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之魂
文/一夫鲁白(洛阳)
大湖之南
是谓湖南
八百里洞庭
见证华夏悠悠五千年
张谷英村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 上
不可或缺的、人文厚重的
一个点
源远流长 故事说不完
魂儿连牵着 故宫,天坛
美丽的传说 在继续
也将延续 无数个的、永远的
五千年
【厉害了,我的国!】
张谷英村‖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
村之魂
文/一夫鲁白(洛阳)
大湖之南
是谓湖南
八百里洞庭
见证华夏悠悠五千年
张谷英村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 上
不可或缺的、人文厚重的
一个点
源远流长 故事说不完
魂儿连牵着 故宫,天坛
美丽的传说 在继续
也将延续 无数个的、永远的
五千年
【厉害了,我的国!】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以东的渭洞笔架山和龙形山之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
以其始迁祖张谷英命名,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之称。
夜宿张谷英古宅大院
【作者简介:周建元,笔名聂泓。湖南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省作协会员。2011年习诗,偶有诗作发表于《诗刊》等刊物,2014年出版个人诗集《一列穿过县城的火车》,现居县城。】
入夜以后,顺着溪流声
你会找到这里,找到水里的灯光
有风从街巷吹过
有人喝茶聊天,有人在院里卡拉OK
几个顽皮的小孩坐在门墩上玩游戏
过一会就不见了,像天上倏忽的星星
最温暖的是孝廉家风传承馆
一群不老的孩子
抱着诗歌,抱住词语里的春天
在梦与远方之间,忘我地歌唱
大院整夜敞开,灯火熄灭之后
卧室的门轻轻地合上。风从树梢上溜走
群山在酣睡中模糊了界限。张谷英古宅大院
站在无边的夜色里,像一个露天秘密
张谷英村
【作者简介:刘卫,女,湖南邵阳人,居长沙。现为湖南省诗歌学会驻会工作人员。】
张谷英,被世界知晓
多半不在名望
而是他给灵魂留下多少安歇的地方
暗涌的炊烟,正是人间最初的所在
窄窄的小溪,辽阔的峰峦
无须修饰一只葫芦的光泽
豆腐坊在寂静的青砖瓦屋间,打磨
一本诗经
月光下,我能读懂的修辞
从族谱里跃出
为人本分的醒世之道
夜宿张谷英村
【作者简介:方舟,原名周柏,1987年大学毕业,一级作家、诗人、策划人。80年代大学校园诗人。著有诗集、随笔集《海边的心跳》《方舟十年诗选》《在东莞的民间行走》《昨日入城市》《方舟短诗选》等10余部,曾获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第十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各种诗歌选本及译介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蒙古语、日语等语种。系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导师,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第六届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家庭,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文化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让我们一起谈论那些濒临消失了的事物
古老的家训、青云楼、进士第与文魁字匾
即便在乡野或者困厄缠身
也要彤史清标,看见远山和天下
让我们走过当大门、古巷道、采光的天井
在祖居地抑或天之涯角,要谨记孝友家风
对话世业、宗法,永不懈怠地耕读
山形地貌是天机的一种
在龙形山,要俯瞰田亩,致敬炊烟
如果你走进了张谷英村孝廉家风传承馆
请不要大声喧哗。轻轻地
为所有芬芳的、可流转的、永恒的存在
说出它衔接的原理和木质的心
如果你写到了诗,就从一个字词开始
回到最初的第一笔和第一勾
即使不胜酒力,言辞浮张
但破晓醒来,也要站在小土仙宾馆前门
用幕阜山余脉传过来的霞光让自己脸红一次
夜宿张谷英村
【作者简介:唐志平,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邵东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有作品发表于《诗刊》《词刊》《湖南文学》《诗潮》《草原》《辽河》等刊物。出版有文学专著《乡风四味》。】
