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倪辉祥,浦东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后辞职经商,现供职于上海安保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1978年起在《上海文学》七月号发表处作,至今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品500多万字。已出版《您浦东情》(感悟是金》《心韵》等十本散文集,《彩缘》《盗宝的情人》等三本中短篇小长小说(线途)(金三密码》《苦恋无果》《桑梓恋歌私》《爱情分值》等六部。散文作品多类奖,并被各种书刊转载。
《灿途》浦东史诗的一朵浪花
倪辉祥
今年是浦东开放开发的而立之年,我作为浦东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会会员,能以一部讴歌浦东电力建设者的长篇小说,被上海文艺出版社列为重点作品向浦东开放开发30周年献礼,我自己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说起《灿途》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并得以问世,创作灵感的萌发,完全得益于时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徵先生的指点与鼓励。2018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同担任着浦东作家协会副主席的挚友宗廷沼先生偶遇陈社长,在聊及创作题材时,谈到文艺出版社正在筹划向浦东开放开发30周年的献礼作品。
也许是对我辞职下海并参与了浦东电力建设的一段经历有所了解的陈社长触“人”生情了,竟然饶有兴趣地向我组稿了:你这位在上海滩并不多见的作家老板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何不创作一部自己亲身参与的“光明天使”方面的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而且还提示我要以生活中鲜活的人物原型与真实场景为基础进行构思,将各个人物塑造得越真实就越有令人信服的感染力,并建议我在小说中融进自己的影子。
同我有着40多年兄弟情谊、一直关心着我创作的亦师亦友的宗老师,也相当有同感地认为:这倒是一个具新意的好点子,于你来说,完全是你亲身参与的不可多得的现实题材,况且迄今为止,颂唱电力先行官在改革开放中无私奉献的文学作品尚属凤毛麟角。在陈社长与宗老师热情洋溢地鼓励下,一下子拨动了我的心弦,促使我摒弃了多余的犹豫,跃跃欲试了。
辞职下海在“电老虎”的这个特殊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将近30年,毕竟亲历了东大开发中电力先行的风风雨雨,体验之深是无法形容的:耳闻目睹了多不胜数的无论是正牌的还是编外的光明天使的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有幸参与了浦东不少大工程与地标性建筑的电力配套,见证了浦东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且进入了构思创作的境界,那些历历在目的音容笑貌、那些忘怀不了的热火朝天的场面,自会接踵而至,争相通到笔下,瞬息间使得自已眼花乱了,可供自己书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经过了思考,我决定挑选自己感受最深最为刻骨铭心的,也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经历与场景来进行构思。
经过了反复地考虑与取舍,最后终于形成了这部长篇的构思:作品以与“灯”有不解之缘的出身于“光明天使”世家的姚明光的阴差阳错的经历为主线,凭借着作以既是老板又是作家的身份参与了浦东电力建设的切身体验,塑造出几位与之有的光明天使的先行官形象。其中既有着令人赞叹的为浦东的电力建设攻艰克难作出了应有贡献的编外“光明天使”的新型建设者的形象,又有着为开发中的浦东整体用电谋篇布局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总工程师、局长、所长等形象,也有着改革开放中的电力建设老骥伏发挥着余热的老党员、老先进、老法师的形象,当然也有着意欲发改革开放之财不悋投机取巧而最终身败名裂自食其果的鼠辈人物
典型。
在考虑框架结构的时候,为了脉络清楚,便于展开故事情节、便于塑造人物,故而采用了分为上下部的框架结构:上部为“阴差阳错天使愿”,共计11章,主要叙写了主人公姚明光因辞职下海骤然而起的轩然大波,最终心想事成地成为了一名光明天使,白手起家,长成了一位娉婷玉立的“美女”。下部为“风雨过后阳光灿”,共计12章,主要叙写了姚明光在一批“老天使”的帮助与闪光美德的影响下,战胜了各种时遇的风浪,同时也使得姚明光这位作家老板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只有充分发挥好党支部这个平台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能上下一条心牢记着作为“光明天使”应有的使命感,为浦东的电力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オ会“灿途”似锦。
构思的框架一定,毕竟本人有着亲身的参与及刻骨铭心的体验,一旦动笔,就用不到煞费苦心地挖空心思,而是有着神助一般,许多章节与段落自会一气呵成。一部22万字的(灿途》,每天只写二、三个小时,不到6个月就完成了创作。当我把书稿交到出版社审阅时,难免有着是否符合要求的担忧,难免会忐忑不安,可没想到这仅是我的杞人忧天。没多少时候,陈社长就打电话给我了,说是编辑看后认为写得还可以,以社里将《灿途》列为献礼作品出版。而后责任编辑崔莉老师在同我的微信联系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认为这部小说很有出版价值,除了建议我把带有章回体意味的章节标题去掉,把原名“光明天使”改掉之外,其他的用不到多改了。
编辑的肯定让我体会到了《灿途》之所以能较为顺利地一稿成功,是因为书写了自己亲身参与悉生活,是因为所塑造的人物均有着原型人物为依据,是因为直面颂唱了很少在艺术作品中出现的正能量满满的“先行官”在大开发中的非凡奉献。也使我体会到“艺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一原则的至真。
《灿途》在4月18日之前出版后,由于疫情的缘故,并没有举行预先设想中发布活动,但好多报刑新媒体获知了消息,还是发表了专题书讯、消息及多篇评论文章,像《新民晚报》的读书版上,以头条位置刊登了宗老师的《热土先行官的奋斗写照),像《东方城乡报)用整版的篇幅发表了好几位作家、评论家写的评论,像《劳动报》专门邀我进行了专访,唐记者写的专访稿,不仅在《劳动报》的公众号上发了,而且还在版面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以半个多一些的版面刊登了专访的全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劳动报》的资深老编辑认为:似这种直面反映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现实题材作品,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创意活动。对于这一提议一拍即合的浦东作家协会,立时出面组织了一次“向小说中的人物原型赠书”的仪式。专程前来参加活动的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的马文运同志与浦东文联专职副主席王玺昌同志,对此活动与这部小说问世的意义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浦东作协的名誉主席与几位正副主席争相发言,由衷地评价了这部依据人物原型的光采与真实场景写就的长篇小说的意义;催生了浦东史诗的一朵浪花。
对于这次活动,许多新媒体及报纸如澎湃新闻网、上海作家网、中国作家网、今日头条、网易、西瓜视频、《文汇报》、《文学报》、《东方城乡报》《浦东时报》等几十均作了报道或转载。尤其是新华社客户端的一篇专题报道,获得了一百多万人次的浏览量,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文艺出版社原本准备了400本《灿途》进入今年的书展,结果展前被一个客户以个人名义全部买走,造成了无书进入书展的窘况。最终编辑同我联系后,把我手中仅存的56本书拿去应了急。这充分证明了:只要作品的内容不是生搬硬造、而是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有原型可循,只要作者的心声与小说人物的追梦融为了一体的“不忘初心”正能量作品,那才是多数编织着中国梦的有志者所喜闻乐见的。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