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诗社活动纪实
--海上风诗社活动纪实
老电影咖啡馆
陈佩君
晚秋的某日,我携诗友们来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一家叫“老电影”咖啡馆。咖啡与文学相聚的一刻,总会生出许多美妙。其实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在意咖啡的味道,而是在享受一份情谊种植下的氛围,
好多年前,我接到关于上海老洋房故事的约稿任务,其中有多伦路250号孔祥熙故居和多伦路123号老电影咖啡馆两栋洋房建筑。那个时候,隔三差五会沿着这条五百多米左右长的L型的小路上漫步,细细地感受文化名人的气息和老上海的味道。
老电影咖啡馆是一栋日式三层楼小别墅,室内呈现出民国时的风格,壁上屏幕放映三十年代国产经典黑白老电影,或是二十年代早期无声电影。绕过大门口一尊卓别林雕像,走进一楼大客厅,突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仿佛自己就是一个穿着那个年代旗袍的名媛。
要不是营业员问我是要一样式咖啡,还是要不同口味的咖啡或茶,我还不知道缓过神。趣味相同,口味也不会差太多。当统一的拿铁咖啡端上桌子,主持会议的费平诗友开场白,海上风诗社走到今天,美好的回忆就像电影一样倒带,而我们的人生却是一部限量版的电影,不能回放,只播一遍。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能有缘坐在一起,而且选择这么一处雅致的老电影咖啡馆,应该是冥冥之中有意安排。
把人生比作一场无法回放绝版的电影,这样的比喻不正是适合老电影咖啡馆的意境与过往生活的况味吗?听营业员说,老电影咖啡馆在2020年疫情之后重新装修开业的,怪不得我一踏进咖啡馆大厅,便发现格局有些变化,像老电影翻拍的感觉,壁上大屏幕不再放映老电影,原本三层阁也是聊天喝咖啡的地方,如今却成了老板的办公室,二层楼新布局夹带些旧模样,像一款改良的旗袍。不过,这些微妙的变化并没有影响我们拍照的雅兴。着一款羽绒衣站在留声机前,或穿一套牛仔与窗帘下垂的流苏合影,就像旧体诗手握新体诗一样,也像传统依偎意识流一样。我们昵称他为“秋秋”的摄影师悄悄地对我说,如果女同胞都能穿那个年代的旗袍就完美了。我说,就互相包容吧,这样才能放开心怀,拂去浮尘,让自己笑得更灿烂和美丽。
这时,我发现营业员一直用好奇的目光跟着我们,我们哪怕站一个姿势,或做一个动作,在他们眼里都觉得与众不同。有位小一辈的营业员悄悄问我,阿姨,你们是第一次来这里吗?多么熟悉却又陌生的声音,让我生出一些感慨。称呼随着岁月的流失也会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我想,若干年后,我的称呼还会有很大变化。一条动静相间却有着变化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如果我们抛开厚重的历史,纯粹欣赏一栋别具一格的洋房,或纯粹选一处景,只是为了留下我们充满诗情的身影,那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我告诉那位小一辈的营业员,不是第一次,而是常客。
评论家今音呷了一口与牛奶混合的经典拿铁之后,说,他在上海诗坛兜了一圈之后,发觉海上风诗社确实与众不同。活跃、干净、纯粹、懂情调、又不失小说、散文、诗体各种文学形式的作者,他愿意做一个推动的人。确实,文学评论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就好比我们需要乘坐地铁三号线才到东宝兴路1号出口站,然后过马路沿着曲径慢慢走,慢慢体会一段历史印迹和文化缩影一样,慢慢地从心里筑成一座时代的桥梁。
当初,鲁迅等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一条百年的多伦路,如今,我们愿意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的下午,喝一杯咖啡,写一首诗,在静默里品味生动。
今音一语中的:
曹小航《一米之外》“一米”内外关系,是一个度衡的标志。
徐国雷《闲聊》诗歌人物身上的暗力对应事物可见的明,向生命靠拢。
费平《冬*酒》人生就是有许多种方式的叠加,才拥有所谓辉煌与否的人生。
王志良《夜听蟋鸣昼听蝉》以蟋蟀为道具带出具有立体感与可视性强意象。
丹桂飘香《拾荒者老周》由人物实际情况所决定了诗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深度。
悟婷《枫叶红了》是对人生之境的驾驭上一次成熟,是属于情未醉人也未醉的清醒认识,是诗歌风格所在。
雨竹《雨中枯荷》由人物转机的意识,起到了对真话和真情再次思考,把重点放在呵护生命意志培养上。
陈佩君《楼梯的灯还亮着》以小说的笔法写成散文,其好处就在于所描写人物和环境更加逼真和具有质感
窗外的时光
佩君
1
你的目光所及