不禁羡慕时光的偏爱
数百年了
白墙青瓦的古村
容颜依然精美,纯静
迷醉了多少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我想走到每一扇门前
窥探他们的内心
痛风噬心的疼痛提醒我
弯弯的溪流已带走
很多时光的留痕……
夜色渐围渐浓
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张氏祖训
在我的心头回响
张谷英村
【作者简介:范朝阳,男,1973年出生,湖南邵东人。中国诗歌学会、省、市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理事。有作品在《诗刊》《星星》《诗潮》《北京文学》《湖南文学》《山西文学》《星火》《创作与评论》等刊发表。】
门轴倒一下时差。推门进去,进深
一瞬六百年
且在此处容身。和风细雨里
埋首躬耕做顺民
不要封赏,皇家已几度改换门庭
认准来处,耕读继世,孝友传家。记住
祖上虽九死其犹未改的,自己的姓
理荒秽,捋人心。让草本木本繁衍子孙
有处扎根。一任藤蔓疯长成急管繁弦
发出为时而作的歌吟
庭中偌大水缸,贮水,贮二十四个节气
寒暑更替,波澜不兴。雍容富态,自有不同于
王侯府邸的,富贵与尊荣
六百年后,中年外姓人在此留宿。细细沐浴过了
临窗唤新月,重校家训
剪一节张谷英村的旧时光
【作者简介:朱开见,湖南华容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岳阳市诗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作品散见《青年文学》《湖南文学》《西部》《当代人》《诗选刊》《散文选刊》《散文诗》《中华文学》《芳草》《红豆》等刊物,出版诗集三部。】
那一根根雕花的旧屋梁,那一口口老天井
那一堵堵烟熏火燎的青砖墙,随手一翻
都是一页页泛黄的张氏家乘。跨过老屋的门槛
一位老奶奶,就着从天窗投下的光
穿针引线。抬头,瓦缝漏下
几缕斑驳的温暖。一间闺房,收拾得整整齐齐
爱情并没有缺席。一位豆蔻女子
凭栏梳妆。那架纺车,挂满蛛网
岁月,从棉纱中抽走。一架风车
骨头硬朗,抱守丰收的希望。老屋的炊烟与笔架山的晨雾
一派茂盛。青砖黛瓦
挥不去六百年风雨。一条称作渭溪河的小溪
绕着村庄,依依不舍。张谷英的子孙
人丁兴旺,世世代代守着
老屋的日月星辰。燕子
用双翼,随意剪一节张谷英村的旧时光
都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此刻,我头顶霞光
成为画中的归客
在张谷英村会王单单
【诗人简介:王馨梓,土家族,张家界人居长沙。作品见《诗刊》《星星》《芙蓉》,入选《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等。】
一
——“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似
旧时友。”哦,是哪吒踩着风火轮来了。
哦,是悟空持棒探眼从云层里蹿下来了。
二
金箍棒一指,龙形山下冒出1732间黑瓦房
“跟俺老孙来也”——
从当大门进入,沿着青石板,跨过小石桥
穿越整整62条巷道,凝望
206片方形小剂量天空
眼睛盯上哪里,哪里就长出陈旧的木雕枝鸟
梅花、松树、蛇龙盘珠
三
六百年的气息凝于梁檐
炊烟里的豆腐金黄柔软
四
“来,跟俺老孙撞一撞这个大碾”
“来,跟俺老孙推一推这个巨磨盘”
“来,牵我的衣袖,走一走,渭溪河畔的青石路”
“来,我们一起吟诗歌赋去”
五
今夜,在孝廉家风传承馆,你吟的是《扶贫记》
哦,一滴叛逆的水,实现了贫困户杜甫的千年脱贫梦
哦,人们醉心于你的空姐,空空的姐姐
而街角,有你的沉重的卖毛豆的女人
六
你是矛和盾,你是枪和枪套的统一
轻云驾雾的行者,背负沉重的大山
你把夜晚的渭溪河当成海,大闹一场后
枕着潺潺流水当街而眠
你梦见了似水流年
你升上了晨曦初露的龙形山
夜宿张谷英
【作者简介:凤飞,湖南岳阳县人,供职于水利部门,岳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作散见于《中国诗歌网》等媒体,部分作品入围“每日好诗”。】
这一夜,我基本没有吱声
听老人们讲龙形山的风水
讲百步三桥、讲仙人下棋
讲耕读为本和孝友家风
这一夜,我也没有开灯
怕惊扰,渭溪河的一帘清梦
怕冲淡,从206个天井洒下的
那一层薄薄的月晕
这一夜,我是远道而来迷路的风
一次次,穿行在时光的巷道
一遍遍,轻抚那些雕花的窗棂
夜宿张谷英
与一群诗友,饮至微醺
我们感慨一方净土成就一方热土的故事
感慨六百年过去,这小小的村落
恍如隔世般的处变不惊
在张谷英村
