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水央, 原名李黎英, 作品发表于《新世纪诗典》、美国诗刊《新大陆》等, 有作品收入诗集《纽约流光诗影》等,出版发行中英文个人诗集《心镜》。
情歌
文/水央(美国)
青山背后
白云深处
有一片大草原
大草原深处
有一片春天
春天的深处
有位褐色卷发的美少年
他长长曲翘的睫毛下
关不住的
万
紫
千
红
春天的精灵在舞动
今音诗评:
诗歌内在联系的形成
《情歌》一气呵成,以“万、紫、千、红”单独成段。像这样的结构,有一个“长长曲翘的睫毛下”作为前提,并且在段落或层次中起引申作用,比如引诗歌的深邃之意,主要是向“春天”归拢。这是参考了诗歌的最后一行,“精灵在舞动”。其中,“灵”占主要位置和起主导作用。
这样一来,于是就找到“精灵”和诗题《情歌》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在于诗歌主人公的“他”身上,这是欣赏时需要关注的点,在这里,是用了一个“三点成一线”的形式来支撑诗歌结构,又于是,也把诗歌的重点找了出来。重点仍然体现在“他”身上。
比如,《情歌》和第八行的“他”,以及还有最后一行的“精灵”,这三个呈纵向的点,和“成一线”就是这么来的。当诗歌人物出现的时候,同时也需要关注的是还有人物活动的背景及其它要素,比如第一行的“青山背后”和第二行的“白云深处”。由此也看到了诗歌色彩的对比,并且用对比手法来依附于诗歌第五行的“一片春天”。
诗歌无论是描景状物也好,还是抒情也罢,它都离不开紧紧围绕诗歌的重点在进行,这首诗歌的重点就在第八行的“他”身上。如果从想象角度去看那个“他”,同时也会发现“他”和诗歌最后一行的“精灵”有关。这是诗歌含蓄地利用了人物与事物之间的位置试错法,来进行和达到诗歌审美情趣的要求。关键是含蓄在起作用。
诗歌的魅力能够使得人们的精神面貌,在短时间内振奋起来,其中依靠的还有想象,因为诗歌是需要想象力的,目的就是在于能够愉悦身心,和达到健康水平。如果从诗歌的功能性方面去认识,有这条要求,叫愉悦身心。
那么,诗题《情歌》也就是用来愉悦的。那个“他”和“精灵”也同时在制造诗歌的愉悦气氛,所以,当诗歌写到最后一行尾是“舞动”两个字时,而不是其它字,那就要认真对待了。所谓诗歌语言的讲究也体现在这里。一字值千金!这个“金”在这首诗歌当中闪起亮来。比如亮在了万物复苏的春天里面,有一个“他”和“精灵”“在舞动”。
这里的“舞动”其实是指起一种造化作用。而造化两字,恰恰就能够和单独成四段的,“万、紫、千、红”相匹配,如匹配出“舞动”的旋律。这时候,诗歌除了主人公“他”以外,还存在一个叙述者。这个叙述者所调度的诗歌旋律其实是指一种综合气势,综合是指“山”、“云”、“草原”等意象的共组。
这时候就很容易把诗题《情歌》引向深入,比如,引申到“春天的深处”和“大草原深处”。其实是作为对心灵的自我设题,而付诸的心理行为意识。它的落脚点还是体现在最后一行尾的“舞动”上。有“舞”来传递出更高层面上的精神需求和有为意识。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