我半寸流年
别捅破那层窗牖的纸片
让不明就里的夜露
慢慢腐烂
我的时光旋律
应该触摸到你的琴键
灯火依然
匿藏于回眸的瞬间
花开无眠
而迷途
却不知道如何复返
2
倘若我是风
一定会乘隙而入
等
在时间之外
一场雨的飘落
成就了永恒
而倘若风也能补缝
推开冬日的寒冷
是否会捕获到季节
交替时的撞碰
倚窗读你
却读不出其中的权衡
闲聊
文/徐国雷
一壶清酒
在独家小院脱了帽
挂上清闲
无意馋了一树的鸟
静静的走近
绕过一些闲杂碎草
所有的生命
和我一样需要早朝
一缕云烟
知道披着阳光招摇
伦勃朗的光
一直在独自逍遥
轻风总伴细雨
会心总有一笑
奈何而过
世事其实都是闲聊。
冬•酒
费平
冬季醉了 我没醉
日子醉了 我也没醉
即使酉字酿造了三点水
而你我之情与心
岂能随意勾兑
时间在凝固
你依然醺微微
岁月晃荡了
我仍旧薄薄醉
酒坛里发酵的是豪情
酒杯里倒出的乃韵味
即使醉意渗进了荷尔蒙
亦从未被氧化成后悔
呵呵……来一杯
洗清烦恼的肠胃
再来一杯
忆起曾经温暖的词汇
佳酿在警示了
可我不是浪荡鬼
酡酽在反馈了
我更不是窝囊废
今儿个咱俩
在52度的醇液中
缠绵……纷飞
遨游……体味
让所有的困惑和遗憾
都化成琼浆来向我忏悔……
一米之外
曹小航
写意山水
隔一层秋雨
山川迷离
水泊清朗
柳树倚湖边
临近 也仅是临近
一米之外
你站在原地旋转
对面 或是背面
不用握手 比肩 对视
一朵荷
在夜的心
洁白而立
击败所有花城里的
玫瑰 蔷薇 紫藤
就那么一米
远是一米
近是一米
疏是一米
密也是一米
一个站立的姿势
就是拯救
一个巴掌里的暖
就是有声有色
无需懂得
不须置疑
品茶
文/王旭生
我有清晨喝茶的习惯
坚持了几十年
泡上一壶上好龙井
慢慢嚼喝
细细品味
先涩苦 后甘淳
品茶如同品人生
是啊 人间有仙品
茶为草木珍
品茶而静心
静心而自省
自省能醒悟
人生的旅途
不可能一直平坦
不可能一帆风顺
偶尔的坎坷
是对人生的考验
也是丰富人生的阅历
抓住人生路上的拐点
相信 人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
只要明白这样的道理
人生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只要我们努力坚持
一切都会过去
山峦叠翠峰回路转
将是苦味过后的甘甜
春华秋实
醉美的秋色
福 禄 寿属于你
雨中枯荷
文/雨竹
秋雨连绵
犹如蚕娘吐出的丝线
滴落水面泛起小小涟漪
雨迷弥漫荷塘
如似清颜女子披上蝉翼般的轻纱
留存夏日的幽香
几丝寒意
闻不到南飞归雁鸣叫
却飘来轻柔的筝音
纤细的身姿随着跳动音符清风中摇曳
舞动着淡成远远的一抹尘影
一池枯荷
轻柔丝竹给了枝叶情节的故事
岁月“纹路”的记忆
金黄色的莲蓬
是来年生命的希望
凄美中的风骨坚韧沉淀绽放花蕊
拾荒者老周
丹桂飘香(上海)
命运将一枚不幸的名片
遗落在他的岁月里
从此他与酸楚、拮据结缘
守着智障老妻艰难度日
不再年轻
不再强壮
幸好他还有副坚硬的臂膀
不论日晒雨淋
每天他都穿上那件灰色罩衣
拖着一只钢丝编织的筐
穿行在小区的垃圾箱间
翻找月色
捡拾日光
他以拾荒修补日月圆缺
他以拾荒换取生活的光亮
阳光朝他一步步靠近
直到有一天
他换了装束~~
穿上了红格子罩衣
戴上了志愿者红袖章
管理垃圾分类成了他的职责
他不善言辞
却能指导居民规范分类投放
不让纸屑落地
不许菜汁流淌
他把资源的归宿
整合得顺理成章
……
小区的文明建设
多了一处亮点
老周的筐
装满了爱心与褒奖
溢出了玫瑰花香
枫叶红了
文/悟婷
沿着青石板的小路
走向林间的秋日
去沾染一些枫叶的喜气
那被秋风吹落的枫叶
厚厚的铺了一地
枫红满目
正热烈的
把秋天激情点燃
把秋天激情礼赞
枫叶啊
是你染红了秋色
是你给了我秋天的遐想
秋天的感叹
我被乐观执着的枫叶感动着
枫叶啊
是你向我展示秋的胸怀
秋的丰采
我愿化为一片枫叶
在秋天里高歌
在秋天里将激情燃烧
枫叶从绿变红
源于生命的美好
也经历着一种历练
一场修行
就算枫叶落光了
仅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它也丝毫不会动摇
依然会默默的等待
让忆念和伤感
随季节的轮回变迁
把岁月的篇章寄托在
温暖的春天
2020—11—03
海上旧里
佩君
1.邂逅
黄昏的雨打湿了整个心程
屋檐下雨珠有些疲乏
一把未收起的伞
注定要与弄堂深处邂逅
陈旧的岁月
在巴洛克柱子上
清晰可辨
时间在无限地漫长
与黄昏邂逅的那场雨
是否还有一段缠绵的缘分
依然倾吐着自己的情感
埋在花泥里的故事
惊醒了香樟树下的一片宁静
推开榆木的大门
一种错觉
搅乱了原来的心思
不明白流逝与永恒
一场生命极致中的邂逅
是否又在阅尽人间沧桑后的
那个黄昏呢
2,玻璃烛台和一本旧书
橙橘色的烛火
悠悠地在玻璃台上飘拂
一本泛黄的旧书
正敞开她的心扉
垂目静候
一个与她同样心情的旧人
荡漾出桃红色的腼腆
从厢房留声机里
传出来的忧伤
不经意地散漫开来
一行清泪不知何时
流向繁华
洇染了谁的纤纤十指柔
画里无数的静态瞬间
被时光滑向虚无
而岁月怎能逾越真实的心跳
感谢海上风诗社摄影师:宋海秋、徐国雷、楼珮俐、竺敏、吴欣留下美好瞬间,您们辛苦了!