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情怀、乡情倾心创作
~在《灿途》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王玺昌
尊敬的上海作协的马主席,各位作家,各位嘉宾,各位文友,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灿途》长篇小说的赠书活动。我觉得今天这个活动不仅是我们倪辉祥先生《灿途》长篇小说的一个正式出版问世,其实,也是《灿途》的一个作品分享会,更是一个作品的研讨会,也是我们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在文学创作方面开展的一次重要活动。
倪老师我已认识多年,我记得他曾经在出版《金浦三部曲》的时候,浦东新区的文化基金曾经给予了扶持,在扶持的过程中,我们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研读,与他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倪老师。
从倪老师的身上,我没有看到一位企业家的那种气质,反倒是看到了一个作家充满着儒雅的儒商的风采。当时我记得我们中心的一位胡老师在给我介绍后,使我对倪老师有了更多的一份了解,相应敬佩也多了一份。
那时候我也知道了倪辉祥老师是一位默默耕耘的浦东本土作家,虽然他以前是老师、校长出身,虽然他后来又辞职下海经商创业,但他一直不忘文学创作,不忘用手中的笔来记录浦东这一片改革开放热土上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我对倪老师最初的印象。
最近又听说他有新作出版,我确实感到很高兴。昨天罗秘书长专门把他的新作品送到了我的办公室里,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认真把它全部读完,但是我大致翻了一下略知了一点皮毛,使我对倪老师的近期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又有了新的识。
我认为以《灿途》为代表的倪辉祥老师所创作的浦东长篇系列小说,是他用情用乡情而倾心创作的心灵之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灿途》这部长篇小说,其实是他在向我们描绘和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浦东民俗风情的画卷,在金浦镇上有缓缓流淌的溪流,在金浦镇上也有爬竿电工师傅,也有从事厨师工艺的厨师老爷,而且还有其它的营造专长的工匠师傅,而且还有对“吃穿行”的描述,等等。
我觉得是在向我们外来的建设者,向国际友人在讲述着古老的、传统的、经典的浦东本土的风情画卷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在这些画面的呈现中,其实是体现着我们倪老师长期扎根浦东,了解浦东,热爱浦东,记录浦东这样的一位笔耕不辍的长期创作的务实的理念,同时也是他带着浓浓的乡情在进行创作,所以读来令人心动,读来显得非常鲜活,所以我很喜欢。另外,我又觉得以《灿途》为代表的倪老师创作的长篇的系列作品,也是浦东文学从高原之作迈向高锋之作的基之作,也是引领之作。
这样的评价,我觉得说得并不高。刚才我们宗老师总结了五个第一,我觉得说的很准确,都很客观。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当时,我们倪老师也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处女作品,那么也是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现在42年过去了,他创作了500余万字,20部专著文学作品,我想这是凝聚着他的多少心血,在商品经济的这样一个滚滚的浪潮当中,他能够立足企业去经营管理,并拿出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潜心创作,而且创作出了我们当代文坛上最需要的,也是浦东改革开放30年来最紧缺的现实题材的作品。
所以,我觉得他为浦东文学的创作,特别是为浦东长篇小说的创作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也发挥了支撑性的作用。所以,他的作品理当成为浦东小说创作从高原向高峰的奠基之作。所以,对今天《灿途》长篇小说的出版和问世,我代表浦东新区文联表示热情的祝贺。更希望这样的反映浦东的长篇小说能够像雨后春笋般陆续涌现出来。
还有第三点我想说,浦东改革开放30年,开始走向新的创业,那么浦东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用四到五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浦东,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赋予浦东的光荣使命。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当中,是一个呼唤精品力作的新时代,也是能够创作出浦东文学精品力作的一个新的时代。
我们希望浦东新区的作协,能够组织更多的作家来进行研究创作的选题,来研究创作的路径,来研究创的风格和特色,能够研究如何去扶持更多浦东的文学创作的整体和个人,让我们东文学的发展拥有更扎实的基础,让我们浦东文学的创作拥有更完善的保障组织,让我们浦东的文学作品的精品、优品、新品的问世具有更丰富的多的滋养和调节。
所以我党的历史赋予了浦东新区刚刚成立的文联、赋予了浦东新区作协新的使命和责任。我相信在我们上海市作协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浦东作协的努力下和我们全体作家共同的辛勤的耕耘下,浦东一定会涌现出像倪辉祥老师这样更多的作家,涌现出更多的像《灿途》这样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来为浦东改革开放添砖加瓦,为浦东能够担当国家的战略使命而发出自己的礼赞,拿出自己的献礼作品。
那么,我们也希望浦东的文学能够成为浦东改革开放最亮的声音,成为鼓舞浦东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进程中新的跨越、新的发展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最后,再次祝贺倪辉祥老师《灿途》作品的问世,同时祝愿我们在座的各位作家们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多出新作。最后再祝大家身体健康!艺树常青!谢谢!
注:王玺昌,上海浦东新区文联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