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林”话白茶
作者:海怡,朗诵 靈 紫
我喜欢喝茶,喝过的茶算来也有好多种了,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都喝过。
多数时间是在阳光淡淡的午后,或深或浅的午觉醒来,坐在茶桌前,用适宜温度的水,冲一壶茶,与我家先生慢慢的,静静的品,茶的味也便品出来了。每种茶有每种茶的滋味,茉莉花茶的香气浓郁,绿茶的清香淡淡,铁观音的醇厚甘甜,红茶的鲜醇酣厚,都能带给我们夫妻不同的享受。
仙居林
赵宜阳先生的手迹
周日,朋友约了一起喝茶,这正如我们心意,于是到了文博茶城朋友小宋开的茶社“仙居林.老白茶”。一间不大的房间,除了茶架上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茶外,就是古玩字画。茶桌上摆着“莺歌烧”茶具,两幅悬挂在进门两侧的字画是出自著名书法家赵宜阳先生手笔,一幅是:“幽长净雅诸香气”,另一幅是:“古制陈存此白茶”。赵老龙飞凤舞,刚劲有力的字画和内涵,更给茶社增辉添彩,而朋友小宋,人不但长得端庄秀气,钢笔画、水彩画画得更是应心得手,茶社休息室墙上挂的全都是她自己画得画,这与那些古玩字画相得益彰,熠熠生辉,整个“仙居林”茶社古朴典雅,文化气息特别的浓郁,我们很为赵宜阳先生和“仙居林”主人小宋的文化素养及品味的超群而肃然起敬赞不绝口。
右边是小宋,正在作画。
小宋画的水彩画、钢笔画
喝茶本来就是品味生活的,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的一生,有金榜题名的意气风发,有洞房花烛的柔情缱绻,有失意落魄的郁郁寡欢,也有柳暗花明的欣喜若狂。不知今天小宋让我们品什么香茗,体验怎样的人生况味?
我们围坐在茶桌前坐定,小宋便拿出了白茶白毫银针,她告知这是白茶中的极品。原料是白茶芽头,芽头肥壮,身披白毫。
她首先泡茶,连泡几道,一股浓郁的花香在空气中弥漫,但却说不出是什么花的香气,我们几个都深深的嗅嗅,只感到香气袭人,沁人心脾,令我们神清气爽,小宋微笑着看看我们说,泡这几道茶就是让您们品茶韵的,我们敬佩的连连点头,忙低头品茶。
白毫银针泡出来与煮出来的茶汤颜色对比
然后小宋又娴熟的把泡过的茶用茶勺放进煮茶的茶壶里,那顶级白茶挺直如针,色白如银,上下翻飞,一副“高贵绅士”的模样。煮好后,小宋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又倒入品茗杯中。一道道工序不慌不忙地优雅地做着,令我领略了她茶道功底的深厚和沉稳的性格。看着茶杯中清凉杏黄的茶汤,嗅一嗅,啜一口茶水,真是毫香浓显,茶香甜长,入口甘馨鲜爽,令我们心旷神怡,不约而同的称赞:“好茶,好茶。”小宋说,这煮的几道茶,是让您们喝出药效!我问:“这茶这么神,还有药用呀?”小宋忙介绍说:“这白茶美誉为仙子,从外形到内质都散发着高贵、素雅、自然、纯净的东方神韵。”接着便给我门介绍起白茶的十大属性,一曰:此茶不炒不揉最接近自然气息,清凉可口不含火气,。二曰:情致足,白茶淡雅,汤色透亮香气清雅入喉甘润,从品性上让人喜欢。三曰,适宜三高人群饮用,常喝可降三高。四曰:成分多,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白茶还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是治麻疹之圣药。五曰:抵药用,防暑、祛热、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还好。六曰:宜品玩。白茶的外形漂亮,银针在水中满身披毫煞是可爱,牡丹品种舒展开来芽叶相衬欲语还休,别有趣味。七曰:明双目,白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八曰:护肝脏,保肝护肝,解酒醒酒,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九曰:防暑热 十曰:耐存放。随着时间的久远,白茶内含物的陈化转变得越来越醇厚,与陈香并存的依旧是那白茶特有的毫香。小宋如数家珍般的说着,听得我们如醉如痴,对白茶甚是喜爱了。
优雅文静的小宋
有的人说,喝咖啡的人坐一起谈论的是未来。喝茶的人坐一起却多是叙旧。我们几个朋友,平时各自忙各自的事,很少能聚到一起聊聊天,诉诉衷肠,能坐在一起喝这么好的茶,真是幸事一桩,个个心静如止水,在茶香的氤氲中,谈起了生活中的艰辛与朋友们鼎立相助的往事,话题特别的润帖暖心。特别是小宋,生活道路很是坎坷多难,但这个文静的小女子却能坚强面对,努力地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令我们赞赏之余更多了些敬佩之意。我一直很欣赏她处世待人坦坦荡荡的品性。她很低调,就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能沉得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事,对世事看得很淡、但很高、很远。
喝茶算是一种悠闲的生活享受了。我记得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茶要静品,酒要热闹。北宋的皇帝兼才子宋徽宗概括的“清、和、淡、静”四字,更是点明了喝茶的要领。除了对环境、心境的要求外,真正的喝茶,对水,对茶具,对工艺,都是有要求的,小宋就按照白茶泡煮的一道道工序,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泡茶煮茶、斟茶倒水,而喝茶的乐趣也恰恰就在这慢慢完成那些繁琐的程序上得来了。
存放九年的白毛银针
一壶茶,让时间慢了下来,一壶茶水里,收藏了我们多年来的悠闲时光。无论平时生活多麽忙碌,今天来这“仙居林”泡上一壶茶,看着那香气萦绕的茶壶,我的心就逐渐静了下来。那清甜的滋味从嘴边流淌到心里,温婉柔和,香而不浓,回味绵绵。仿佛把我带进了广阔茂密的森林,听到了竹林里的轻音缭绕,此时,我渐渐醉了……
