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關敏儀女士,筆名「倩男」,生於中國廣東省韶關市,自少熱愛文學,廣結文壇前輩和朋友,不斷努力硏習中國傳統文化及創作詩詞歌賦。旅居香港,主要從事環保工作。「香港文學促進協會」會員和「今音中外詩評選」副主任。
在看懂了的时候
文/关敏仪
七彩繽紛
看得透的時候
一切都不是
自在看懂了
給我們的天空
活在當下
累會微笑
一程領悟
色彩紛展現眼前
有時深不可測
親情 心胸 珍惜
放宽了
不必回報了
當你,有時
放得下大喜大悲再苦
戏如人生
活出 付出
財富 身體 天
【今音评论】
看懂的意义有无限
《在看懂了的时候》这首诗区别在于一个“透。”懂而不“透,”不属盈。在“七彩繽紛”中,进退自如。把诗歌和人生的处事方法结合起来之后,诗歌的意蕴马上会发生变化。这也属于转境,比如转情景、场景和意境。
境与景虽有区别,但谐音相一致。这个一致倾向与朝“懂”的方面发展。其中含人为因素。主观呈驱动作用。比如驱动于诗歌欣赏要求的所需;驱动于诗歌与生命现象合为一体的智慧。智慧在于用心、用情和用德,使之更好的在诗歌中发挥作用,比如作用于形象,作用于观念,作用于方法。
诗歌共分五段,第一段呈观念;第二段呈方法;第三段呈认识;第四段呈智慧;第五段呈结果。所有这些,都是在围绕诗题进行。在进行的时候也可以称之为诗歌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每一个作者都会表现得不一样。
可是,一样的则表现在都“活在当下。”在泛指的情况下,非常需要从中找出适合诗歌主人公个性的东西。那就是“看懂”而不是“看得透。”“透”由空格键替代的本身意义也就是表示“不可测”因素。尤其对这样的说法,也会有人持不同想法。这就说明,诗歌创作还是保持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功能特征。
也就是说,有时候,诗歌不被更多人看好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因为各自对理解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都不一样。在众多的不一样面前,很需要拿出“親情 心胸 珍惜”这样类似的勇气,予以接纳和面对。于是,这句诗语,使得这首诗歌立了起来。其核心也就在这个地方。因为如果说缺失的,也就是这六个字的精神。
还有一个关注点在于诗歌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行,“財富 身體 天。”它和第三段第一行的“親情 心胸 珍惜,”处于相对应的位置上。两个位置,遥相呼应,彼此托付,并且也由此发生了凝练作用,所显示的也就是诗歌的厚度与质感,除此以外还有思考的结果。
这几个的共性也处于一个最佳组合中存在。也可以称之为综合素养,是这首诗歌到目前为止能够析出的综合素养。了解之后,对现代社会和人,都有利。这个利,同时也赋予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向上力量,提供了具体的和实质性内容,比如,利在千秋这样的说法,也能够沾上边。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六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