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奥,一个以北京奥运会为名的理工男
王惠莲
关于理工男,百度百科有个定义,两句话,一句是:指学理工科出身又拥有高智商的那么一群男士;另一句是:大学里被认为宅而木讷的群体。
第一句,完全同意。第二句,不敢苟同。
不敢苟同是因为有“有事问度娘”之美誉的百度百科在定义理工男时,忽略了“个例”。说的具体点,就是“忽略”了一个以北京奥运会为名的理工男——“北奥”这个个例。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个“个例”;更何况在认识北奥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理工男都是些读书读得很叻但却不知道怎么牵女同学手的书呆子。但是自从认识了北奥之后,我对理工男的印象就全变了;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理工男。
从小学一年级起,北奥这个理工男,就开始当班长,当当当,一直当到了高中毕业,活脱脱当成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中学时代,他霸气冲天,在一次考试中,创下了八门功课考了八百分的记录,在全年级六百多学生中排第一。
1977年高考,称霸多年的北奥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号称中国军工院校第一的北京理工大学;他的高考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也成了北京市优秀范文。
大学期间,除了数理化名列前茅,作为一名理工男,他还是全校英语比赛的第一名和连续四年校运动会万米长跑的第一名。
申请出国留学时,书记说如果他能在校运动会拿到三项第一,就同意他出国。结果您猜怎么着,他一口气给书记抱回了男子组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五个冠军杯。书记的女儿不相信有人能拿五个第一,要见他;这一见不当紧,他竟虏了书记女儿的芳心,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抱得佳人归”。
这样的理工男,你能用“宅而木讷”定义?
当然了,评价一个理工男是不是真“牛”,还得看他的老本行——“理工”。
1982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留美研究生,北奥来到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就读。三年时间,他以超乎想象的勤奋,拿到了两个工程硕士学位,闯过了英语关。
步出校门后,拥有两个工程硕士学位的北奥,和所有的留学生一样,只能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开始时,他在一个很小的分包商手下工作,做着做着,做着做着,就做成了全美最大的几个总承包公司的大型工程造价预算师。
三十多年间,他如雄鹰,翱翔在蓝天。当过洛杉矶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副总工程师;做过海南美兰机场、北京东方广场地下商业街的工程总监;代表联合国开发署到中国国家建委、建设部开办了十次全国《国际工程研讨会》;现在是洛杉矶教育局工程部的主任。许多人打拼多年都没能进入的美国主流社会和政府部门,理工男北奥,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进去了;不仅进去了,而且还做得风生水起。
如今,这个叫“北奥”的理工男,在理工男云集的洛杉矶建筑工程界已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人或许会说,这都是一个优秀的理工男应该做到的,没什么了不起。那我要说,那是因为您不了解北奥,北奥他不仅“理工”出类拔萃,他还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好男儿,一个能温暖别人的暖男,一个懂得感恩报恩的好人,一个以大爱情怀书写普通人命运和历史的“文学青年”。
北奥七岁那年,妈妈让他报考北京的实验小学。几百个孩子只招收二十五个,竞争异常激烈。除了考算术题和复述故事,还要和其他九个孩子一起进行抢椅子比赛,抢不到就被淘汰。比赛开始后,个大的北奥,一转身就抢到了一个。就在他刚在椅子上坐稳觉得胜利在握的时候,他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为没有抢到椅子而急得大哭,就想也没想,站起身就把椅子让给了那个急得大哭的小男孩。
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都是班长。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班都特别地抱团。大家干活一起来,打架一起上,考试复习互相帮。班上有同学因家庭困难交不出学费,他就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捡报纸,或一起做小马扎卖钱,帮同学交学费。还说帮助同学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小学二年级时,他们班来了一个转学生,老师介绍说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孙子,患有癫痫病,嘱咐同学们要多多照顾他。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癫痫病,以为会传染,就谁都不肯8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老师就把目光转向了小北奥,小北奥笑着朝老师点了点头,小闻子,于是就成了小北奥的“同桌的你”。