【作者简介:唐益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作品》等,有诗歌入选多种诗歌年度选本。在《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等举办的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中获过奖。出版诗集《我要把你的火焰喊出来》《温暖的灰尘》。】
我在午后的暖阳里行走
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
堂屋大门四敞,巷道过厅空旷
所有的黄泥土屋都被流水环绕着
四水归堂,家家户户的天井上
都被装上了一帧透明的天空
在张谷英村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田土里挥洒着汗水且偏安一隅
在青石板上晒着红薯藤、红辣椒
每一条道路都会通往人世间的好风景
每一道偏屋的门里都盛满了烟火温情
我在木棱的窗后凝视一棵六百年前的黄角枫
那些坠落在龙形山上的落叶啊
像羽毛一般颤抖过,像微风一样凝视过
它们在人间短暂的一生
约等于这个南方村庄繁茂的一秋
张谷英村
【作者简介:袁姣素,湖南洞口人,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江文艺》编辑。发表与出版作品两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我是一个兵》《白驹过隙》,散文集《毛边的月亮》,诗歌集《素爱》《风动》《月亮的指痕》等。获《人民文学》全国征文奖,全国第二十五届东丽杯诗歌奖,湖南省“潇湘杯”网络文学大赛小说三等奖,《作品》《西北军事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等。入选各种选本选刊,有作品收入中学试题。】
谁能用六百年的智慧
沉淀一座山的文明
在洞庭湖畔
穿越尘世
贯今通古
也许,真正神奇的不是那一千多间来去自如的屋子
不是笔架山下的官运亨通
不是刘氏的发财梦
而是张谷英村的天地圆融
从元末明初繁衍生息
九千余众 二十七代
造就了一个姓氏的民间
与一个村落的传奇
那经年不朽的门洞
坚守百年的檩条
青砖 碧瓦 镂空雕花
在梦幻中回溯
沉吟
而张氏悬挂的家训
与立冬不期而遇、
一群来访的过客惊艳着时光
他们讶然的神色
仿佛 在天下第一村
遇到了今生的故人
张谷英村的傍晚
【作者简介:杨厚均,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岳阳市诗歌学会副会长。】
一些老人坐在老屋门口
晒着立冬日的太阳
铺满福字的前坪
一些萝卜丝红薯丝也晒着太阳
一些孩子
穿红穿绿
在草坪上打滚
年轻气盛的游客
仗着笑声向历史问路
然后带回一些特产
这些特产有很浓的烟尘味道
他们挥手向老人再见
老人起身向夕阳再见
夕阳隔着云层向孩子再见
张谷英村
【作者简介:戚寞,湖南岳阳县人。有诗散见《中国诗歌》《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意林》《辽河》《湖南诗人》《湖南文学》等杂志及部分报刊,获2016岳阳国际诗会第二届《我读岳阳楼记》文二等奖,获2017年岳阳县“人防杯”文学大赛诗歌类一等奖。】
孑然时请来张谷英
踌踌时请来张谷英
倘若安逸请来张谷英
倘若喜悦也来张谷英吧
流水环绕,青山相照
炊烟弥漫天井
这里有最温暖的家
有青砖与糯米筑构的古老庭院
“天晴不怕暴晒,雨雪不湿鞋”
这里有“识时务、顺天然,
重教育、兴礼仪”的遗训
远道而来的人啊
愿你心中有火、手中有梦
远方有路
愿流水映照青山
愿青葱的你啊
被月光鹅黄色的幸福环绕
祖训
【作者简介:李冈,湖南平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岳阳市文联副主席,岳阳市诗歌学会会长。1988年开始在《诗刊》《十月》《星星诗刊》等发表作品,出版诗集5本、散文集2本。】
张谷英的祠堂内
悬挂着父亲的书法
“孝当先、和为贵、勤耕耘、崇廉洁”
灯光照耀下,轻盈运笔至明清
至上新屋、当大门、潘家冲
巷道纵横交错
父亲以一个外姓人的身份
在每一个巷口将路灯捻得更亮
我更懂得在这样的祖训面前必须肃立
就像父亲在书写时那般恭敬
即使字体不尽相同
我却分明看到点横撇捺
正将笔划一五一十地交代清晰
此刻,张谷英万籁俱寂
【作者简介:吕本怀,笔名清江暮雪,湖南省华容县人,六零后。读诗以自娱,写诗为录世。】
唯有丧歌
一句又一句
一曲接一曲
没有鞭炮
没有谈笑
没有锣鼓
甚至,连
哭声也没有
李千金
刘万辅
张谷英
一座座牌坊
让夜晚凝铸
将岁月定格
六百年
五百年
四百年
三百年
两百年
一百年
青山逶迤
渭水潺湲
多少年,生与死
多少代,死与生
生,到来
死,归去
