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露原名史秀琴,曾用笔名,A在路上; 上海浦 江/浦东 诗社社员; 上海新金桥诗社成员 传世系列 巜当代名家经典诗文》 副主编;中国诗歌网蓝 V 诗人;知 名《中国好诗》杂志签约国际作家 (诗人);巜世纪诗典》签约作家。浦东作协会员。
(诗人);自由职业; 兴趣广泛,喜欢摄影、旅行、画 画,喜欢写随笔,多篇诗词发表在巜中国诗歌网》巜世 界诗人》巜最美爱情诗经》巜中国好诗杂志》《新诗百年. 中国当代诗人》巜人民文学诗刊》巜传世经典诗词》巜 今音中外诗评》众多网络平台及多部作品被收录入书; 被评为 2018 年当代一线诗人。
情 殇
文/金露
每一次呼吸的迷恋
每一句柔语的问安
慌乱中与泪水撕扯
岁月辜负着流连
弯弯绕绕的溪流纵横
曾经青春的脸
银丝载满的相思怀揣不安
对山当歌 与蝶共舞
【今音点评】
凝重显质感
《情 殇》中的“殇,”它呈多义,而与伤混用的情 况也客观存在。但“殇”比伤含义深刻。尤其《情 殇》 的色彩却表现的更为凝重。这是一首只有八行的小诗。 含情丝、泪丝与银丝。简称“三丝。”在诗歌重建构的生 活状态里面,通过艺术加工之后,把人的一生,设计了 一个走出去的通道,是最后一行的“对山当歌 与蝶共舞。”
从诗歌的质感上来看,显得比较轻,也便显出了诗 歌的跳跃幅度比较大。像这样的现象,和诗歌题目的要 求是相反的。也正是这种情况,才使得诗歌内部取得了 平衡,比如八行,每两行为一个层次,在层次的转承上, 节奏处理也比较快。
于是诗歌内在和外在,首先是和诗歌题目的相比较 中,不致于“殇”中还有“殇。”这是诗歌富有理智的一 面。而最后一行的扬起,也是为了平衡全篇需要的做法。 那也是必须的。否则,这首诗歌的旋律就容易变得沉闷 和低落。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