1977年的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北奥和七八个知青为了能在天亮前赶到四十里以外的公社参加高考,就冒着漫天的大雪连夜出发了。走出村子不久,细心的北奥发现同伴小瑛子,走路一拐一拐的,就上前查看,见到小瑛子的棉鞋全湿了,手上也没有戴手套,就二话不说,赶紧脱下自己的手套逼小瑛子戴上,又拿一块干布包在了她冻僵的脚上。
三十年后,北奥见到了在北京火车站卖麻花的小瑛子。可是他踌躇着不敢上前,他怕自己的到来打乱小瑛子艰辛而平静的生活,于是就做了件只有理工男才会做的“傻事”,请随同前往的朋友走到小瑛子的摊位前,向小瑛子买了一百个大麻花。一颗理工男的心由是才算是得到了一丝安慰。
1980年,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来自安徽六安的大家都叫他小安子的室友,因为学习紧张加上严重的营养不良,患上了肺结核。学校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决定让他休学回家养病。但需要一个同学送他回家。当时同学中都在传,说他得的是和鲁迅笔下华老栓儿子一样的“痨病”,传染性极强,故而没人敢去。可是这个脑子“少根筋”的“傻”北奥几乎想都没想,就说:我去。
许多年后,北奥随美国西部华人华侨代表团到安徽参观访问。有一天,当他走进会议大厅时,就见一个人快步走到他的面前,双手抱拳,单膝跪下,喊了一声大哥,泪如雨下。这个人,就是当年的小安子,时为省劳动模范的黄安市长。
小安子,黄市长,怎么也忘不了,当年是北奥冒着生命危险送他回家;是北奥在火车上一直紧紧地坐在他身旁,护着他,怕他被人挤着。而当时的他已处于半昏迷的状态,但他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曾几次把带有病毒的鲜血吐在了北奥的身上和脸上。这样的大恩大德,岂是一声大哥一个下跪所能报答。
请把手放在胸前问问自己:北奥做的,我们能做到吗?
1982年,北奥赴美留学,一直在偷偷奖励善良的上天给了善良的北奥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奖励。
那时的北奥也不了解美国,更没有留学经验,从国内出来时,身上竟然没有带一块钱。到校后他才知道一切都要自理。学费要自己缴,饭要自己做,房子要自己找;除此之外,还必须在半年内通过英语考试。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下,没有准备的北奥很快就病倒了。为了省钱,他连续吃了一个月的生方便面,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豆大的胃穿孔疼得他死去活来,加上打工暴晒引起的全身皮肤感染变黑溃烂,终于有一天,在高烧一周不退后倒在了工学院的楼道里。恰在这时,黑人院长太太从楼道里经过,发现了他,于是就打电话叫来了院长,用车子将他送进了医院。在医院的一个星期里,院长夫妇每天都过来给他送饭,出院时为他交了所有的费用,出院后又把他接到家里住了一个星期。之后,这对救了北奥的夫妇向北奥正式提出,要认他做他们的干儿子。这让下过乡,吃过苦,自认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和钢铁意志的北奥,禁不住泪流满面,叩问苍天:他何德何能,竟然做了全美公立大学的第一位黑人院长和大学文学系教授洛杉矶黑人妇女协会主席的干儿子。
自此以后,北奥的日子就如同掉进了蜜罐里。黑人爸爸不仅游说学校免去了他的全部学费,而且还安排他每个假期到工学院工厂打工,直到毕业。别的留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和必须面对的难关,到他这里就全都解决了。
最让北奥感动的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之前,在加州北岭大学召开的要不要同意中国官方代表团进驻北岭大学的会议上,他的坚持正义的黑爸爸坚定地站在了几位中国教授的一边,以他黑人博士、黑人院长的身份,发出了“体育无政治,全球大团结”的呼吁,促使校董会通过了邀请中国官方代表团的提议,使中国官方代表团最终得以进驻北岭大学。
黑妈妈没有孩子,她和黑爸爸待北奥犹如己出。懂得感恩报恩的北奥,把他们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人,连续三十五个感恩节,他都是带着太太和孩子在干爸干妈家度过的。干爸干妈晚年的时候,他们一家对干爸干妈更是照顾有加。每次他们生病,北奥当医生的太太和两个孩子都会赶到身边,问寒问暖,诊治检查,做可口的饭菜给他们吃。有很多次,当他们与干爸干妈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干妈就会擦着眼角的泪水抱着他说:“至少这辈子我们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找到了一个中国儿子。”
这种跨种族无国界的爱一直持续了近四十年,直到二老离世。
正如病毒会传染蔓延一样,爱也会传递伸延。
自小就知道用爱温暖人的北奥,因为干爸干妈的缘故,在自己的工作中,也把自己的这份爱由原来的对中国人好,延伸到了对黑人公司也好的以爱报爱上。
黑人公司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加上人员流动大,技术力量不足,又没有投标经验,所以很难拿到项目。好心的北奥,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他们,帮助他们。有一次,他竟然为一家黑人公司避免了2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而让北奥把爱发挥到极致的,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那一年,是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第一次派团参加奥运会,除了353名运动员,还有一支由政府官员、各省体委主任和记者组成的80人的官方代表团。官方代表团每天都需要很多司机将代表团成员分别送到不同的比赛场地。可那时的洛杉矶,从大陆来的华人很少,留美的学生也不多,而且都在忙着学习和打工。而奥运会又刚好在暑假期间,大家只顾着打工挣学费,哪里还顾得上奥运不奥运,金牌不金牌。但是北奥不同,北奥把中国第一次派团参加奥运会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觉得奥运金牌不光能为国争光,奥运金牌还可以激励国人。自己作为一个留学生,有机会为奥运出力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于是,北奥,这个有着一腔热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的理工男,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了奥运。
