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罗林,知名作家。本名罗绪林,上海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年轻时就爱好文学,曾公开发表过一些诗歌。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诗歌吟唱美好的生活。上海浦东新区作协会员,曾出版诗集《拾日子》。

那双灵智的眼眸
文/罗林
你的眼眶那么深邃
你的眼眶为什么那么深邃
我知道你是人类的部落
我知道你是部落里的精灵
难道深远是静
那为什么要远眺
夜是那么漆黑
你的眼眸是莲花
冬日的夜晚
还有金桂飘香
我骑车经过
看到了落下的瞳仁
你把眼瞳洒落地下
洒成幢幢楼宇
洒成禅寺
洒成灵智的江河,山川与平原
深邃中有多少目光
是那么的温情与慈爱
希望深邃的灵智
落在你的灵智里
长出子疃
长出谢富云
2021,1.2日
【今音评论】
衷情于向上目标的追求与信仰
罗林的这首《那双灵智的眼眸》一诗,如果选择突破常规的评论手法和方法,首先是不能照本宣科地解读,其次,要克服和避免狭义的诗歌技巧分析与注解,第三,切忌空洞的文艺理论堆积式的罗列等。那么像这一首诗,着重的是按照诗歌所提出的两个人物去予以关注。这也是这首诗歌的核心部分,至于诗歌的结构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人物在铺垫和展开。
从这个形式上来认识,或许会为拓展诗歌的写法与表达的通道,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经验存在。而这些经验的存在,首先要关注的并不是出自所谓的大咖和名家手里,而是来自于草根作家的本身,这是藏于民间的优势,如果忽视的话,会出现欣赏和操作上的跑偏,而有一些偏,是可以通过虚心和平等意识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一首诗的重心是落在了诗歌的第九段的“子瞳”和“谢富云”这两个人身上。这也是作者的有意结构,意在榜样、意在目标的追求上和意在对人的生命思考的一个相对的完整过程等。而这一些思考,是在烦杂的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逐渐提炼出来的一种主见。非常难得,是指这首诗歌的底气、定力以及指向。底气完全来自于作者的自信,而这些自信,也可以从这两个人物身上得以寻觅。
诗歌的定力,主要是预示着在今后创作题材和手法上,会出现一些和从前的不同。这一些不同,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比较,从意识上已经破除了迷信。一个作者能够随时掌握和做到这一些,也必定会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显示出非凡的独立精神和意志与力量。
同时,当把这些意识转化为诗歌语言的时候,有一些读者,可以从它的结构和语言的互相搭配中,会领悟,会欣赏,会借鉴。像这样的“三会”,其实也是给坚持创作的草根作者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坚持走自己的创作之路,让别人尽情地去说吧等那种自豪与潇洒的拥有与风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这首诗歌,已经赋予了我们力量和求知的方向与如何认识榜样的力量源泉。结合这首诗歌谈及了以上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谈诗歌技巧与审美等范围。因为这首诗歌,通过评论,已经去除了现实中存在的迷信共性。
诗歌中所提到的“子瞳”和“谢富云”两个人物,是活跃在当今国内、国际网络诗坛的知名作家。两人以敏锐的视角,都能够分别从适合自己个性和掌握的知识领域入手,去创作令人刮目相看的诗歌。这一些,在这首诗歌当中,也是通过了八段的铺垫之后,才归结出这么两个人物的引人注目。
比如,注目在,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个人,而不是他人;还注目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强的诗歌,只有最强的人。由此看来,作者、诗歌中的子瞳、谢富云,如果从诗歌的能量上来看,也是分等级的,而且还有属性和特殊作用之分,如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温度,创作出来的诗歌也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像这样的感悟,也是通过作者这首诗歌,给了我们有一种信仰之力。诗歌的信仰之力,就是生灵的意志,在作者某种意愿之下,所产生的一种极度强烈的情绪。这时候,再来看这首诗歌的信仰,还是在于这两个人物身上。一个“子瞳”有着“深邃的灵智”;一个“谢富云”具有“温情与慈爱”。
像这样的区别,也是从能量和温度上来作部分衡量的。就衡量来看,也是依靠积累来完成的。这时候,我们一边看着诗歌,一边看着评论,心里或许会有一番小感动。感动这首诗歌给草根作家带来的作为,是在替他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着想。这个他人,除了“子瞳”和“谢富云”以外,还有诗歌里面的”楼宇“、”禅寺“、”江河“、”山川“、”平原“、”莲花“和”金桂飘香“等。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