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丘古城碧波荡漾,烟波浩渺的城湖东南湖畔上,在垂柳依依,芦苇飘曳,一片浩瀚清波碧水之中,矗立着一座宏大雄伟,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应天书院。
一、应天书院的前世今生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后来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它也是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只有应天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之中,这成为应天书院主要的特色。
应天书院在中国历史上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在中国教育、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元代赵孟頫《义学记》载:“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曾经为归德军节度使,长期驻守在当时商丘的宋州,宋为火德,而宋州所在之地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相对应,而心宿中的心宿二又被称为“大火”,商丘是火神阏伯的封地,正与新王朝“火运”相对应。北宋建立以后,商丘作为北宋王朝的龙兴之地,为南京应天府,成为北宋四大陪都之一,是当时的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众富庶,是一方都会之地。
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书院得以发展。戚同文是宋州楚丘人,从小双孤,寄养在祖母的娘家。他聪慧过人,苦读经书,日诵一卷,被杨悫收养并送读《礼记》,而且把其妹许嫁于他。后在杨悫的教导和影响下,读书累年不解带,通古今经史。戚同文继承杨悫的教育事业后,仍受到赵直将军的支持。
《玉壶清话》有:“戚同文,宋都之真儒也,虽古之纯德者,殆亦罕得。其徒不远千里而至,教诲无倦,登科者题名于舍,凡孙何而下,七榜五十六人。”培养出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等,后来都成为台阁重臣的著名人物。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曾一度关闭。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邑民富人曹诚,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300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建立了书院。“博延众生,讲习甚盛”。经由应天府知府上报朝廷,受到宋真宗赞赏,翌年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学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从此,应天书院取得了官学地位,书院得到官方承认,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
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知府晏殊聘请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并邀请硕学名儒王洙来书院授课讲学。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而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南门外幸山之上继位,史称“南宋,”不久迁往临安(今杭州),在这场旷世之变中,应天府书院毁于兵火,久废近250年。从此盛极一时的应天书院从此衰落下去,再加上黄河长期泛滥,屡遭淹没,虽然,其后应天书院屡废屡建,名称也不断更改。但是已远不及北宋时期的规模。
元初虽建有归德府学堂和文庙,但规模大减。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归德知府郑三俊建重建“范文正公讲院”于归德府学东,效法范仲淹的精神,亲自执书讲学,一时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诸如官至户部尚书的侯恂,南京国子监祭酒侯恪,兵部侍郎叶廷桂、练国事等,应天书院呈复兴之势。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知府陈锡格重修应天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举国废科举,兴学校,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1905年8月,范文正公讲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简称归德中学),这也就是今天商丘师范学院的前身。从此应天书院由传统的书院向现代化教育有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二、范仲淹与应天书院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少有大志,慨然以天下为己任,16岁便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岁的范仲淹,来到了当时著名的南京府(今商丘)应天学院读书,投师戚同文门下。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期间,凌晨舞剑,白日读经,刻苦攻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
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无疑就是范仲淹家国天下的胸怀所在,这也是应天书院的千古校训和精神图腾。这更是中国传统民本主义精神,克己奉公,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范仲淹为首中国士大夫的追求,这也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精神,更应该是当今心怀天下的有志之士的使命和追求。
三、应天书院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应天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而扬名天下,它是中国千年文脉传承的见证和图腾,它更应该是当今商丘的一张城市品牌,在商丘发展文旅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应天书院打造成作为商丘城市的一张名片,通过综合传媒和现代传播手段,来打造商丘和应天书院的名牌效应。更可以利用应天书院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应天书院文物旅游景点向文化,旅游,商业, 教育全方面发展,也可以利用应天书院品牌效应运用于商业文旅产品的开发,使应天书院从单一旅游景点成为全方面,全领域发展,精品化的综合文旅项目,成为商丘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