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第一个周末,终于见到了岳金良。
真诚如昨,率真如昨。
掐指算来,与金良兄已经12年没有见面,如今,他已是在甲骨文方面研究与研习颇有建树的书法家了。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之际,伯父黄一峰要出版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书法集,就是在这个时候,与岳金良兄在伯父家邂逅,且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当初,金良兄已是泰安书法圈崭露头角的新秀。当时,曾为泰安一著名书法家挺进北京摇旗呐喊,后来书法家名声大噪,鞍前马后奔忙的金良兄功成身退,在另外一家企业安身立命一心只为稻粱谋。
12年之中,虽有联系,因天南地北都为着各自的生活与事业奔走,见面几乎成为一份奢望。
两个月前,恰逢我们的刊物面向全国征集七周年贺词,突然接到金良兄电话,惊喜之余,感慨万千,通过交流,我的书画艺术圈的一些朋友中竟然不少是他的好友,不由生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慨。
见面不等寒暄入座,金良兄就从随身的背包里取出一沓书法作品,不等展开,已是墨香四溢。铺展开宣纸,似曾相识的文字跃入眼帘,我这人虽接触书法多年,但是,对于甲骨文可谓一窍不通。恰好我的一位早年的老师也在身边,大家指指点点猜测文字内容。这些文字都是甲骨文。
岳金良先生为《中国草根》创刊七周年题写贺词:云生金水三春柳, 露滴银床五粒松 8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甲骨文从挖掘到研究应用至今 仅110年,它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60年代,80年代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无论从田野挖掘到著录研究,还是作为一门书体进行书法展示和交流,都显示了 其强大的生命力,被世人所喜爱和接受.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繁荣,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更加突出.甲骨文作为祖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学术价值,艺术 价值,社会价值不容小觑.。
岳金良先生书法: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
书法门类被研究与发扬,作为甲骨文书法的研究者与研习者,岳金良可谓是一个不以追求名利为主的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浮躁,不少懂得一些书法的人采取一些旁门左道给自己挣了一些著名亦或杰出一类的艺术家的头衔,在书法市场上旁如无人大肆张扬沽名钓誉,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践踏了中华文字的神圣,也把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给撞了个趔趄。而岳金良则专心致志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研究与发扬甲骨文书法方面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在一定范围之内还形成了较为可观的影响力。
一个人是要有一些追求的,金良兄应该是这样的人。远离了浮躁的名利场,远离了可以给自己光环的商贾大咖,自甘寂寞钻研书法,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透过他的言语,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依然如十几年前见到他一样充满着激情。
晚饭后,已是时令大雪前的冬夜八点多,看着他驱车消失在夜幕下,不由得对他这么多年的执着与信念所感动。回房间登录电脑上搜索关于岳金良的相关词条,竟然发现金良兄居然在书法领域取得了很骄人的成就,国内外一些大型书法活动似乎都有他的影子。我在一个较有影响力的网站看到对她的介绍:
岳金良,男,1975年12月生于山东宁阳书香门第家庭,岳飞第41代孙,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泰山学院,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书法,师从著名书画家傅汝有先生,书体尤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泰山金刚经书法研究会党支部宣传委员、副秘书长。作品入展《书法导报》主办的“唐诗印象 首届全国专题书法艺术展”;作品入展湖南书法家协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书画展”;入展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记忆》全国书画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甲骨文书法作为清朝末期被爱安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