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文/久芸
躯壳靠食物生存
心灵靠文字活跃
生命离开了食物
我是不能活多久的
灵魂离开了文字
我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如果生命没有食物的充饥
那将会饿的体无完肤以致于死亡
如果灵魂没有文字的滋润
那心灵将会空虚到如行尸走肉
一日三餐有食物饱腹
有文字取暖
人生静逸何求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天意
相识相知都是情义
文字我认你不多
你却成了我生命不可或缺的精神朋友
寂寞时有你作陪
孤独时有你温暖
痛苦时却能从你身上找到解脱
你默默不语
都是我在自说自话
我说爱你
你依然沉默不语
你把所有的话语权都交给了我
你默默地爱我却是那样的无可挑剔
我也深深地爱着你
犹如大海爱岩石
汹涌澎湃无休无止
我每天激情狂吻你的脸
爱不是食物却能充实饥渴的心灵
人生在世不求富贵只求心里踏实
生命不只在于眼前的苟且
还要放眼未来
生命的境界不在于眼前的所及
还要攀登更高的山峰
昨晚梦见爬山
也许昨天太累了
真想好好趴下睡一觉
但是梦中却一直在爬山
或许这是生命中的某种潜意识使然
风雨人生
阳光雨露
来来回回
几经波折
生命在于进取
而不是在倒退不前
人生百味
百味人生
勇字当头
生命的韧性
坚强而勇敢
如山如水如磐石
永不屈服
父亲与他的老伙计
作者:陆秀
父亲嘴里叼着旱烟,站稳身子,手里举着一把墨绿的冬茅草一下一下打在大门口一块青石头上,直到一把冬茅草的杆杆爆开成柔软的片丝状,再接着打第二把,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严寒的清晨和黄昏传出很远。当一捆冬茅草打完,父亲的额头冒出了一缕缕白气,他吐掉嘴里的旱烟嘴,弯腰捞起地上的冬茅草朝牛栏走去……
这是我记忆里父亲在冬天里为我们家大水牛准备草料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不时在我脑海回放,每出现一次,父亲和那头水牛的故事便会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播放。
一
父亲的前半生是手艺人,后半生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农民,他放下斧头,拿起犁耙锄头是在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那时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
1983年田地包产到户。我们家人口多,抓阄分到几丘上好的田,还有各种各样的农具。最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家和丁狗哥家共同分到了一头大母水牛,而且母牛肚子里还有一头小牛犊子,到年底母牛顺利产下了一头小牛犊子。两家合议决定抓阄,抓到母牛的补偿抓到小牛犊子的200块钱。父亲特别喜欢那头母牛,经常叫它为“老伙计”,结果父亲如愿以偿,还真的抓到了那头母牛。父亲当时笑得嘴巴合不拢,马上补给丁狗哥一家200元后,返回牛栏,用他那宽大的手掌抚摸着水牛的毛发,喜不自禁地跟那头水牛聊了起来:
哈哈!老伙计啊,今后你就是我家的了,看你这口牙,定是多崽的主。我向你保证:不冻着你,不饿着你!你帮我耕田,养牛崽崽,我给你长肉添膘。
那头水牛抬起头,眼睛里好像有一束光看向父亲,那光显得很温顺。父亲又拍拍它的头,喜滋滋地回家了。
冬天,草木凋零,山坡上基本没有青草可吃,父亲就带领姐姐到大山里面去砍冬茅草,冬茅草杆杆硬,他怕牛嚼不烂,就扎成一小把,一把把在石头上打烂再给牛吃。那时有牛的人家都去山里砍冬茅草,周围山岭的冬茅草砍完了,父亲就带着几个姐姐去临县东安县大山里去砍。他以前常年在那边山里做手艺,知道哪块山的冬茅草多。那时砍一担冬茅草回来要一整天的时间,早上天蒙蒙亮就带着干粮出发,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梁,砍一担百多斤的冬茅草回到家时已是黄昏了,真的是精疲力竭啊!不过看到几担墨绿的冬茅草竖在墙边,父亲通红的脸庞露出开心的笑容。他忘了饥饿,忘了劳累,解开一捆冬茅草,拿起一把在大门口边的大石头上“啪啪”地打起来,然后捞起打烂了杆杆的冬茅草朝牛栏走去,人未到,声音先到了:
老伙计,又给你打牙祭来了,哈哈,又青又嫩的冬茅草哩。
