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微信名,丹桂飘香,上海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接触绘画,曾为报刊设计画案;多幅画被兰州群艺馆收藏;并于2000年携画从上海赴京参加中央台录制节目和接受采访。2003接触手工拼布艺术品创作,多次获得好成绩。同时,重拾诗歌创作本行,一路走来至今。
开在冰冷世界的花
文/丹桂飘香
小村,坐在山里
雪飘落,为她銀装素裹
小村把晶莹的冰花
绣在衣襟上
几声犬吠,叫醒一天的生计
老牛嘴嚼着农事
几对红柿爬上房顶亲吻
二狗子他妈手巧
为孙子做了双虎头鞋
雪人,笑眯眯地
守着香火和炊烟
小村,开在山里的一朵雪莲
恬静,唯美
【今音评论】
用气韵先包住,然后再绽放的创作意境
丹桂飘香一首《开在冰冷世界的花》作为景观诗,其中也有暗喻的成分来烘托人物所处的一个静怡的心态,而从中体现出一个持续与不间断。在诗歌中是用三段连接,而其中第二段的“几声犬吠”,却拨动了整个“小村”的神经。
与其说封闭在“山里”,还不如说诗歌人物如何固守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在努力探寻,这时候诗歌人物的寻的轨迹,也就刻印在诗歌的三段当中,其中,以第一段最为细致。细致在该段第四行的一个“绣”字上。
这时候,正如前面所讲的静怡,也就有了一个合适的诗歌环境的氛围。像这样的氛围,千金难求,比如,求其中的缓,求其中的慢,求其中的稳,则都由这个“绣”字所替代和带动起来呈现出活性。活性是指人物的生命也在其中跟着一起拨动其琴弦。
那么这首诗歌是这样来拨动这座“小村”的琴弦,主要是参照第二段的七行。以叙事而改变了该段的风格,和第一段形成反差。这个反差,就是人物在认识事物之后的所出现的效果,而不是在事前。
这样的话,这首诗歌重心也将从第一段第四行的“绣”,转移到第二段第六行的“笑眯眯”。这三个字,尤其在当下,假如能够每天都能持续的话,也就验证了诗歌题目中的“冰冷世界的花”是成立的。于是,诗歌的题目,又给读者出了一道命题。作为沟通和思考的桥段,与人生的有益性角度来认识,至少,不会狂躁。
这也是这首诗歌所具有和带来的魅力,而不是其它诗歌。其它诗歌可能也有这种写法和这样的思想情怀,但是,还没有评论人去把它评出来。另外,再谈到用气韵如何来包住诗歌整体,主要是看形式,如第一段的第一行,“小村,坐在山里。”
其中一个“坐”字,安排巧妙,能够与人物的所想合上拍。其次是该段第二行的“雪飘落”这三个字。作者继续在为诗歌人物扮装,在环境布置上出力。力用在了一个“绣”字上。含有仔细、轻巧、认真和用心这几个方面。
但是,像这样的布置,也只能作为诗歌的布置环境的过程而已,还没有正式落地,正式落地是指第二段第六行和第七行的“笑眯眯”和“守着香火和炊烟”。从实体感来认识,要比第一段的“绣”更加丰满和扎实。
尤见人物在其中的神态安逸和信心十足。像这样的意思,在现实中是具有向上意义的。意义在于,如何在烦躁的现实生活当中,多能够获得和认识一些像这种静怡的思想与行为,甚至语言等。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