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水央 , 原名李黎英 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喜欢音乐、文学,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毕业。2005年旅居美国至今。作品发表于《中国爱情诗刊》、美国诗刊《新大陆》、《华文选编》等文学平台。
诗观:我的文字,是我灵魂真实的模样,或浅或深,色彩缤纷;是我灵魂的音乐,生命之泉,汩汩流淌……
流星雨
初夏的峨眉山顶
夜风如水凉
那对爱侣
手拉手坐在崖头
仰望星空
满天的星斗
密密麻麻大如盘
金,银,蓝,红,粉,白
琳琅满目的钻石在
深蓝的夜空闪烁
随即
一颗颗快速滑落下天幕
整个世界只剩他俩
整个天体调动
只为他俩出演
今音诗评:
一道划过心灵的痕迹
《流星雨》以自然现象为特征,所营造出来的气氛,是只为“他俩”服务和“出演”。重点是讲了一个心气质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其中,如何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在这首诗歌里面一目了然。比如,“山顶”、“夜风”、“崖头”、“星空”等,按照顺序排列来表现氛围的安逸和舒缓,属于一种慢节奏的诗歌旋律,主要是依靠特定的“夜”的场景,还有人物心理关注时的静怡,用三音节(第七行)和单音节(第九行),能够自然地显示出来。
也可以这么认为,这首诗歌的创作正在从有技巧朝无技巧方面转化。同时,诗题《流星雨》也作为人物活动的一个对照物而存在,两者的互相作用于依赖和共存,如此来达到愉悦身心和传递一个宽松环境的需求,这正是在现实中有很多人所向往和想往的,如今也在诗歌里面体现了出来,所表现出的是诗歌的魅力和美丽。
魅力在于主人公的拥有意识,已经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的本身意义;美丽是在于能够在现实中起到鼓舞和欢欣作用,于社会和家庭都有益。比如益在当下的精神生活模式的转换;益在个体心灵世界的重心塑造;益在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启用。这是看《流星雨》的效果。这是对诗歌的第一个认识。
第二个认识是诗歌在第八行,所涉及到的“金,银,蓝,红,粉,白”等,作为色彩分类,它和“七色”之间的关系与否,顿时又形成了诗歌的第二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流星雨》,而第二个主题就是颜色之比。尤其比照的是心灵世界质量。假如说“赤橙红黄青蓝紫”是自然界的一个特征,它是外在的,那么,“金,银,蓝,红,粉,白”就是人物的心灵世界的每个不同阶段的映照。
于是,诗歌的内涵也由此深入、深刻。第三个就是诗歌“反转”它表现在倒数第一行和第二行,“整个天体调动/只为他俩出演”。假如没有这两行的设计,诗歌就显出了“平”,这时候就非常需要再给诗歌增加一些活力,就用“反转”手法来重新唤起读者的阅读和欣赏兴趣。
第四个是词语用法上所具备的典型性,比如在诗歌的第二段第二行“夜风如水凉”这一句,完全是有感而发,主要是感在起作用,再比如,感应、感召、感想、感慨等,前面都有一个感字。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文化知识结构来看这一句的摆法,不同的读者和作者,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这种差别非常美,美在认识上的多样化,从某一点讲,就是《流星雨》,使“深蓝的夜空”更加“闪烁”等。作为欣赏与审美效果,也会犹如“整个天体调动”。这也属于是一种学习效果。然后,再来看诗歌中的“金,银,蓝,红,粉,白”,又含有了另外一种更深的意义,是认识事物能力上的提高。
诗评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浦东《石笋文学》杂志副主编。《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三部,签约影视多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