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西部散文选刊》编辑部
2021年第13期·总第929期
当我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厚重的、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的诗集《诗度华年》,有点迫不及待,想一口气读完。这部诗集作品取材诗人身边的物事,诗人始终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用诗作诠释自己的初心,信仰与情怀,宣泄了超现实的情绪,表现出一种人格的清纯,意志的坚韧和思想的丰厚。
纵览诗坛, 在当代的写作中,很多人生活于现实的空间,而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则存在超现实或者游走于现实和超现实的交叉点上,主要体现在于《诗度华年》的温度与诗韵。在这个时代,有时超现实比现实更真实,更有穿透力,张力,这就是艺术的可贵之处,也是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的诗的独特价值所在。
一、生命乡土情感的温度
二、深藏诗韵中精致的心魂
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是颇有实力、洞察力的诗人。作为一个“捕梦者”营造一个绝世、缤纷的‘幻想’世界。在某种意义说,梦境与幻想是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诗歌的深渊与动力。如《 风吹绿了梦想》中这样写道:“雨水的梦在泥土里/ 翅膀的梦在蓝天里 /江河的梦在大海里/ 我的梦/ 在一朵桃花里/ 在一首小诗里/ 在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里”“草尖把梦摇在春风里/ 明月把梦寄托在相思里/母亲把梦开在/两亩玉米地和一头小肥猪里……”这首诗诗人敏感动情于生命、自然、爱和生活淳朴之美,以沉吟低唱或欢歌赞叹,让人回想起诗歌来到人间的最初理由。又如《缪斯之恋》这首诗,诗人始终恪守这内心的诗歌信仰,保持着自己的艺术性和创造力,他的诗意象纯净、笔触细腻、思致深沉,即对美好事物,也对现实生存;既有神秘内倾的情感关注,也有直击本相的哲学觉解。《荒度》一诗中,这些外在的意象符号“夕阳”“流水”与主观的情感抒发,人生才能真正充实完美。九曲黄河始终保持对修辞的高度敏感,并用致密的意象与沉郁主题抵达诗歌的本源。读他的诗每次都会在语言修辞中内核给人思想的撞击和提升。又如诗篇《夜路》:“在夜晚走路/我会把每一颗星星/都想象成灯/把每一处灯火/都想像成美好”诗人从生活中掘发诗意,挥洒激情,透过生活表象进行精神探究,他说:“一群人走路/ 走着走着就走出了道路/ 一个人走路 /走着走着就成了坐标”这充满哲诗味道的诗句,是诗人咀人世嚼酸甜苦辣后,丰沛智慧的吐露。如诗《我是一个赶路人》“在季节之末/储存一抹绿色/在雪花来临之前/储存/一点热量/我是一个赶路人/我得备足水和干粮/我是一个怕冷的人/ 我得备足温暖和希望”情感饱满的诗句,把人引向思致的深处,为读者展现出诗人另外一种丰饶的灵魂。诗篇《九峰山追梦》这首诗是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2016年参观骆驼酒业集团后写得。诗中的画面、场景、和细节,在艺术的神奇笔端里,一场梦往往具有幻化的色彩,牵连诗人的情感和想象,酒圣李白“把胸中的鸟气、吐成万千诗行”大概在一首诗中更能照见诗人的内心处境,能引发某种心理情境,形诸笔墨,自然会带来某种新异的效果。
三、多样性独特的诗美
作为多重身份的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赋予他的诗歌以多样性。又因诗人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才会诗写起来就更加游刃有余。他创作了一些题图诗如《黑暗与光明》“诗情丰富画意,画景渲染诗境,两者相得益彰,获至一种精妙”的艺术效果;一些写怀乡、念友与游历的古体诗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诗人游走新旧体式诗之间,得心应手,给我们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唯美境界。另,《手机没电了》这首诗短短的三句话,去掉抒情,用简单,朴实、日常微观叙事和近乎“瘦削骨感”直击生活的事实与本真。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林语堂曾说,“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当今丰盛的物质,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偏偏选择了诗歌这样的心灵栖息地,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愿放弃对一种有精神风度的生活的向往。没有诗歌,这个世界就会少很多真实的性情、优雅的气度。当乏力、贫血的文学遍地,我尤为看重诗歌中那种有重量、有来源、在大地上扎根和生长的经验与感受。确实,刘建光(九曲黄河)先生不仅要强化自己写作中的及物能力,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情感温度的人,惟有如此,诗歌才有可能再次感动读者。他的诗里,总是藏着他对事物的挚爱之心,这就是诗歌的情感,或者说,这就是诗歌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