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双版纳暖冬记
作者:秦博
(十三)
西双版纳是一座旅游城市。衣食住行,乃人之必须。街市两边最多的是旅店、饭店、超市。来版纳度暖冬的票友,分住在布朗、诚务、邦海、锦怡四个酒店。布朗和诚务两家酒店是邻居;邦海离我们较远,步行要半个多小时;静怡在一个镇子上,更远了。通过十多天的交流,票友之间逐渐熟悉起来了。我虽然没有去过其他票房(酒店),但其他票房的人却喜欢到布朗来,这主要是因为胡湘的缘故。布朗原没有琴师,老胡来后,会拉的琴谱多,会唱的段子又多又好,而且待人谦虚,热情服务。特别是缺少男女对唱,如《白毛女》中的父女对唱,《野猪林》中的夫妻对唱等,引来了金凤凰。

住在锦怡酒店的琴师叫糜福清,上海人。他会京胡等乐器,也会制作京胡,有家庭作坊并出售胡琴。他听过我的演唱后,说我确实适合唱麒派戏。一番交谈后,得知他16岁作为知青下放到西双版纳,插队九年,给他的青春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回到农场,当年的领导已所剩无已。有一个脑梗后遗症的领导对现任的领导说,这些知青是农场的功臣,他们回来,要招待好。又略带歉意地对他说,当年生活条件艰苦,对你们的要求也苛刻了些。老糜满含真情地回应:您千万不能这样说,那时候我是啥也不懂的孩子,是您们教会了我做人做事。我和糜老师是同时代的人,谈资丰富,相谈甚欢。都说上海人精明,看不起外地人,我俩却象哥们,非常投缘。昨天,他索性搬到布朗来了。今天为我拉了《上天台》三段,从他拉琴时的表情看,对我演唱是比较满意的。人呐,虽有地域之分,绝无亲疏贵贱之说。这正是: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间自有真情在,
常怀一颗感恩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