在整个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他从头至尾参与了中国官方代表的接待工作;每天安排近百人的衣食住行;驾驶汽车带着中国体育报的记者,到离洛杉矶一百多公里远的射击场,见证了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诞生;又第一个向祖国报道了许海峰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消息。比赛最激烈的时候,他带领中国同学到比赛现场,挥动着五星红旗,喊着口号,为中国的体育健儿加油。作为奥运亲历者,他还见证了李宁夺得三块体操金牌和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会冠军的奇迹。
就在中国女排夺冠的那一天,1984年8月7日,一个写入中国体育史的日子,人们第一次偷偷地有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想法。这个想法让北奥激动不已,于是他就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北京的“北”,奥运会的“奥”,北奥。由此,理工男北奥,开始了他的“文学青年”的蜕变。
你可能会好奇,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彻头彻尾如假包换的理工男,怎么就向着“毫不搭界”的“文学青年”转变了呢?
说出来您或许不信,答案就是出于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这话听上去很“鸡汤”,但如果您在国外生活过,您就会知道,这话是不是掏自心肺,这话到底是“矫情”还是不“矫情”。
用北奥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理工男,可是到了国外之后,却对祖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中国文字,简直依恋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到周末,他就钻进图书馆寻找中文书籍,哪怕是过期很久的报纸杂志,只要是中国文字,他就能如饥似渴地读上一整天。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北美文学城举办《我的妈妈》母亲节征文比赛,于是他就根据黑人母亲的故事写了自己的第一篇习作《我的美国妈妈》,没想到竟然获了奖,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理工男北奥,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通向“文学青年”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
2007年,北奥在北美文学城开了自己的博客,发表了《我的美国妈妈》《洛杉矶见姚明》《我所认识的陈冲》《老北回国记》等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博文。仅仅两年时间,他的博客点击量就超过了一千万人次。
2008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受北京奥组委委托,这个以北京奥运会为名的理工男,辞掉了工作,用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撰写出了10万字的报告文学——《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
在《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这部书里,理工男北奥以“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片历史见证人的责任心,一股无法阻挡的创作冲动,一个不可抑制的奥运情怀”,讲述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日日夜夜;那些灿烂辉煌的金牌银牌;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那些没有记载的历史时刻”(郎平《引言》),被认为是填补了历史空白;被《文艺报》评为优秀报告文学。
除此之外,“文学青年”北奥还写出了让他引以为傲的“三子”:《小瑛子的故事》《小安子的故事》和《小闻子的故事》,分别获国务院侨办主办的全美“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征文比赛一等奖;上海文联主办的“我与改革开放”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浙江文艺和《人民文学》举办的“庆贺国庆七十华诞”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
在《小瑛子的故事》里,北奥用他沾满同情的笔,将他插队时的同伴小瑛子,如何病倒在高考考场,如何与自己的大学梦失之交臂,如何一辈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后又如何让自己的女儿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的故事,像扔催泪弹似的,写了出来。
