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在珲春市委宣传部文学艺术联合会的倡导下,正式成立了珲春市戏曲家协会,选派从珲春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主任岗位上退休的马文兰担任协会主席。马文兰从小是学校的文艺队队员,工作时从事妇女、工人文化等工作,有丰富的独唱、舞蹈、器乐弹奏等表演技能及文艺创作、舞台编排、演出策划和领导才能。在她的领导下,协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马文兰抓住珲春市朝、汉民族文艺特色,广泛聘请活跃在社会上的舞蹈、声乐、京剧、评剧、单弦、评书、快板等文艺骨干和带头人担任协会副主席,并分别以各位带头人为中心发展各自的团队,开展培训、演练和表演。很快,协会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拥有民族金达莱艺术团、走秀舞蹈团、心连心演唱团、琵琶演奏团、腰鼓舞蹈团、武术协会、弦乐演奏团、舞韵舞蹈团、水兵舞团、葫芦丝团、口才培训中心等的30多个不同类型的文艺团队,同时拥有两个文艺人才培训基地和一个民乐演奏团。如今,协会拥有各类文艺会员180多人,其中党员21人,还聘任珲春市电视台主持人、退休女教师担任专职主持人。
协会成员大部分是退休的老文艺爱好者,他们热爱文化宣传事业,一直活跃在珲春业余文艺舞台上。他们热爱戏曲文化事业,积极参加珲春的文化宣传活动,特别是党员在协会里发挥积极作用。他们不靠政府资助,每年固定开展汇报演出和文艺会演,在珲春市的所有街道社区都驻扎着不同类别的协会,全力配合社区的工作,为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协会还主动为社区、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辅导各种文艺节目,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协会经常组织协会文艺团体到农村、企业、学校、部队、敬老院、口岸、建筑工地、文化广场等为广大群众义务演出,多次配合市里的各种大型专题宣传演出。每年的新年晚会、元宵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日、建军节、中秋节、“九·三”、国庆节和抗日胜利纪念日等,协会都义务为群众演出。2017年6月,协会50多名演职人员来到招商引资重点工程——珲春市宏尔达建筑工地搭起舞台,义务送去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慰问工地建设者。他们还成功举办挽救白血病儿丁宇等4名患病的困难儿童的“大爱无疆”的募捐演出、珲春市首届京剧大奖赛等大型文艺演出和珲春市首届戏曲大赛等。
马文兰丈夫去世后,儿女们想接她到北京居住养老。为了协会的发展,她拒绝了。如今,马文兰独自一人留在珲春,每天十分忙碌,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去北京与儿女团圆。她常说,珲春市有她喜爱的事业,有需要她策划、编排的文艺节目,有喜欢她作品的居民。每到年终岁尾,马文兰就忙得不可开交。很多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乡镇街道社区都会请她指导彩排文艺节目。虽然工作又忙又累,但马文兰觉得特别开心。“儿媳前几天来电话请我到北京去,说要全家人团聚,一起去海南旅游,可我这边正忙着,哪能走得开?”她有些遗憾地说。
多年来,珲春市戏曲家协会充分发挥文艺骨干才能和创作热情,编排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每年组织各类大型演出在15场以上,各艺术分团的演出共计90多场。协会成员创作了《珲春工商联会歌》《珲春红十字会歌》《珲春安全监察之歌》及大型长征舞蹈史诗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马文兰个人创作和演唱的歌曲《飞吧,珲春》,热情讴歌了美丽的珲春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