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文/志在千里

八十年代初期,小学时的许多美好记忆,想起来既苦涩又有点甜蜜,每当回想起来曾经的那些过去,都是灰色的记忆,懵懂随之在无知中滋生。
什么:上中下 人口手 山石田土方………甚至十以内的加减法都把我难得不可开交,更别提什么应用题,作文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记得父亲弄了十根两寸长的小木棍,装在书包就是为了让我数数,就是不会用,对于汉语拼音和生字,就是随声附和。那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呀。
八十年代我小学 ,
呆头呆脑不活泼。
十以内的加减法 ,
生字拼音也全折。

我哥当时学习比我好——聪明,记得教我的女老师,姓韩,之前也教过我哥。每次我哥放学接我回家时,她都说回家好好教教你弟弟,回家后我哥教没教我也忘了。
哥哥学习比我好 ,
放学老师把他找。
回家教教你弟弟 ,
辅没辅导忘记了。
红领巾呀真鲜艳 ,
日里夜里我都盼。
成绩太差不给力 ,
几个假期难如愿。

红领巾是我梦寐以求的,但那一切不属于我,每学期只发给学习好的孩子,当时那真是羡慕嫉妒恨呢。可是这一切从八三年的秋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领巾成了我行影不离的好朋友。
由于父亲工作的落实,我们随父亲举家搬迁当时的鱼米之乡边陲小镇——密山。红领巾是我最好的伙伴,同时也圆了我的梦,不管成绩好坏,小学生一律佩戴红领巾。
成绩差了没问题 ,
所有孩子全配齐。
中国少年先锋队 ,
儿时就是红色迷。

倘若不是搬家的缘故,大山里的我根本就没见过火车。我哥和我小妹是我的偶像,因为他们不仅看到火车,而且还不只一次坐过火车呢,所以我对火车是非常向往的。
大山里呀真闭塞 ,
火车一直没看过。
哥哥妹妹可真牛 ,
火车从尾坐到头。

故乡的记忆清晰依存:大碴子粥,玉米面大饼子,小米饭…玉米是我们农村的主食,就是秋天把玉米收回来,晒干,用玉米川子川成几道,在用手搓下来,
去碾米房加工成玉米碴子,玉米碴子在加工就成了玉米面,回家就可以蒸玉米大饼子了。除非家里来了客人,才能偶尔改善一下,白面烙饼炒鸡蛋,是那个时代的美味佳肴,那个年代想吃顿饺子都是奢望。

而现在的孩子,什么:麦当劳呀,肯德基呀,必胜客呀,德克士呀,吉野家呀………有的甚至咱们都叫不上来名字,可是孩子都吃腻了。
玉米碴子小米饭 ,
上顿下顿都不换。
粗粮天天不离口 ,
客人吃饭我在看。
大饼子呀拿在手 ,
两眼盯着客人瞅。
心想你可快点吃 ,
鸡蛋和饼留一口。

由于我们家住山里,山外的亲戚每到上秋都要去我们家住上几天,打柴火,父亲母亲总是热情的招待他们,在村子里人们都习惯把我们家叫大车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虽然不富裕,但是亲情是非常纯正浓厚的。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拉远了,
父亲母亲很热情 ,
亲戚朋友扬美名。
客人一波又一波 ,
大车店呀不拉桌。
印象最深的就是宾西佟舅家,每次来做客都给我们家带粉条,等他们回去时我母亲也会把我们山里的特产送给他们。
有一次我和我小妹去舅舅家,舅妈还给我们俩一人做了一套新衣服“兰花妮”布料,平时在家里都是穿上了补丁的衣服,除非过年家里才能做一件上衣或者裤子,当时给我美的呦,高兴的不得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衣服就是不穿坏,孩子们也喜欢也故意用剪刀剪几个口子,美名其曰:乞丐裤!
小时条件真困难 ,
一身衣服穿几年。
过年只能做半身 ,
舅妈衣服真解馋。

舅舅家在公社离我们三十多里地,记得从我们村出发需要走上几里地!坐上三十四线公交车就可以去舅舅家了,那个年代交通方式多半是以走路为主。现如今出行的交通方式多种多样,高铁,飞机,地铁,共享汽车,共享单车………任你选择。
在舅舅家我第一次看到电视机,当时舅舅家都是工人阶层,好像舅舅还是位领导,所以条件不错,每天晚上坐在九英寸电视机旁看新闻联播,是我一生也不能忘记的。
总是好奇电视机里的人是怎末进去的,而且说话还能听到。现在有谁看电视啊,手机就搞定了,什么爱奇艺,腾讯,乐视………与外界流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

电视机呀太神奇 ,
有人有声真着迷。
新闻联播在开会 ,
老实坐着目不移。
那时山里农村总停电,家里唯一带响的家电就是收音机,干电池的那种。于是乎岳飞传,杨家将………是与外界唯一的交流方式。
如今的社会真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网络时代足步出户,什么衣食住行一键搞定,和那个时代比起来简直是天上人间,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注》①全都折:全不会: ②闭塞:不发达,落后 ③玉米川子:剥玉米用的前面带尖的铁器有把手; ④红领巾: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 ⑤柴火:东北冬季取暖用的以树枝为主,荒草等植物的秸秆; ⑥大车店:中国的传统旅店; ⑦拉桌:吃饭的桌子放在炕上一直拿不走,比喻客人多;⑧玉米面大饼子:玉米粒经过碾房加工之后,回到家里用开水烫,放一夜,锅里加水烧热在贴锅里; ⑨小米饭:就是农村所说的谷子,经碾房加工以后,锅里放上水把小米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在用笊篱捞出来即可。

那文志:男,笔名:志在千里,70后,自由撰稿人。爱好写作,擅长讲故事、绕口令、相声、喊麦等表演,作品散见于《深圳头条》《凤凰新闻》《微信公众号》《京津沪头条》《趣头条》《北京头条》《微博大V》《鸡西融媒》《芳菲文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金诗排行榜》全民K歌原创作品《朋友》《德才兼备 以徳修才》《感悟》《喊麦开心快乐K歌》其中《朋友》这个作品,中英文双语诵读底版,全民K歌诵读量突破两万人次!现居住北京,是一名保安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