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三层意
今 音
《峡谷》能够把审视、回忆和理智这三个部分体现在诗中,由三段十行来结构,可见切入端口以狭窄的“沿着崖壁”,和“瀑飞泻”,都符合一个纵向特征(详见第一段第一行和第二段第二行)。诗歌创作所要求之一切口小的问题解决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谈这首诗歌发展的方向把握,依然是由动词来进行线索推进,比如第一段第一行的“沿着”,该段第二行的“走进”,第二段第一行的“举头”,和该段第三行的“低头”,还有第三段四行的动词连贯摆法“飞泻”、“荡涤”、“奔流”、“冲刷”。
用动词来组织语言、介绍人物和自然等,有助于发展诗歌的情节,推进诗歌行数与段落的设计和扩展。但是也要注意诗歌节奏过密的现象。而在这首诗歌当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长处就在于诗歌的跳跃掌握比较好,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动词的选用。
最后谈一下这首诗歌的段落布置,比如从合情合理的角度去反推诗歌当时在设计上的思路,一个是动作分解,另一个是情与理的处理,第三个是诗歌的节奏。 动作分解已经介绍了。
至于情与理,在这首诗歌当中所要关注的是对一致性的处理安排,比如具有理性的是第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属情的表现范围。那么,用情是否过,或者用理是否过的现象,作为要求就要予以衡量。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平衡感的掌握。
第三,诗歌节奏。这首诗歌所采用的都是短句形式,每行最长是六个字,最短三个字。比如以三个字为一行的时候,就具有了破节奏技巧的使用法,这个方法也可以引用于长句尾,所起到的是调节旋律作用,尤其在双音节一贯到底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出旋律变幻的功能作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