牛听到父亲的声音,本来躺在地上,打一个响鼻,爬了起来,把头伸出牛栏板板,眼睛油亮油亮地看着父亲手上的冬茅草。
父亲看到它的馋相,马上扔进一把冬茅草进去,牛不等草落地就张开了嘴,接上一把横在嘴边咀嚼了起来,两边嚼断的草散落一地。
当然这些冬茅草不是主料,是额外加餐的。主料是早晚一大盆由红薯、谷糠、筛出来的粗米和腊红薯杆杆混合煮熟的。这些都是父亲亲自做的,每次做好,端着冒着热气的牛料送到牛栏边,往往要出一身小汗。牛老远能听出父亲的脚步声,把脖子伸出牛栏外翘首以盼。
一个冬天过去,咱家的母牛被养得膘肥体壮,眼睛炯炯发亮。父亲时不时用手抚摸着它的背,满脸红光地跟牛说话:
二
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做工夫,对于耕田是不太熟悉的。所以他刚刚耕田时比较吃力。
父亲在耕田时,吆喝声大得很,粗犷中夹带着骂声。如果没看到他在犁田,以为他在呵斥人。
当时就在我家屋门前的那丘田,那丘田一边挨着铺玉塘,一边挨着屋门塘。我年纪小,就站在塘基上看父亲犁田。
他在田边边上套好犁后下了田,一手扶着犁,一手拿着一根竹牛梢子,一声吆喝声起,牛迈开双腿就在前面走了起来,父亲紧扶犁手,那犁好像不听使唤,东倒西歪,父亲趔趄的脚步失了章法,后面犁开的泥巴朝一边倒,别人犁出来的基本是一条直线,父亲犁的呈波浪形。他扶不稳犁,一会把犁提起来,一会又重重地放下去,只听到一片“哗哗”的水声和他的吆喝声。本来这头牛有着丰富的犁田经验的,他那样瞎指挥,让牛惊慌失措。有几次它干脆停下来不听他的使唤。牛停下来不走,父亲急红了脸,一牛梢子抽下去,还大声呵斥:
又几牛梢子抽下去,牛发飙了,拼命在前面走,父亲跟不上,趔趔趄趄得差点松开犁摔倒在田里,他气喘吁吁,通红的脸庞上冒出了汗珠子,憋足劲大声喊:
畜牲!停!停!停!
奇怪得很,牛真的停了下来,还抬头朝父亲看了看,狠狠地甩了几下尾巴,好像在向父亲示威:
哼!看你还凶不凶!
这时,村里一位老犁田把式过来了,接过父亲的犁,给他做起了示范。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吆喝着牛,左手稳稳地扶着犁,跟着牛慢慢走,后面犁痕很明显,走到转角处把犁往上提,换一个方向,再吆喝牛一声,牛非常配合地朝他指令的方向走。犁了一圈下来,又给父亲说了点要领,父亲点头接过犁又犁了起来。
虽然这次还是不熟练。但比上次强多了,也没那么费劲了。经过几圈的训练,父亲慢慢上手了,牛也少挨了打。从那天开始,父亲从一个手艺人慢慢过渡成一个真正的犁把式了!
每次耕田不顺的时候,父亲总会以各种理由大声骂牛,用力抽打牛,等犁完田又给它开小灶。他说牛辛苦了,要吃点细粮,也就是在谷糠,红薯里倒进半升大米一起煮熟给牛吃。经常牛在吃食时,他在旁边卷上一支旱烟,一边抽烟一边调和着牛料一边说:
嘿!老伙计,你辛苦了,多呷点,呷饱呷饱者好有力气干活,犁田要里手点,莫要挨打挨骂,你皮厚紧打紧骂,我骂要废劲,打要费力呢。
这哪里是一个老人在跟一头牛说话?这分明是跟一个小孩在谈心,口气里有怜爱,有诱导,更有期待啊。
父亲犁田的技术在慢慢提高,牛挨打的次数在慢慢减少,但是他洪亮高扬的吆喝声却从来没有消停过,这是一个农村汉子犁田时的习惯,这习惯根植在他们的血液里,犹如一支粗犷的山歌在农忙季节里的天空里飘荡。
三
这头水牛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几乎每年都要产下一头牛犊子,而且产牛犊子的时间都是在年底,错开了农忙季节犁田的时间,便于休养。
那时农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所有的农业开资和孩子们的学费都靠养猪卖钱来解决。我们家的牛一年一头牛犊子给我们家带来了惊喜,一头牛的价值可比一头猪强多了。每次牛快分娩时,父亲特别兴奋和紧张。他特意把牛栏收拾得相当暖和,牛的食料更是精上加精,每天晚上睡到半夜还要不顾严寒起床去牛栏里看望他的老伙计,生怕牛分娩的时候出意外。
一天傍晚,父亲从牛栏里看完牛回来兴奋地跟母亲说:
那不是?那老伙计开始暴躁不安分了,不时回看自己的肚子,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卧倒,而且乳房肿胀起来了,有乳黄色的水出来了,屁股都光滑光滑的,张开一点口子了,马上要破羊水了,今晚一定会生!准备好热豆浆!
此时正是数九寒天,窗外北风吹得窗户纸哗哗响,门缝里不时钻进寒风,母亲不时朝灶里添柴火,鼎锅里飘出缕缕白气和浓浓的豆浆香味。
原来父亲一个晚上没睡,大冷天的,自己不小心感冒了。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