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
作者/蘭兒
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对于人生最重大问题,我们都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我们一般的可以谈论爱情,孤独,寂寞,苦难,幸福,死亡等等,但是,倘若这些词眼确实真有其意义,那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始终在话语之外。我无法告诉别人我的爱情多么温柔亦或多么苦涩,我的孤独多么绝望,我的寂寞多么计秒如年似得煎熬,我的苦难又有多沉重,我的幸福有多甜美,我的死亡又有何等荒谬。我有的只可将此深深埋藏于心底,能说出的写出的乃是思考的产物。而一切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亦或是一种逃避,从个别逃向一般,从命运逃向生活的现实。从沉默的深渊逃向语言的岸。从深渊中挣扎着逃离出来还散发着深渊里不可名状的事物的气息。
沉默揭示一个人灵魂的性质,在不能共享沉默的两人之间,任何言词都无法使他们的灵魂产生沟通。不否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面对他灵魂中 真正属于自己的重大问题,到他有了足够的孕育并因此不堪重负时一切语言之门便向他打开了。这时不但理解有限的言词而且理解言词背后沉默着无限的存在空间。
内心经历往往是沉默的。讲自己不是随时随地 容易的事,它需要某种境地或情绪的触发,一生难得有几回,一般喜欢讲自己的人都往往讲的多半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另一方面,无论我们讲什么也总是曲折的讲述自己。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言辞,真正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为之“默契”。
一种时刻 称其为美好“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独爱情如此。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他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种特别深沉蕴含的强大力量。当一切喧嚣寂静下来之后,他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因而不可避免的时常被生活的潮流淹没,当然,淹没不等同不存在,他仍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最深处,成为个人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越是严肃的思想,深沉的感情,越是难以诉诸于语言,大音稀声,有种神圣的羞怯,使得让人难以启齿诉说最隐秘的思绪,在沉默中孕育,不为人知,当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的深渊里。
沉默是一种权利,这个时髦的命题使得那些爱说话的人欣喜若狂。他们越发爱说话了,甚至还摆出一幅大权在握的架势。
沉默是一种美。
更多时候是自己对自己说话的需要,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的交流,若没此交谈,那神圣性就荡然无存了。
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一个能听懂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话语的人,他一定也是更能懂得怎样说话的。
世上一切重大的事情,爱情与阴谋,诞生与死亡,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在家庭,夫妻吵嘴并不可怕,倘若相对无言,就得留心了。
在社会,风潮迭起并不可怕,倘若万马齐喑,就得留心了。
世界不是在惊天动地轰然生中而出,但会在悄无声息几近无声里完结。死神喜欢蹑行,喜怒无常,当听见他脚步时,甚至来不及停下唇边生命之歌已然与他照面。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沉默就是不说,但不说的原因有种种,不让说而不说,那是顺从或愤懑,不敢说而不说,那是胆怯或怨恨。不便说而不说,那是礼貌或虚伪,不该说而不说,那是审慎或世故。不必说而不说,那是默契或隔膜。不屑说而不说,那是骄傲或者超脱。这些还都不是和语言相对立意义上的沉默,因为是心中有了话,只是不说罢了。倘若是不可说而不说,那至深之物不能浮现为语言,那至高之物不能下降为语言,或许便是所谓存在的沉默了吧。
沉默是一个藏,里面藏着金银珠宝,亦或,可能一无所有。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李青菊,笔名兰儿,来自新疆,定居河北,从事教育,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范,专业论文《育教寓趣,快乐作文》,《张开你会说话的另一张口――谈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中的作用》,《导语的作用》,《读写例话教学谈》,《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板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前五分钟讲话》《浅谈小学应用文写作指导》等数篇在行业刊物发表,热爱诗词,散文,杂文写作,有数百篇诗词在诗刊,微刊发表代表作《金缕曲三首》,《满江红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