《小安子的故事》,讲述的是他的大学同学小安子,一个来自农村的勤奋好学的穷孩子,当年因病休学回家,后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靠自己的知识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成为全省劳动模范和市长的故事。
《小闻子的故事》里的小闻子是他的发小,他借小闻子与“小蚊子”的谐音,抒发了自己对普通人的关注和热爱。他说小闻子既是爱国诗人的后代,也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表。说一个国家不仅需要有美丽的大雁和翱翔的雄鹰,还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小闻子这样,具有朴素的情感,热爱自己的国家,歌颂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他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行字一行字地耕耘,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地发表,一个奖接一个奖地拿,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彻头彻尾如假包换的理工男,蜕变成了一个“文学青年”,一个深受广大华侨华人喜爱的作家。
有人说,北奥是理科生,专业还可以,没有学过写文章,自成一体,不是很规范。对于此说,和对理工男的定义一样,还是那四个字:不敢苟同。
北奥的文字有些地方或许不够精致,但绝对的真实。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是最美最能打动人的东西。
现在的读者都很精明,你的文章若是有半点的虚假,他们立马就能看出来。想靠精美的文字技巧打动他们,想都别想。
而北奥的《小瑛子的故事》,文字却是那么的真实,情感却是那么的浓烈,可谓是字字血句句泪,让人不忍卒读。
“就在要走进考场的那一瞬间,小瑛子晕倒了。大家慌作一团不知所措,考场的医生立刻叫来了救护车,准备把她送往医院。小瑛子醒来后双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两只手死死地扣住教室的门框不放,两行泪水滚滚而下。就在工作人员将小瑛子带离考场时,这个坚强的姑娘发出了一声惨叫。那绝望的哭声惊天动地,直窜云霄,至今都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这样撕心裂肺的文字,谁读了,都不会无动于衷,除非是铁打的人。
当然,好的文学作品除了“真实”,还必须有文学功力。
在这一点上,北奥也毫不逊色。比如他的《小安子的故事》。专家评委在赞扬他的激情和热情,强调了“用心写作真情写作”的同时,也赞扬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功力。说他文字的描述和情节的起伏跌宕,都让读者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感慨万千。
同样,在那部让北奥蜚声文坛的《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里,北奥也有许多真情流露和让人难以忘怀的描述。比如这一段:
“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萨马兰奇把那枚金光闪闪的金牌戴在许海峰胸前的时候,几位白发苍苍的中国老人也是热泪盈眶。看着他们颤颤地站立起来,试图挺起那已经几乎被压弯了的腰,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画着海外华人心酸的岁月,我真的是感动万分。许海峰,你这一枪叫多少中国人直起了腰杆,让多少中国人感到了自豪啊。”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汇聚了许多知名作家的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大家会选一个理工男当他们的会长,而且一当就是四年。因为他们知道,理工男北奥不光文章写得好,理工男北奥还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好朋友,一个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好人;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协会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仅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的理工男北奥就在网上组织举办了《现代人写古诗》《中国新诗百年漫谈》两个云讲座,吸引了众多诗人、作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
不仅如此,理工男北奥还是洛杉矶“飞扬”华人合唱团的团长,曾策划和组织过十二届洛杉矶华人春晚。在去年洛杉矶北京联谊会主办的“琉璃瓦上中秋月”网络中秋晚会上,他还与搭档朋友表演了自己编的相声。
请问,世上有这样“宅而木讷”的理工男么?
北奥的诗人朋友,开封著名诗人汪海君,在介绍我认识北奥的时候对我说:北奥老师人非常好。
对此我深信不疑。
一个以爱温暖人的人,一个对祖国怀有赤子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报恩的人,一个以大爱情怀书写普通人的命运、书写历史的人,怎么可能不是好人?
所以我想对百度百科说(如果他们能听到的话),理工男的定义是不是改一改,第一句不变,第二句改为:大学里看似宅而木讷的理工男其实是极具情怀的群体。
比如北奥,一个以北京奥运会为名的理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