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断句处理
今 音
英铭《万峰林》这首诗在断句处理上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比如在第一行至第三行之间,看得出这样的痕迹。断句处理的优势除了丰富诗歌的节奏以外,还能够在表达诗歌人物的心律上趋于正确把握和对应。
把握是指人物的心律和诗歌旋律之间的一致性。而对应则是对诗歌形式的所以然方面的合拍,通常用的是空格键或逗号之类的符号予以表示。对读者而言,能够加深对诗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比如,可以有意识把诗歌里面的逗号,和歌谱当中的休止符号来作引申理解。
那么,在这个时候的创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清晰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分寸,通常也是用文字来把它反映出来的,在反映的时候尽量朝一致性方面去靠拢。
这也是在创作中能够反映作品情感上的真。在这首十五行的诗歌里面,只谈断句处理,比如在第六行、第九行和第十三行中,作者采用了三音节的断句处理手法,如“渲染着”、“烘托着”和“徐霞客”等。
对这首诗歌只谈一个断句处理。在这首诗歌里面,其中第二行、第三行、第六行、第九行、第十四行等,这首诗歌共计十五行。其中涉及到断句处理的占了三分之一。
很显然,像这样的处理对活跃诗歌的节奏和渲染气氛,所起到的作用是指,带动了诗歌趋于活跃的一面。如果一首三十行至少四十行乃至更长的诗的行尾,都是用双音节来一展到底的话,会给诗歌造成拖沓之感,接着就是觉得不爽。
这个不爽就是指旋律没有调好,而调整旋律,首先一个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认识和实行断句处理法。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断句要和创作时候的心律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