,连连嗑头,口里喃喃说道:“给先生拜个早年,祝先生新年吉祥,生意兴隆”。

父亲急忙上前搀扶起来,“这可使不得,你老若大年纪,不要这样。”,老人站起身来说“论远亲,我得喊你一声叔叔呢,给您拜个早年。”,环视了一下屋内又说:“真好,真有过年的样儿”。
父亲将他让坐椅子上问道,“远亲就不论了,您这是有什么事儿?”,他揉了揉眼睛,不安的说:“这大三十的还来打扰先生,实在是不好意思。老伴儿昨晚旧病加重了,今天喘了一上午,上次您给开的药方挺好使的,麻烦您再给抓两副。”,老人家一脸的无奈,零乱的花白胡子颤动着,挮给父亲一个药方子。

父亲接过药方,端详了一会儿,又询问了一些病情,然后在方子上添写了几个字,转身去诊室屋,一会儿功夫,拎出两包草药,挮给老人,和蔼的说:“我又加了两味药,用了会很快见效的。”。
老人哆嗦的手接过来,连连致谢。苦笑一下说:“实在不好意思,包饺子买肉的钱还没着落呢,这药钱先生再给记账吧”,他声音极低的说着。
父亲连连摆手说:“今天好日子,不要钱了。”。
“先生积善了。”,他再一次做揖。

爸爸倒了一盅酒挮给他,“喝杯酒驱驱寒。”,回头唤过姐姐,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娘见状,马上揣上一盘刚炒好的菜,蒜苗煎鸡蛋,色泽鲜嫩,挮上一双筷子,笑盈盈的说:“您老别客气,吃几口菜。”。
老人家裂嘴一笑,干燥的嘴唇哆嗦着,“谢谢,我还真好这口儿,可惜呀!老婆子这一病,半年没碰了。”,他脏兮兮的手接过酒盅,一扬手,便喝了下去,“菜我就不吃了,婶婶做的菜,看着就好吃。”。他脸上堆满笑,转身往外走。
迎面,姐姐从仓房取回一块冻肉,足有二、三斤重,爸爸转交到老人家手里,“还是喊你一声大哥吧,你年纪大,晚上给嫂子包顿饺子吃,再没有,大年初一这顿饺子也是要吃的。”,父亲眼里闪动着点点泪花。

老人听罢,扑通一声,又跪在地上,连连叩头,“这怎么好意思,给药治病就领情了,怎么还赏肉,这可叫我怎么谢呢。”,父亲马上将老人搀扶起来,“快不说这个,都是街坊邻居,互相帮衬一下是应该的。”。
爸爸和娘送老人出门,他仍回头连连称赞,“好人总有好报,你们仗义行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
回屋,爸爸搖摇头说:“苦命啊!一个女儿十六岁得肺痨死了,儿子前些年外出打工,出意外也走了。儿媳妇带孙儿改嫁了。”。
“他老伴病的不轻吗?”,姐姐轻声询问着,爸爸神色凝重的回答:“能熬过开春就不错了”。

随后他自言自语的说:“外面都传说我是李棒子手,我是吗?”,我不解的望着他,他笑着摸摸我的头,“傻小子,就是说爸爸拿着木棒子去街上抢钱呀!”。
娘接过话茬说:“不是抢来的,也是大风刮来的,要不怎么又给药又送肉呢。”,说罢,她又疑惑的问:“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份远亲?”,爸爸笑着回答:“这屯里的亲戚,绕来绕去的,我都说不清楚。都是为了讨好呗,套近乎。”,娘又莞尔一笑的说:“不过这接济穷人的事儿我支持。”。
“做我们这行的有一句老话,叫赚富人钱,挣穷人心。”爸爸语重心长的说,脸上略显几分严肃。

吃饭的时候到了,村子里的鞭炮声一波波响起,哥哥也跑到院子里点燃了那盘十响一咕咚,震的脚下的地都在动。
那次的年夜饭,特别的香,全家的笑声也特别的甜。
尤其是那位老人的身影,父亲的善举,像刀子一样,深深的刻在我心上,潜移默化的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简历:实名:李彦刚,笔名:晚秋,男,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南乡医院,防疫医⽣,73岁,退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