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恒锅新诗四首
风从窗外来
风从窗外来,
漫漫悠悠怱怱。
肌肤陡爽,
脏腑清松。
从这一刻起,
我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不同。
曾几时,
陋屋如浴。
一切都在制热,
仿佛又要把一切烤熟。
哗蝉助伏长呜,
空调变成趴在墙上的枭雄。
风从窗外来,
爽得我神遊仙飘。
来无影去无踪的风哥,
为你点赞:
难缠的盛夏酷暑,
只有你能降服!
【今音点评】
评诗歌相对稳定结构的做法
毛恒锅的《风从窗外来》这一首是因感悟的方式独特而能够容易打动人心的一句,就是第一段第六行,“我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不同。”这一句的设置,即有点残酷,又有点严峻,这也是人物直面人生的一种做法。这时候就要看到人物是否从中获得了力量,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从另外角度去认识,有可能会忽视这首诗歌所存在的客观力量,它在第三段的第六行的“你能降服”。一个“降”字如一把刀佩在人物的腰间,这就是诗歌蕴藏力量的地方。然而用力量与诗歌环境所提供的不利因素之间,能够看到的就是人物精神的代入是“枭雄”的存在方式(详见第二段第六行)。
任何诗歌的描景状物都和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时候,也容易看得出诗歌语言的张力。
《风从窗外来》这首诗还采取了两种人称在互相转换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另类新意是指,看似意象混搭的第一段最后一行,和第二段最后一行,其实表现了人物心态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独立和维持。也叫稳定的人物意识帮助读者在了解中觉得诗歌结构的稳定性,然而在第三段得以爆发也是指最后一行的“降服”之意的萌发状态。
雷
雷
雷得怵人
咆哮于长空
隐蔽在云层
从未见过你的真身
我却熟识你的声音
只要你打个喷嚏
也会风起尘飞烟雨叩门
倘若你发怒
立马乾坤颤栗洪流翻腾
那怕你烦闷时呻吟
晴朗也会变得阴沉
世人咀咒你
不食人间烟火的魔
雷
常演反面角色
在气流挤压时嚎叫
于云层碰撞中闪电
你也有过侠骨正义
以轰鸣催生万物
用吆喝予报灾情
甚而同室操戈
驱散阴霾普度众生
世人供奉你
雷神
雷
做人难做神更难
大自然主宰着你的命运
人类时不时给你添乱
无论怎样评说
你都是我的朋友
可信赖的弟兄
有血性的爷们
【今音点评】
评诗歌的三个思考拐点
毛恒锅的《雷》是排比结构的三段三十三行,诗歌比较长,从“魔”、“神”、“人”等三个角度在探索之后,按段落分别得出结论的做法,是诗歌的分层处理。由分层而显段落结构的独立,这时候三段分别是三个场景和三个空间的展开,使得人物在其中得以活动。
以段落来设置相对的极限是指自我肯定,这个可参考三个自然段的最后一行。值得关注的是这首诗的“魔”、“神”、“人的三个思考拐点所起到烘托与展开整个诗歌场景,起到了对词和意的张扬作用,这种表现形式,也可以作为技巧,方便于增加诗歌的创作厚度和质感。
长江水
越金沙,
穿三峡,
贯穿东西,
一泻万里。
中华大动脉,
滔滔长江水。
载千舟,
灌万顷,
润土泽国,
济世惠民。
唱响新时代,
东方巨龙吟。
壮士胸,
圣母怀,
汇流百川,
汹涌澎湃。
一浪推一浪,
奔腾入东海。

【今音点评】
用“吟”字调动和变幻节奏
毛恒锅的《长江水》这首诗,采用了短句和词韵相结合的手法,由第二段第六行尾的一个“吟”来以平显稳、显静的控制节奏的做法,称得上是有为。则是为“水”、为“龙”、为“壮士”的三位一体的思维,其实秉承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三”的结构智慧,这也是诗歌的暗线结构的方式,是从人物的思考过程中延续下来的和值得骄傲的思索成果。
对诗歌的评判如果要过细的话,最好在深入其中的时候,用变幻的思考方式来进行切题和审题。避免对诗歌形式的判别陷入传统或狭隘的套路当中去的认识上的风险。
阿拉朋友
他是一朵彩云
镶嵌于蓝天
碧玉般的身态倾国倾城
妩媚的舞姿醉心销魂
真想飞过去相拥
他却浪迹天涯
无觅无寻
他是一缕清风
吹开世间风情万种
无穷的魅力
把大地吹绿刷白涂黄染红
当我纵情地欣赏着变幻的风姿
他却呼呼地来
悠悠地去
他是一片雪花
飘飘洒洒
执着而纯洁
耀眼且婆娑
宁以消融带走严寒
他却把浓浓春意
播种天下
他是一阵细雨
总把苦淽化为甘露
情絲缠缠绵绵
梦寐朝朝暮暮
阿拉朋友
你我无法日夜相守
彼此爱恋也能天长地久
2020.9
【今音点评】
最自豪的姿态
毛恒锅的《阿拉朋友》四段二十八行,一段七行,实在召唤和补缺,唤“一”补天的“蓝”和补人间的“风情”,由这种认识所结构出来的诗语和诗行,更加要求读者能够主动贴近作品去了解人物的一段真实想法。
比如,一个是认识命运方面所拥的自豪姿态。能够仰头向上去寻找更加广阔的天穹的做法,也是现实中应该值得有些人琢磨的“无穷的魅力”从何而来的问题。这样的话,诗歌就可以变成有的放矢的一个例子。
无论从资源还是精力的角度来认识,这首诗歌就显得价有所值。欣赏诗歌的思路注重的是每天有不断更新的打开。有时候逐行解读反而不适合欣赏与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