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王爱民 通讯员 李俊华 张凯)“洛阳市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上线以来,入住企业1174家,收集企业诉求221,解决180条,实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帮。”11月3日,河南省洛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马涛迅在洛阳市民营企业家学院开班仪式上表示。
近期以来,洛阳市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提升“两个健康”行动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实施522工程,积极推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全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
推进五项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洛阳市致力于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将通过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为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提供坚强保障。
成立民营经济工作专班。为推动全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提标增质,成立了洛阳市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共洛阳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工作专班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题负责全市民营经济提升行动。
召开专题会议推进。6月,洛阳市召开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围绕加快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部署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工作。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陈淑欣要求,要聚焦难点痛点堵点,抓住关键,解决服务民企发展最好一公里问题;要扛牢责任,担当作为,用心用情助力民企纾困发展。
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现场动员会在孟津召开,印发了《洛阳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淑欣强调,要建立健全“一联三帮”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帮助惠企政策落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企业项目建设。要聚焦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四个“明显提升”。
组织营商环境评价。鞋子合不合脚,穿鞋的人最清楚;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最直接。7月,洛阳市工商联牵头开展“千家企业评服务”活动,组织1000余家非公经济市场主体,通过填报不记名调查问卷,开展对全市营商环境的评议。中共洛阳市委主要领导对《洛阳市“千家民营企业评议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逐项解决、对意见建议予以吸收改进。
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6月,30名洛阳首批营商环境观察员正式上岗。首批营商环境观察员、洛阳市石油商会会长史建伟激动地说:“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担任洛阳市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长,说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作为洛阳首批营商环境观察员,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为打造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作贡献。”
开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8月,洛阳市民营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上线。该平台真正把评价权交给企业、交给服务对象,通过满意度评价、公开通报等形式,倒逼改革、改进服务、提高效率,有效解决民营企业有诉求“找不到门”、得不到及时回应等问题,搭建起政企沟通联系新途径和便企利企服务新通道。
开展五项活动,倾心帮扶民企纾困解难
近期,洛阳市紧扣“五个一”工作要求,发挥好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部门协调联系,聚焦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推动惠企政策落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民营企业调研。“民营企业发展要不畏艰难,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洛阳市湖南商会会长肖建勋在调研座谈会上敞开心扉表示。“经济形势的下行及疫情的影响,希望政府解决洛浙商企业地关林市场搬迁安置和规划等问题。”洛阳市浙江商会秘书长杨格直言道。8月,洛阳市工商联组织5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市、区)工商联、市直属商会、企业开展集中调研活动,认真倾听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难点及建议,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相关部门汇报,协调解决。
开展惠企政策暖人心活动。市工商联开展惠企政策宣讲调研活动,发放《惠企政策汇编》9800本,进行惠企政策宣讲及座谈会15次,送惠企政策上门,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让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感谢刘宛康市长深入商会一线,为我们商会解决实际问题”。洛阳市江苏商会会长沈复佳激动地说。9月,河南省洛阳市市长刘宛康深入分包商会洛阳市江苏商会走访,沈复佳会长提出,2021年初将在洛阳举办中原苏商第六次联席会,希望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沈会长的建议得到了刘市长现场答复。全市深入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落实好“首席服务官”制度,切实让“首席服务官”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企业发展服务员、民企党建指导员,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优质服务。据了解,“两个健康”提升行动开展以来,490名市、县领导干部分包1241家分包商会、企业走访调研,现场协调解决矛盾困难,累计受理企业反映问题2018个,协调解决1918个。
组织银企洽谈会。10月,我市召开银企洽谈会,建设银行洛阳分行等24家金融机构分别同信大建设等24家民营企业签订贷款意向书,达成贷款意向金额5.3亿元。近期以来,全市多次组织银企洽谈对接,破解民企融资难题,达成贷款意向943个,意向金额125.64亿元。
定期组织政企座谈。10月,在政企银企座谈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淑欣要求,各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提升服务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保民营企业就是保市场主体”的意识,着力破解民企融资难题。各相关部门要坚决转变作风,把各项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到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心尽力扶持企业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建立台账,认真加以解决。
“我们公司位于龙门石窟园区,因为临近工厂拆迁,变电站被拆除,导致公司租用厂区和部分居民用电困难,希望给予协调解决”。市政协委员、洛阳鼎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治国在座谈会上提出。11月初,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民营企业家座谈。民营企业家畅所欲言,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并就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淑欣听取企业家代表对我市营商环境优化、惠企政策落实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聆听企业诉求,要求有关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搭建两个平台,提升民营企业内生动力
实施对标提升行动。全市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离不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针对我市民营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的现状,我市正在组织民营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从全市制造业骨干企业、服务业重点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5类企业中,筛选30家作为对标提升试点企业,通过“寻标、对标、改善、提升”,从现代化管理制度、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队伍打造、企业文化等方面,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建立企业家培训平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领头雁是关键。11月3日,在市工商联积极推动下,洛阳市民营企业家学院正式开班,近200名民营企业代表到场参加培训。除市级以外,县(市)已开办5家民营企业家学院,计划在9县全部开设县级民营企业学院,扩大教育培养力度。全市实施河洛民营企业家“222”培训计划,从2020年开始,3年培训20名以上行业龙头型领军企业家、200名以上创新引领型骨干企业家、2000名以上潜力发展型成长企业家,着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
下一步,洛阳市工商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聚焦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纾民困解民忧,不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全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