我喜欢这种氛围,更喜欢探古寻今,世间但凡珍稀的物种,大抵都有美丽的故事,我随口便问小宋这白茶产自哪里?有没有故事?文静沉稳的小宋便打开了话匣子,她边给我们斟茶,
太姥山,既是一座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组成部分、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的名山,更是一座造福于民、修心为公的白茶山。到达太姥山,看到的是翠绿盈眼的茶园,听到的是动听悦耳的茶歌,闻到的是清馨淡雅的茶香,品味到的是美轮美奂的茶艺。小宋说起这些有些激动,随着她的介绍,我好似已到达了太姥山,看到了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漂亮姑娘们,唱着采茶歌在绿色茶树间穿梭采撷……
小宋说:“太姥山最初并不叫太姥山,叫才山,是一个很不起眼小山。”
相传尧帝时期,才山下的才堡村有一农家女,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
有一年,才山四周麻疹大流行,其蔓延的程度不亚于当今的新冠肺炎,许多孩子不幸染病。心焦如焚的乡民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想尽一切办法抗疫,包括上山采草药为孩子治病,但全都徒劳无功,病魔还是夺走了一个又一个幼小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村庄从此笼罩在惊恐之中。
乡民痛失孩子的悲恸,让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遇见了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蓝姑,在才山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唤白茶,它的叶子晒干后用开水泡,是治疗麻疹的良药。”蓝姑一觉醒来,回味此梦,惊喜不已。一大早,她就赶在日出前攀上鸿雪洞顶。洞顶上危岩垒石,杂草荆棘,她小心翼翼,仔细搜寻,终于发现榛莽中有一株与众不同、婷婷玉立的小树。蓝姑眼前一亮,这是白茶树!她遵照仙翁的嘱咐,将树上的绿叶采下,装进揽身裙兜。当她采满一兜后,回头一看,惊奇地发现,树上又长满了新叶,原来这是仙翁赐的仙树!
茶台上一应俱全
为了救治所有患病的孩子,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不分昼夜地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喝。奇迹出现了,白茶
寒来暑往,秋去春回,有着菩萨心肠的蓝姑一如既往地尽力帮助他人。她在晚年时得遇仙人的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羽化升天。人们怀念她的品德与功绩,尊之为太姥娘娘,才山也有了个更响亮也更有寓意的山名——太姥山。
我听着这美丽的故事,品着香气四溢,入口甘醇的茶,在心里感念着这位蓝姑娘,为她的善举感动着。不仅又问:“后来呢?”小宋笑着继续叙说:蓝姑得道成仙之后,依然心想着父老乡亲,每年七月七都要下凡回故里探望众乡亲。见到乡亲们依然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悲从心来,恸哭不已。她的心思被南极仙翁看出,仙翁再次指点说:“蓝姑,你还记得那株茶树吗?它不仅能医治麻疹,更有祛病强身、生津壮神的功能。你去教乡亲们把树枝剪下扦插,待树枝长成树,再剪,再插,如此反复,满山就种满了白茶。茶可卖钱,大家有了钱,自然就富起来了。”蓝姑听了,
天尽黄昏,我们心怀美好,告别“仙居林”,乘车回家。
自此,闲坐的时候,会掰一角太姥山产的白茶饼,注半壶过滤过的清水,点火,水温渐渐升起,了然无遮的玻璃茶器里,这些被定格了生命的叶片便舒展着身子,轻轻腾降,开始一次灵魂的重生。
器盖的气孔上,有丝丝缕缕云雾弥漫开来,环绕几案,缀满衣袖。饮一口烫热的茶汤,唇齿间香甘回荡,如点燃一柱经年的檀香,神思渐渐安定,凡杂的躁尘渐渐消隐,胸臆间,梦里太姥山的云,太姥山的雾,无羁无绊,无拘无束,悄然生长……
这样的茶汤您想品吗?
静静中,品味着那淡淡的感觉,慢慢的体会着人生的浮沉,世事的变迁,如温旧梦,如读旧书。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茶的味道,或苦涩或甘甜,或清淡或浓郁,全在品茶人的口中品出。人生同样如此,或悲或喜,或悠然或纠结,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品得出茶的优劣好坏的,是喝茶的行家;能从容淡定的笑对人生的,是生活的强者,比如“仙居林”的主人小宋……
2020.12.3
写于郑州家中
作者简介 海怡 (真实姓名:李新)。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祖籍山东,现居郑州。海怡崇尚自然,爱好摄影,喜好旅游,所写旅游散文分别登载《亚太人文》、《旅游视野》、《青海湖》、《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品》、等杂志,并多次获奖。2013年出版《灵台第几重》散文集,并与别人合著出版《原野牧歌》。
朗诵 靈 紫: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郑州市演讲与口才协会会员,河南省老干部朗诵协会会员,在《为你诵读》杯第三届中华夕阳红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五十强。让声音插上翅膀,飞进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