本怀选诗 关键词:张谷英
吕本怀 拉萨的春天
(接上)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遇见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遇见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遇见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以东的渭洞笔架山和龙形山之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以其始迁祖张谷英命名,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之称。
张谷英
【作者简介: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8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曾任旋梯诗社社长。现任《湖南日报》科教卫新闻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6年11月,被“博客中国”评为“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新锐诗人”。已出版《重返家园》、《两栖人》等诗集。】
1
听我口令
请大家注意了
请太阳擦一擦蒙尘的铜锣
准备敲起来
请山脉揉一揉酸痛的膝盖
准备站起来
请天空收一收潇洒的雨脚
准备晴起来
请河流调一调跳跃的节奏
准备跑起来
请所有的眼睛与灯光
聚一聚
有请张谷英先生
上台来
2
来不及细数时光隧道
有多少枚笑容与虚拟的门坎
来不及丈量洪武万历
有多少道泪痕与闲适的手势
我被张谷英一把抱住
银白的长须,像一床印花被
将我覆盖
两条铺满了福字的路
通往当大门
100种福,100个异体字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幸福
我感觉宁静,感觉到被绷紧的山坡
跟我的心情一样放松
当大门!圆实的石鼓
就是门当,就是枢纽
就是家大业大,就是人丁兴旺
我久久地抚摸温暖的冰凉
门当户对
我居然想隐姓埋名,改换门庭
3
是谁把天空的那口大锅
翻转了,端放在天井里
是谁将那么蓝的底色
当成了调料
是谁将那么白的云
当成了土菜
张谷英也太厉害了
繁衍了那么多子孙
繁衍了那么多传奇
还要繁衍那么多菜谱
张谷英也太大方了
一巴掌把夕阳推下了山谷
摆上了这么多风情与夜色
真醉了
我望着正厅上方的天窗出神
这是不是张谷英的一枚鞋样
这尺码大得出奇
4
只能往深处想
只能往深处走
只能将诗歌越写越长
张谷英没有一首短诗
门槛越来越高
平民百姓也能步步高升
只是刚刚召唤回来的童年
被绊倒了
我很中年,高抬着脚杆
接近了古老的绣楼
大红灯笼高高挂,空无一人
绣花女可能嫁到了山外
那些绣花鞋经历了明清与民国
我在绣楼居高临下
看见了清水中的粽叶
端午开始了
端午水顺着张谷英的脸颊
流到了屈原隆起的背脊上
5
如果我没有向导
我会迷失
我会把一根顶梁柱
摸成一条马腿
当大门坪前的吊马桩
竖着,长了四只眼
穿过古巷道
我想遇到一个穿长马褂的人
我想比较走马灯与萤火虫的亮度
那个挑灯夜读、学而优则仕的书生
该跟着我晒晒太阳了
唐诗宋词,从线装书里
长出了新芽
我也可能前世投胎
从张姓变成了陈姓
不然,那一块一块青石
为何映照出我黝黑的模样
张谷英咳嗽了一声
从环环相扣的情节里
走出去了
一丝不苟的皱纹与此起彼伏的绿色
交相呼应
肯定有一个牧童
吹响了横笛
6
牵肠挂肚
爬上屋后的山坡,还得回来
鸟瞰大屋,张谷英像一个农夫
穿着蓑衣
错落有致的黑
覆盖着厚重
这是不是一层一层皮肤
一次一次脱落,推陈出新
风风雨雨,不分朝代地吹打
洗刷,张谷英保持着铁青的坚毅
这是不是一艘一艘乌篷船
停泊在深水湾
以静态的姿势航行
看不见一根没有桅杆
一代一代,靠着双臂划动
没有失散与沉没
我继续浏览张谷英的内心
墙角的那一把铁壶
被木柴烧沸,壶盖像一张嘴
喃喃自语
7
靠山临水
张谷英活得有滋有润
张弛有度的日子
一点也不慌张
从容的狗,从身边走进
像乒乓球台上的一个擦边球
所有的溪水,写着曲线
弹着小提琴
我的左肩上有一枚音符
右肩上也有
我完全可以披星戴月
将张谷英走成一个万里程途
达官贵人的豪宅里
住着一群粗茶淡饭的平民
他们不声不响,看见我
像看见一条泥鳅,从清水中游过
我由此号称清亮
我很想跳上那枚龙珠石
还原成一颗种子
寻找夹缝
掉进600年前的温床
小编的诗
村庄
文/拉萨
套上马车
驴子的脚印
轱辘的圆
镰刀的弯
石磙绕着老人转
一圈一圈
“吱扭吱扭”的故事
没有跑出
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