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子瞳(姜传春),性别:男。生于南国长于北疆,江南的水给了他灵性,北方的风教会他硬朗,天地万物皆可入诗,灵魂独舞时,夜话成行。吟游诗人,现居北京……
放在枕边的花朵
子瞳
鱼儿游在水里
从不知泪水的味道
因为海那么的大
把眼泪全都冲刷掉了
全世界的爱啊
能否治愈一个人的忧伤
花朵摇曳在风中
说有些人是无可替代啊
那些生你养你的人
一辈子不能忘
他们离开后带走的爱
谁也无法补上
一朵花放在枕边
悄悄的陪我流泪
清明节陵园不开放
我在心里给爸妈献花

因为爱,就一直爱下去
今 音
《放在枕边的花朵》题目是,因为爱,就一直爱下去。像这样的评论题目,它分两个话题,一个是所需,一个是审视。所需是指情感上的必须储备的要素,它起着平衡心态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另一个是审视。
它是指诗歌对曾经拥有的“花朵”,正在作再一次的审视。诗歌八段十六行,写在清明节的前夕,以“花”展开其活性,并记录下它的行踪和对它的所思,是要求理解和善于看到诗歌人物所表达情感细腻的地方所指,比如第三段第二行的“一个人的忧伤”,第五段第二行的“一辈子不能忘”,第七段第一行的“一朵花放在枕边”等。
不妨对这样的架构作一些思考,如“一个人、”“一辈子”、“一朵花”之间的必然联系,它指的是对人的宿命理念的思考。而这一些思考,都是在围绕清明节这样的节点,从形式上看,每年都在重复思考。但是,它所表现出的不同,就是指想法上的深浅程度。
要想从寥寥数语的诗歌中,看得出它的深邃,或者是不寻常的做法,结合这首诗,首先是量词所处在的段落位置去看。从欣赏的角度,拿习惯了的思路、经验方法去套。
清明节年年轮回,如果年年去用习惯了的思路和经验去套,很可能会停滞不前。如滞在了感动这个层面上。而从诗歌题目来看,《放在枕边的花朵》是属于爱的思想情感表达,它是超出了恋人之外的情感表露,包含对“那些生你养你的人”(详见第五段第一行)。
为了能够表达出对这首诗歌的深刻,就作了以上方面的思考。甚至还可思议思考量词在段落内所摆位的位置,呈现出了在三、五、七等这样的单数段内。这是为表达一种深入思考的方式。
接下来再思考这首诗歌的破节奏处理法。它分别表现在第二段第一行的尾“大”,第四段第二行的“啊”,第五段第二行的“不能忘”,第六段第一行的“爱”等,由此在双音节的尾音处理上富于变化,使得诗歌在尾音处理上,不再处于双音节的一贯到底的做法上。
假如再一次以“花”为题,来谈它的所需和审视。所需是指爱,为了要把爱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是为了仅仅是感动,这是在欣赏时需要作区别的地方。
而审视指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特殊情况下的寄托哀思方式,“清明节陵园不开放/我在心里给爸妈献花。”当若干年过去,如果再对这段历史岁月作一次审视的话,或许还会有更新的文字出现。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中国知青作家杯”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