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刻骨铭心只为打动自己
——赏析显微镜诗歌《月梅思》
我一直秉承阅读诗歌的原则是学习和欣赏。如果从为自己活着的角度出发,光论活着的意义就五花八门。假如用诗歌也作为一种活法而言,先决条件是必须打动自己,因为生命甚可贵。可贵在于生命只有一次;在于现世。
而《月梅思》能够打动我,并不在诗内,而是在于作者最后落款的几句话,然后再来阅读这首诗,发现感觉和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个人世界和大千世界之间的认识变化,从而拓宽了思路,豁达了心境,达到好好地、幸福地生活目的。
这条路看似平常,却在过程中也充满相思的艰辛和亲情的难以割舍。如,“凌晨接到女儿大洋打来的电话,说非常想我们,想回家过年,眼泪荡起了我的心涛爱浪,想到了天堂的父母,集思涌泉。”此言谈得上刻骨铭心,也作为这首诗的创作基础,一气呵成,是由于刻骨铭心所造成,而非其它因素。
仰头《月梅思》,“怎能知道我的难舍情伤”在于过分深刻。这个过程是冲动,而生命力的延续非常需要冲动,在富有质量的冲动中,必有诗歌的一块领地,谁拥有,谁受益,指的是阅读欣赏和学习的方法。这也因人而异。
作者从第三、四段开始,采用了古诗的格律结构,造成和其它段落在结构上的差异,或许是作者在探索一种创作方法,比如,古今的格律和现代诗之间的结合,在意境上特意追求古体诗的唯美效应,让传统技法在现代诗当中得到延续和发扬。
有多少诗歌能够打动自己,要从一个人的需要去界定。你需要什么,就去找适合你阅读的素材或作品。选择的过程,本身也是审美的过程,不能强求或作千篇一律的要求,读《月梅思》是如此,写《月梅思》也是如此,如此出在一个“中坚”人的手里,其中的情感纽带的生成,自然有它的一个特定的环境和背景。
作者之所以选择“梅芯、梅花、梅牵”分别穿插在三个自然段中,其用意就是要烘托和支撑全诗的框架,以梅显骨;以梅示情;以梅展景。当然,诗歌中也存商榷之处,但从主流来看,确实是一首耐读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